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晚報前不久有關學生減負的系列報道,引起了不少家長和有識之士的共鳴。昨天,在江西經商的文某給本報熱線來電,向記者嘆起了苦經。
文某的女兒在市郊某初中讀初二。他告訴記者,每次回家前都很猶豫,能與家人團聚自然高興,可一見到滿臉愁容的女兒和她那永遠做不完的作業,自己就很苦惱。
學生的作業特別多,多到有些學生做到深夜也沒法完成,還得第二天三四點鐘早起趕作業。文某說他不愿意見到女兒這樣“兩頭摸黑”,就忐忑不安地拿著女兒的日記本與班主任交流看法,可班主任卻跟他說:“現在苦,以后甜,挺一挺就過去了。”
文某說,他很擔心女兒上重點高中的代價是用健康的喪失和學習興趣的葬送換來的。
女兒告訴文某,學校時間安排得特別緊,每晚有3節自修課。因為爭時間,任課教師還紅過臉,后來學校出面,把晚自修分割了,有兩堂課是拿來上課的。文某說,這樣的結果是,女兒沒有自己的時間復習和預習。
文某回憶說,自己當年讀書沒有這么大的壓力,自己到現在對學習還很有興趣。他認為成績發揮到極點的后果是只能退步不能進步,而且如果不是出于興趣讀書,只能讀死書,死讀書。
望女成鳳,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當然是最大的愿望,但看到女兒學得這么累,文某說,雖然女兒成績拔尖,他心里也很愧對。為了給女兒“減負”,他給女兒出了個點子:“試卷發下來,會做的就不要去做了,不懂的多花點時間,弄懂為止,這樣可以節約時間。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休息,放松放松。”他說,學校壓力大了,如果家長還一味施加壓力,孩子會垮掉的。但這個“點子”施行不久就失敗了,原因是“老師不同意”。
關于重點高中,文某也一度矛盾過。過去他和多數家長的想法一樣,“學習不好,沒有前途;學習好,這樣下去又有點擔心”。但他現在的看法是:知識經濟,人才評價的標準是流動的,需要社會交往能力,需要興趣支撐下的特長。
學校抓成績太嚴了,文某作了不完全列舉:數學做錯要罰抄;考試平均分未達到某個規定的下限,全班都要抄試卷;英語老師動不動罰抄單詞;為爭時間,任課老師發生爭吵。最讓文某無法接受的是,自己給女兒定下的讀書計劃也被打亂了,語文是女兒所有功課中的“短腿”,為此,他特地請了一個家庭教師,定期輔導,每月花幾十元錢委托老師代買課外讀物,但現在都“泡湯”了。
文某說,他并不反對做作業,但目前這種題海戰術,全班只有一兩個看到題目就知道答案的尖子生才能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量。“這其實是面向個別考金一中的學生的,原因是學校的榮譽就集中在有幾個能考上一中的,而不少學生成了‘陪讀’。這樣的教育真可悲。”
來源:金華晚報 作者:記者 李根榮
[一初中生家長昨為女兒請命---不能讓孩子兩頭摸黑]相關文章:
3.初中生家長會課件
10.用不能也不能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