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兩則》教案

    發布時間:2016-2-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傅松健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形式 ,了解寓意。

    2.了解相關的文學文化常識,學習一些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

    3.能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

    4.掌握文言文學習的一般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文言文學習的一般方法。

    2.了解 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難點:

    感受古代文學的魅力.激發學習了解古代文化的興趣。

    教學方法:

    在熟讀的基礎上,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學習,讀懂課文大意,學習文中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創設情境,共同探討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目標:學習《鄭人買履》,理解意思,體會深刻的寓意。

    一、檢查預習

    1.查閱課外資料,掌握文學常識

    提示:①準備以前學過的一兩則寓言并能口述出來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處的相關資料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并解釋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

    契其舟(  )

    二、 導入新課

    1.我國寓言故事很多,請同學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聽。(如:掩耳 盜鈴、拔苗助長等)

    2.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較深的道理,以進行勸喻或諷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張、擬人等手法。同學們,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學習另外兩則寓言:《鄭 人買履》和《刻舟求劍》,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3.介 紹作家、作品:

    韓非:戰國后期哲學家,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韓國貴族 。曾與李斯一起受學于荀子。因見韓國日益削弱,上書韓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國強兵,韓王不聽,退而著書十萬余言。書傳至秦國,秦王大為賞識,于是發兵攻韓,迫使韓國送韓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韓非被拘入獄,后被李斯毒死于獄中。

    《鄭人買履》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韓非子》是戰國韓國貴族韓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論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方法指導:文言文,學習文言文要先把語句讀通順,再借助注釋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講寓言故事,明 白其中的道理,最后達到熟讀成誦。

    三、范讀正音

    1.老師范讀(注意字音、朗讀節奏、重音、語調)。學生找出應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度其足 ( duó ) 吾望持度( dù ) 履 ( lǚ ) 遂 ( suì ) 寧( nìng )

    2.學生散讀(兩遍,體會朗讀節奏,了解大意)。

    鄭人/有欲買履者。(主謂之見停頓)

    而/置之其坐。(關聯詞前后的停頓)

    何不/試之以足?

    3.老師再讀(糾正字音和朗讀節奏、重音、語調。)

    4.學生齊讀(要讀出鄭人“忘持度”的懊惱之情和回答別人時的執迷不悟的神氣,另外別人問話應表現出疑惑之情。邊讀邊注意事物的發生和發展)

    四、合作翻譯

    方法指導:文言文學習,在筆記本上抄寫原文,抄一行空三行,字間距稍微大一點,學習時,便于整理記錄。整理時間已用不同顏色的筆。

    示例: 

    鄭 人 有 欲 買 履 者 

    欲(且):想要,打算 。

    履(lǚ)鞋子

    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

    1.圈劃重點的文言詞(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寧、無、其、以)

    A、 獨立學習,看課文注釋查工具書。

    B、 合作學習,四人小組疏通文字

    C、 老師巡回釋疑。

    D、 小組匯報

    E、 教師講解重點、難點(師生討論)

    (1) 操、持、取的意 義

    (2)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 寧信度、無自信也

    2.重點語句

    (1)鄭人有欲買履者, “定語后置”句,現在順序應為:有欲買履( 的)鄭人。

    (2)寧信度,無自信也。 倒裝 句,實際上為:“寧信度,無信自也。”

    3.反饋交流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釋

    ① 置之其坐 ( )

    ② 反歸取之 ( )

    (2)請指出“之”在下列詞語中的意思

    ① 置之市( )

    ②而忘操之( )

    ③何不 試之以足( )

    (3)翻譯句子

    ①何不試之以足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寧信度、無自信也

    4.復述故事,準確翻譯,做到字字落實。

    5.學生整理翻譯,師巡回檢查學生的整理方式。展示整理得好的筆記。

    五、質疑交流

    1. 構建畫面

    事情的起因:欲買履,度其足

    事情的經過: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歸取之

    事情的結果:市罷,遂不得履

    2.結合《鄭人買履》中能反映那個買鞋的鄭人思想性格的語句,說一說你認為買鞋者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寓言是怎樣刻畫這一形象的?

    示例:《鄭人買履》中的買履者是一個十分死板,固 執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動詞,勾畫了買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腳的愚態,當別人問他“何不試之以足”時,他“寧信度,無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作者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3.理解文章寓意

    (1)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示例:從鄭人相信尺碼的角度來看,其寓意在于告誡人們做人做事應從實際出發,不應固守習慣、墨守成規。

    從鄭人返家取尺碼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為遇事不可太機械,而應隨機應變,靈活機動地處理各種變化的問題。

    (2)明確寓意:說明做事迷信教條而不顧客觀實際,是不會成功的。諷刺那些做事不注意從實際出發,教條主義的人。

    六、自主小結

    通過這則寓言的學習,我知道了做人做事應從實際出發,不應固守習慣、墨守成規,而應隨機應變,靈活機動地處理各種變化的問題。同時我也了解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七、反饋練習

    展開合理想象,擴寫《鄭人買履》的故事

    八、布置作業

    1.在筆記上整理本文中出現的通假字、古今異義字和特殊句式。

    2.背誦這一則寓言。準備《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韓非子》

    事情的起因:欲買履,度其足

    事情的經過: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歸取之

    事情的結果:市罷,遂不得履

    [《古代寓言兩則》教案]相關文章:

    1.《寓言兩則》課件

    2.寓言兩則課件

    3.

    4.莊子故事兩則教案

    5.

    6.

    7.

    8.

    9.人教版《世說新語》兩則教案

    10.《文言文兩則》優秀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影视一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码三区 | 先锋影音少妇资源 |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五月天 |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 | 亚洲午夜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