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3-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一課時

    1、掌握“之”“為”“鄙” “去”“顧”等文言詞匯和基本文言句型,了解用故事類比闡明文章主旨的方法。

    2 、通過反復朗讀和分析課文,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內涵和用意,認識“學貴立志”、“事在人為”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反復朗讀和分析課文,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內涵和用意,認識“ 學貴立志”、“事在人為”的道理。

    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二、 背景以及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彭端淑,清朝人。節 選自《百鶴堂集》,原題《為學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為勉勵他的子侄輩努力學習而寫的。為學,即求學、做學問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朗讀正音

    1、學生散讀,檢查預習情況。

    2、教師糾正,學生注意字音與停頓。

    字音:鄙bǐ 恃shì 缽bō 為wéi 語yù

    停 頓:天下事│有│難易乎?

    吾│一瓶一缽│足矣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3、指名學生朗讀。

    4、學生齊讀。

    (二)疏通課文,掌握重點詞匯,理解段落大意。

    1、第一部分:

    1)、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重點詞匯:(1)為:做 (2)之:它,指代前文中的“事”/無意義,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譯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做,那么困難的事情也容易了;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學習,那么困難的也容易了;不學習,那么容易的也困難了。

    段落大意:第一段提出為學難易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

    2、第二部分: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重點字詞:(3)之:的。(4)鄙:邊遠的地方。(5)其:其中。

    參考譯文: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有。

    3)貧者 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重點字詞:(6)語:告訴,對......說。(7)于:向。(8)之:往,到。(9)何如:怎么樣。

    參考譯文: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樣?”

    4)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重點字詞:(10)子:你。(11)何:什么。(12)恃:憑借,依仗。

    參考譯文:富和尚說:“您靠什么去呢?”

    5)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重點字詞:(13)缽:佛教徒盛飯的用具。(14)足:足夠。

    參考譯文:窮和尚說:“我靠著一 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6)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重點字詞:(15)買舟:雇船。(16)猶:還。

    參考譯文: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雇船而往下游走,還沒有能夠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7)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重點字詞:(17)越明 年 :到了第二年。(18)以:把,將,拿。

    參考譯文: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告訴富和尚。富和尚顯出了慚愧神色。

    段落大意:四川兩僧去南海的故事。

    3、第三部分:

    原文: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 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重點詞匯:(19)去:距離。(20)顧 :還,反而。

    參考譯文: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段落大意:引出結論:為學貴在立志,堅持實踐,奮發努力,就會變難為易,實現預期的目標。

    四、朗讀全文,熟讀成誦

    五、作業布置:抄翻課文

    第二課時

    課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2_課時)

    備課日期:2014_年_ 11_月_14_日星期_五 授課時間:第___周 星期____

    教學目標:

    1、掌握“之”“為”“鄙”“去”“顧”等文言詞匯和基本文言句型,了解用故事類比闡明文章主旨的方法。

    2、通過反復朗讀和分析課文,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內涵和用意,認識“學貴立志”、“事在人為”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 過反復朗讀和分析課文,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 內涵和用意,認識“學貴立志”、“事在人為”的道理。

    教學課時:2課時(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背誦課文1到3段

    2、翻譯下列句子:

    (1)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2)子何恃而往!

    (3)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

    (4)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3、總結下列字 詞:

    (一)一詞多義:

    1、之:

    1)為之,則難者亦易也。 代詞,相當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 動詞,往、到。

    3)蜀之鄙有二僧。 助詞,的。

    4)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助詞,無意義,用在主謂之間,有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

    2、學:

    1)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學問 2)學之 學習

    3、顧:

    1)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難道) 2)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二)古 今異義:

    1、蜀之鄙有二僧 (鄙:邊境;低下)

    2、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買:雇;購買)

    3、西蜀之去南海(去:距離;前往)

    4、子何恃而往(恃:憑借,依 仗;支持)

    二、再讀課文,分析課文

    (一)課文講的是為學的事,可是從“天下事”起筆,為什么?

      明確:開頭從“天下事”寫起,它包含著“人之為學”; “人之為學”只是“天下事”中的一個方面。這樣就由泛論天下事的難易引入到求學難易的問題上。同時用兩個設問句式,引入思考,把“天下事”和“為學”相提并論,顯然是為了突出“為學”的主題。論證均從正反兩方面作答,鮮明對比,揭示了“易”、“難”相互轉化的辨證關系,使 闡發的道理更為深刻。

    (二)分析二僧:

    1、二僧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請聯系具體語句加以分析。

    2、交流:

    相同:(1)目標相同:都想去南海。

    (2)實現目標(客觀條件)都很困難:南海離四川很遠,路途險阻

    (語句: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不同:(1)一個貧窮,一個富裕(窮和尚實現目標更困難)

    (語句: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貧,其一富。)

    (2)一個坦誠謙恭,努力實踐,有勇氣有自信;一個傲慢無禮,只說不做,目中無人 。

    (語句1:“吾一瓶一缽足矣。”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面對困難知難而進大膽實踐)

    (語句2: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面對困難缺乏勇氣只說不做,傲慢無禮)

    (3)結果不同:一個達到,一個沒到。

    (語句: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三)主旨分析:

    1、“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引用二僧的故事想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面對困難,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為”的毅力。這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根本思想:知難而進,勇于實踐。

    2、課文為什么花了大量筆墨詳寫二僧的對話,卻沒有一句寫貧僧怎樣克服旅途中的困難的?

    明確:從文章的寫作目的來看,作者寫這個故事在于突出“立志而為”的重要。生動地反映出他們的決心是不同的。“一瓶一缽足矣”,可見貧僧盡管條件極差,但決心很大。而富僧的“子何恃而往?”反復出現,出現時的語氣不同,既寫出了他對貧僧的懷疑和譏諷,也說明他缺乏立志的勇氣。同時還造成一種懸念在:貧僧究竟能否成功?接著就寫出他“自南海還”,寫出了成功 的結果,自然就包含著克服困難的 種種艱辛。這樣勸導人無聲色之厲,平易質樸,語重心長,增添了文章的說服力。

    三、總結:

    1、主旨:面對困難,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關鍵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 為”的毅力。這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根本思想:知難而進,勇于實踐。

    2、寫作手法:用淺顯的故事來闡明一個道理。

    四、作業:

    1、完成點擊上相關練習。

    2、背誦全文。

    [為學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2.《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3.為學優秀課件

    4.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5.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8.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9.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五月天婷婷在线亚洲综合一页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热线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开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91 | 一本在线视频精品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色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