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記趣》教學設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7-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理清作者對童年趣事的記敘。

      2.學習具體生動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對“物外之趣”的理解。

     設計思想:

      教學本文,首先指導學生從自學入手,自己反復誦讀,自己翻譯、理解課文,再來體會課文描寫的童真、童趣,并品味課文用詞的精當?刹捎靡韵虏襟E進行教學:

      第一步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掃清字詞障礙;第二步在學生反復誦讀初步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分析課文結構,理清作者思路;第三步學生自讀、圈點課文,就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向老師和同學們質疑,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和鉆研精神;第四步討論交流,解決疑難,訓練學生思維,同時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第五步引導學生研讀作者所描繪的童真童趣,從而感受文章質樸、清新、自然的文風,感悟作者富于聯想、想像的性格特點;第六步深入探究,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第八步指導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遷移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謠、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還歷歷在目呢?清代文學家沈復也有過快樂的童年,他寫的一篇《閑情記趣》,就記敘了他兒時一些趣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間的童真童趣。

    二、學習課文

     ⒈整體感知

     (1)簡介作品及作者

     《幼時記趣》選自《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一本自傳體散文,記敘了作者夫婦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經歷,文字樸素自然,情感真摯。

    作者沈復(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蘇州人,文學家。沈復兒時就表現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點。沈復寫《浮生六記》,憶及童年時仍充滿童心童趣,這是很珍貴的。

      (2)解題

      題目《幼時記趣》中,“閑情”:清閑、無拘束時的情致;“記趣”:將樂趣、情趣記錄下來。題目本身就蘊涵著對童年生活的無限留戀。

      (3)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教師范讀時的節奏,邊聽、邊在書上勾畫生字、詞。

      (4)解決字詞

      利用工具書及書下注釋,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童稚 藐小 鶴唳 怡然 土礫 溝壑 項為之強 龐然大物 癩蝦蟆

      解釋下列詞語。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私擬作 項為之強 素帳 鶴唳 怡然 鞭數十

      (5)學生借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完成正音、解詞。

      (6)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7)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文章脈絡。

      思考題:本文是如何布局謀篇的?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并歸納段意。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文章沒有連貫的情節,先總后分地敘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緊扣一個“趣”字來寫,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童年視覺敏銳,常常明察秋毫,故時有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2-4段)具體記敘童年的各種“物外之趣”。

      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2段)寫“夏蚊成雷”景象,把蚊比作鶴,把它想像成“鶴唳云端”。表現出作者幼時富于聯想、想像的性格特點。

      第二層(3-4段)寫神游山林,觀蟲斗、驅蛤蟆的情景,充滿童真童趣。

     、軐W生誦讀課文,把握文章寫作思路。

      2.精讀課文

      (1)反復誦讀課文,正確理解疑難句意。

     、賹W生自由誦讀,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書進一步研讀課文,圈點疑難文句。

      ②學生就疑難問題質疑。

      ③討論、交流

      (2)檢查學生正確理解疑難文句的情況。

      翻譯下列句子。

      ①故時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能夠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颍核猿3S谐撚趬m世之外的樂趣。)

      ②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當青云、白鶴來觀看,果然象鶴唳云端一樣,令人怡然稱快。)

     、鄱灼渖,使與臺齊。(蹲下身子,使身體與花臺一般高。)

     、 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把叢草看作樹林,把小蟲、螞蟻看成獸類,把土石凸出的看作丘山,凹陷的看作山谷。)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3)誦讀課文,品味文中精美詞句,讀出感情,讀出語氣。

      思考題:下邊的句子是如何表現童真童趣的?

     、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睜大眼睛對著太陽,憨態可鞠,童真童趣便融于其中,此時的“童稚”,一面細察毫末,一面浮想聯翩、想入非非,其樂趣已遠超出“日”之本身。)

     、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以“童稚”獨有的視角、美妙的想像面對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鶴”,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見一斑。)

      ③ 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徐噴以煙”之舉,非童稚不能為也,小小素帳之中,竟出現“鶴唳云端”的奇觀,確實令人怡然稱快。)

     、 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既然“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為丘壑,則小小癩蝦蟆便為“龐然大物”,所到之處,山為之拔,樹因之倒,如此意境,世俗成人是無法領略的。)

     、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觀“二蟲斗草間”的樂趣正濃,忽為蝦蟆所壞,豈有不怒之理。驚魂既定,便用鞭打,一下兩下不解恨,數十下仍不解恨,“驅之別院”而后快,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啟發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共同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深入探究

      (1)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作者的“物外之趣”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觀察--聯想、想象--玩賞。[板書]

