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維納斯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學札記(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9-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民樂  

    高一的學生在進行審美判斷時常存有這樣的誤區:“完美”才是美,缺陷便是丑。由此他們常又走向另一個極端:美是不存在的,現實中處處充斥著丑惡。顯然,這樣的審美觀不利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不利于他們的身心的健康成長。

    因此,在高一年級第二學期學習日本當代作家清岡卓行的美學隨筆《米洛斯的維納斯》就顯得猶為重要。

    其價值和意義主要表現在:1、藝術的殘缺有時會產生一種神秘的氛圍,生活也如此,殘缺有時也是一種美;2、藝術的欣賞其實就是一種發現,是觀賞者的另一種創造。前者給我們的是生活的啟示,后者給我們的則是一種欣賞藝術的方法。前者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生活,后者引導學生怎么學會欣賞(包括文學作品)。

    因此,我的教學必須以一種民主的氛圍去讓學生“發現”這位日本作家倒底在說些什么,讓他們與作家交流,與同學交流,與我交流,并進而獲得某種感悟和提升--這是我的教學基本思路(或理念)。

    1、采用多媒體,通過立體的豐富的資料醞造出問題情景:

    關于維納斯的雕像,同學們并不陌生。但當我用大屏幕高清晰地打出來時,不少女同學低下了頭。

    于是,我輕輕點擊,伴隨優美的音樂我問:女神像為何是裸體的?

    有人回答是藝術的需要,有人說是為了展示人體美。那么,我又問:將女神表現為半裸,是否是對神的褻瀆?

    學生討論,要我提示。

    好,我于是又通過大屏幕展示巴爾干半島的地形圖,目的是要通過古希臘三面環海的地理特點進而理解古希臘人的文化性格。

    還不夠,我又展示古希臘人崇尚健美體格,在競技場肉身相搏的資料。

    最后,我又指出:古希臘神話是將神人化、世俗化。有人神同形同性的特點。維納斯作為愛情、婚姻、生育之神以半裸的形式來表現是非常有分寸感的。

    這樣師生便達成共識:半裸既是藝術的需要,同時也是古希臘人文化、審美、生活的一個必然歸宿。

    2、類比、旁推--領悟藝術美感的秘密

    學生通讀全文,很容易提煉出作者的觀點:維納斯的美正是在于她的“巧妙”的殘缺。

    那么,為何殘缺便是“美”呢?

    學生:因為雙臂的殘缺暗示著可能存在無數雙秀美的玉臂。是不盡夢幻的“無”對受到限制的“有“的超越。

    這樣我們便會發現:美其實就是欣賞者的一種“感悟”,這種感悟是沒有止境的,是深不可測的,是不可言傳的,是對有限的一種超越。

    抽象了,我捕捉到學生的表情。

    我于是打出一幅梅花圖,并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一并附出,讓學生領會藝術中的“有”與“無”。學生沉思片刻,便回答:梅花展示在我們眼前的視覺形象是“有”,而陸游賦予它一種節操便是“無”。

    我再打出一幅白石老的〈蝦〉圖。學生不假思索:蝦的靈巧、透明、纖細是“有”,而清澈的水便是“無”。

    這樣,通過類比,學生發現了藝術作品中的“有”與“無”。

    我于是不失時機的將中國藝術中的兩個美學概念提了出來:充實與空靈--維納斯雕像高貴典雅與豐滿誘人便是“充實”,孟子曾說“充實而有光輝”謂之美,維納斯沒有身體各部位驚人的協調,沒有豐腴、溫暖的肌膚,沒有優美的曲線,就不可能成為美的典型;更重要的是,她無意識間丟失的雙臂,激起了所有觀賞者的無窮的遐想,完成了“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這就是“空靈”。

    藝術是“充實”與“空靈”的完美結合。維納斯之所以成為世界十大雕像,就在于此。

    3、聯想、感悟--殘缺與藝術

    于是,我提出:所謂審美其實就是觀賞者借助藝術作品的某種暗示對“無”的發現,對“有”超越。

    我又一次運用多媒體播放電影《巴黎圣母院》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伽西莫多舍身營救愛斯梅拉達。

    我問:論外表,軍官弗比斯一表人才、風流倜儻,伽西莫多奇丑無比,但是每個閱讀或觀看過《巴黎圣母院》的人都會把感情的天平、美的尺度傾向于伽西莫多。這是為什么?

    學生的回答熱烈而富于激情:因為軍官弗比斯的靈魂是丑陋的,他不過是一個花花公子;伽的心靈的崇高的、偉大的。

    “是的”,我說,“我們是被人物的“無”所感動,伽西莫多的外表的“殘缺”不僅沒有減弱這個人物形象的意義,反而憑添了一種悲劇性,一種傳奇性。

    〈小街〉是80年代的一部著名影片,我常為它沒有結局而深感遺憾。我簡單向學生介紹了故事梗概,便問:〈小街〉何以要這樣處理?

    學生相視而笑:最好的結局在觀眾心里。

    我于是打出這樣的字幕:電影沒有“結局”,成了一個殘缺,但在千萬的觀眾心中都有一個最好最美的結局。電影實現了觀眾的參與和創作,這就是導演的意圖、藝術的追求。

    “這樣說來,殘缺便構成美嗎?”一學生大膽發問。

    “我們看看作者是怎么樣思考這一問題的!蔽姨崾緦W生閱讀課文最后兩段。

    一學生回答:殘缺部分應該具有象征意義,正如維納斯的丟失的手。手是各種關系的媒介,它的消失反而更激發人們的想象。

    我推出字幕:殘缺部分應具有象征性。

    一學生回答:實體部分也應該是美的,如果維納斯的身體不合比例,甚至干癟、佝僂,那么它的殘缺就不是“美”而是更丑了。

    有學生不同意:伽西莫多“實體部分”不也是丑的嗎?

    學生議論。

    有學生回答:關鍵是殘缺是否能產生某種暗示,從而激發人們的想象并進而獲得感悟。

    有學生鼓掌。

    “另外呢?還有嗎?”--沉默。

    大屏幕上出現了“東施效顰”的動畫。學生笑:模仿造作。

    對,我于是推出字幕:藝術源于自然。

    …………

    最后我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習這篇課文后的感想:

    美是一種發現:

    美在心靈;

    人有悲觀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熱愛生活,熱愛藝術:

    可怕的不是軀體的殘缺,而是靈魂的丑陋;

    …………

    后記:整理后的文字,已不是課堂的實錄了。

    2004年5月4日

     作者郵箱: guoweiml@sohu.com

    [走近維納斯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學札記(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

    2.走近蘇軾免費教學課件

    3.米洛的維納斯優秀教案

    4.走近雷鋒主題班會教案

    5.了解學生走近學生教育論文

    6.走近森林閱讀題答案

    7.關于走近名著的手抄報

    8.走近蘆葦閱讀答案

    9.七年級政治下冊《走近法律》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亚洲福利 |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二区 |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天堂最新中文字幕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