何飛行
段落,是構成一篇文章的基本部分。一般來說,文章的每個段落,都有一個中心。如果能把握住各段的的中心,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而段落的中心,往往體現在某一個關鍵的句子上,這個句子我們叫做中心句。中心句是我們理解段落內容的關鍵所在。
這么說來,是否中心句就等于段落的意思(即段意)呢?我認為兩者之間不可隨便劃等號。從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中心句與段落之間的關系存在著三種形式,即同等關系、大于關系和小于關系。下面以《蘇州園林》、《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為例,分別加以論證。
(一)同等關系。即中心句的意義范圍與段意完全一致。在這種關系的段落中,中心句已經將整段的意思概括出來。只要找到了中心句,這個段落的段意就完全明白了。如《蘇州園林》的第一段:
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其他地方的園林我也到過一些。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多少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本段的中心句是“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多少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這一句也正是本段的段意。可以說,這種同等關系在文章中大量存在,如本文的第5段、第7段、第9段。
(二)大于關系。即中心句的意義范圍大于段意。有的文章的某一段落雖然有明顯的中心句,但認真一分析,便會發現這個中心句概括的內容很廣泛,而段意只是具體地說明這個中心句,包含的意義范圍較小,就像一頂大人的帽子戴在幼兒的頭上。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的第14段:
現在的書,不僅品種多,而且有的越來越小。“縮微膠卷”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用照相機把書或者資料縮拍到膠卷上,一般縮到原書大小的1/48。使用的時候,通過閱讀器可以放大到原來大小。其實這種縮微技術,早在19世紀普法戰爭時候就使用過,當時法國的諜報人員把一份3000多頁的情報縮拍在一張幾寸長的膠片上讓信鴿帶會了巴黎。
很明顯,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但我們不能說它就是本段的段意。本段的段意可以概括為“以縮微圖書為例,說明現在的書,,不僅品種多,而且有的越來越小。”顯然,段落介紹的重點“縮微圖書”只是說明中心句的一個例子,中心句的含義范圍遠大于段落的含義范圍。
(三)小于關系。即中心句的意義范圍小于段落的意義范圍。也就是說,一個中心句并不能概括整段的段落意義,還必須有別的內容去補充完整。如《蘇州園林》的第2段: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唯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實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本段的中心句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但段落的意義除了介紹蘇州園林的總特征外,還寫了設計者和匠師們是如何去實現這個目標的,有無取得效果。因此,中心句的意義范圍顯然比段意小了。類似的例子還有第3段、第8段。
明白了中心句與段意的關系,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文段的中心句,更準確地概括文段的段意,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作者郵箱: hfx3036@21cn.com
[略論中心句與段意的關系(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木蘭詩分段及段意
2.木蘭詩各段段意
5.木蘭詩的中心句
6.品牌營銷策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