      作者“昂首觀之,項為之強”,脖子都酸了,可見其觀察是多么專注,時間多么長久。作者善于聯想、想象、玩賞,懷著極大的熱情創造著種種屬于自己的世界。正因如此,在他的眼中,才會出現“夏蚊成雷”“群鶴舞空”“鶴唳云端”等等景象,使他獲得自我滿足,產生“物外之趣”。

      (2)指導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請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的閑情趣事,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講給其他同學聽。

      三、小結

      《閑情記趣》文章緊扣“趣”字落筆,揭示出兒童神奇美妙的內心世界。文中處處有情、處處有趣,因作者“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作者觀物有情,嬉蚊有情,鞭癩蝦蟆,簡直就是用情在鞭;正因閑中有情,才寫出讓人體味不盡的“物外之趣”。

      請同學們課下反復誦讀這篇文章,體會文章表達的“物外之趣”;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聯想、想像能力,學習作者的下筆細膩,筆端存真的風格,寫好自己的“閑情記趣”。

      四、布置作業

      1.摘抄文中的精美語句。

      2.課下借閱《浮生六記》,閱讀書中其他篇目及其他名家描寫童年生活的佳作。

      3.以《幼時記趣》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五、板書設計

    觀 蚊 如 鶴

    趣      神 游 山 林

            鞭 打 蛤 蟆

    三、閱讀《幼時記趣》,完成文后問題。

    ①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③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1. 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是(     )

    ①于土墻凹凸處( 在 ) ②神游其中 ( 想像 )

    ③項為之強 ( 僵硬 ) ④留蚊于素帳中 (樸素的)

    ⑤蓋一癩蛤蟆也(原來是) ⑥鞭數十(鞭子)

    ⑦以土礫凸者為邱(同“丘”,土山) ⑧鶴唳云端(高亢地鳴叫)

    2.解釋一詞多義:

    ①之 時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觀之(      )心之所向(     ) 項為之強(      ) 

    ②觀 昂首觀之(     ) 作青云白鶴觀(       )

    ③以 徐噴以煙 (       ) 以叢草為林(      )

    ④為 項為之強 (        ) 以蟲蟻為獸(       )

    ⑤故 故時有物外之趣(     ) 溫故而知新(        )

    ⑥其 常蹲其身 (        ) 神游其中(        )

    3.下面的詞語大多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請解釋它們的意思。

    (1) 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龐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下列句子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文第二段寫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個字)

    6.對選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兩種不同的概括。你贊成哪一種?簡要說明你的理由。 (1)神游叢草 (2)神游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統領全文的一個詞語是        。

    8.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9.“我”能得到許多閑情之趣的原因是          。

    10、沒有想象就沒有神游的感受,請用原文寫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說說“項為之強”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第四段中具體表達“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應該是:(  。

    A.表示重復或繼續   B.表示幾種情況或性質同時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進一層   D.表示轉折,有“可是”的意思

    14.第一段與二、三、四段的關系是:         。

    15.文章具體敘述了幼時的幾件趣事,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鶴”在我國古代有著豐富的文化內容,請你寫出兩個帶有“鶴”字的成語或詩句。1、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 __ ________

    三、1.④(白色的)⑥(鞭打)

    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或助詞,無實義);代詞,指“昂首觀之”。 ②觀看;景觀。 ③用;把。

    ④因;當作。 ⑤所以; 舊的。 ⑥指自己;它們,指叢草、蟲蟻、土礫。

    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極細小的東西。(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2)心情舒暢,自得其樂。(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3體積極大的東西。(形容極大極大的物體。)

    4.①我心里這樣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里把它們比著群鶴在空中飛舞。

    ③舌頭一伸,兩只蟲子就全被吞進肚里。

    5.觀蚊如鶴(夏蚊成鶴)。

    6.以神游叢草為好,叢草也值得“神游”,更能體現童趣。選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物外之趣

    8.即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超脫于塵世以外的樂趣)。

    9.細察(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

    10、 “以叢草為林……凹者為壑.”

    11.寫出了“我”的專注,側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2.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

    13.C

    14.總分關系

    15.兩件事,表現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熱情幻想的性格。

    16.鶴立雞群(比喻人的才能或儀表卓然出眾。)

    鶴唳風聲(形容極度驚慌疑懼或自相驚擾或形容凄涼的景象。)

    鶴發童顏(白色的頭發,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有精神。)

    晴空一鶴排云上,……

    《黃鶴樓》……

     

    譚義專

    [《幼時記趣》教學設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幼時記趣》教案

    2.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

    3.《幼時記趣》教案設計

    4.《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

    5.幼時記趣文言文的翻譯

    6.關于幼時記趣文言文翻譯

    7.《幼時記趣》閱讀及參考答案

    8.關于幼時記趣文言文的翻譯

    9.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10.蘇教版七年級上冊音樂教學計劃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新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 日韩欧美中文日韩欧美色 | 中国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青青 | 伊人五香丁香婷婷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