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9-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結構。

    2.掌握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重點)

    3.充分認識“雨林”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兩邊,有幾片終年濕潤的土地,那里氣候炎熱潮濕,雨水充沛,是動植物生長的樂園。這些地區,茂密的森林終年常綠,宛如環繞地球的一條翡翠項鏈;上千種走獸飛禽自由地在花叢間穿梭、攀緣、飛舞,這就是熱帶雨林。

    二、自主預習

    1.朗讀課文,讀準下面加點字的字音。

    毀滅(huǐ)   警告(jǐng)   瀕臨(bīn)

    棲息(qī)  摧毀(cuī)  灰燼(jìn)

    脆弱(cuì)  攝取(shè)  循環(xún)

    泛濫(làn)  濫砍濫伐(fá)

    2.理解詞義。

    瀕臨:接近;臨近。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焚燒:燒毀;燒掉。

    惡化 :向壞的方面變。

    刀耕火種:一種原始的耕種方法,把地上的草木燒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種。

    連鎖反應:比喻若干個相關的事物,只要一個發生變化,其它都跟著發生變化。

    意味深長:指意義深遠,有無限的情趣。

    3.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讀完課文,你能說說目前雨林的現狀是怎樣的嗎?

    明確:目前,雨林正在遭受人類的濫砍濫伐,它已成為破壞最嚴重的生態區。文章第一段告訴我們:“雨林以每分鐘27萬平方米(相當于38個足球場)的速度遭到徹底毀滅。每年有一個紐約州大小的雨林永遠消失”。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讀完本文,你能說說本文主要告訴了我們什么嗎?

    明確:文章以大量數據說明雨林的消失,意味著人類將永久喪失一大批動植物物種,而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毀滅又將破壞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進而引起全球氣溫升高、冰川融解、洪水泛濫等一系列災難。告誡人們保護雨林,保護自然,就是保 護我們自己,保護我們的家園。

    2.文中說了哪幾層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體現各層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明確:四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雨林以每分鐘27萬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徹底毀滅。

    第二部分(2-5自然段)雨林的消失,意味著人類將永久喪失一大批物種。

    第三部分(6-10自然段)地球上生命多樣性的毀滅意味著破壞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

    第四部分(11-13自然段)警告 人們:如果將雨林完全毀掉,到下世紀中葉,地球很可能會經歷第6次大規模滅絕。

    3.雨林的毀滅給生態環境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

    明確:珍貴植物物種瀕臨滅絕:水果品種, 蔬菜品種,植物藥源……

    動物物種瀕臨滅絕:猩猩類昆蟲動物藥源……

    破壞大氣:冰川融解,氣候變化……

    水土流失:全球氣溫升高一輪,雨林毀滅,洪水泛濫

    (二)說明方法探究

    1.劉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書列出的數字表明,雨林以 每分鐘27萬平方米(相當于38個足球場)的速度遭到徹底毀滅。每年有一個紐約州大小的雨林永遠消失。

    明確:引資料、列數字 、作比較。以《雨林》中有力的資料說明了雨林正在遭受徹底毀滅的現狀;使用“每分鐘27萬平方米”這樣的數據來說明雨林遭到徹底毀滅的速度;同時為了使讀者對“27萬平方米”有個形象的概念,即在括號中以“相當于38個足球場”作比較,給人以直觀、形象和深刻的感受。綜合使用多種說明方法,給讀者以觸目驚心之感,并能留有深刻的印象。

    2.據估計,需毀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換得100克漢堡包。

    明確:使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使興 建牧場的效益之低直觀地凸現在讀者面前,產生令人震驚的效果。毀掉6平方米的雨林只能換來微乎其微的100克漢堡包,數據的比較突出了伐木建農牧場的效率之低。

    3.最嚴重的那次大約發生在2.45億年前的二疊紀,那時生命大規模滅絕,77%到96%的海洋動物物種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滅絕。

    明確:舉例子、列數字。用事實和數據準確生動地說明了雨林的毀滅給地球帶來的危害,使讀者更明白,也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四、課外拓展

    (中新網湛江2013年3月12日電) 12日,廣東湛江市徐聞縣啟動萬畝熱帶雨林項目,當地近2000民眾在曲界鎮虎頭嶺植下菩提等樹種60000株。

    徐聞縣旅游部門官員表示,萬畝熱帶雨林基地是該縣今年全力推進的旅游開發項目,12日當天植樹面積207畝,數年后,萬畝熱帶雨林將現徐聞廣袤的紅土地,成為廣東一張旅游名片。

    據了解,徐聞古時被稱為蠻荒之地,境內原始森林遍布,樹高林密,野獸出沒,是華南虎的繁殖之地。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徐聞的原始森林還隨處可見,成為當地人躲避匪賊、日寇及兵亂的藏身之所。上世紀末,隨著全國開荒造田熱潮的影響,徐聞各地存活了數萬年的一片片熱帶雨林也遭到“滅門”砍伐。

    (1)“當地近2000民眾在曲界鎮虎頭嶺植下菩提等樹種60000株”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列數字。有力地說明了徐聞縣種植的熱帶雨林樹木之多。

    (2)從上述材料中可知,熱帶雨林的再次種植可能會給當地帶來哪些變化?

    明確:森林遍布,樹高林密,野獸出沒,華南虎再次在這里繁衍生息,旅游業的興起也會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重點)

    2.體會文章準確而生動的語言表達效果。(難點)

    3.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明白了雨林的消失,意味著人類將喪失大批物種,你們愿意看到這樣的惡果嗎?這一節課我們接著學習《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 》。

    二、自主預習

    毀林帶來了什么樣的災難性后果?

    明確:物種滅絕、氣候變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濫。

    三、合作探究

    (一)表達方式

    全文采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雨林的毀滅及其嚴重影響。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學家和學者的話,其用意何在?

    明確:首尾兩段引言,實是巧發議論,意在向世人發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時,又能為下文展開說明做鋪墊;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對環境的憂患 意識,進而逐步樹立正確的環境觀。

    (二)語言探究

    1.“人們都不 會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幾場大雨可沖走所有的表土。 ”一句中“居然”有什么表達效果 ?

    明確:“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之意。之前作者強調了毀壞雨林來建農牧場效益極低:花了如此大的代價毀林興建的牧場,本該能夠長久使用,但出乎意料的是,牧場極為“短命”,這就顯得伐木建農牧場的做法更加愚蠢了。“居然”加重了作者表示反對的語氣。

    2.“最嚴重的那次大約發生在2.45億年前的二疊紀,那時生命大規模滅絕,77%到96%的海洋動物物種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滅絕。”一句中的“大約”能去掉嗎?為什么?

    明確:不能。“大約”表估計,如果去掉由估計變成了肯定,就不符合實際情況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四、板書設計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

    珍貴植物物種瀕臨滅絕

    動物物種瀕臨滅絕

    破壞大氣

    水土流失告訴人們:保護地球多樣

         性的重要性

    五、課外拓展

    1.文中說“所有家雞都是亞洲叢林禽類4種物種的后代”,你能否再舉一個我們現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從野生歸化或馴化的例子?

    示例:綠頭鴨在6000年前被馴化為家鴨;鴻雁在4000年前被馴化為家鵝;野生原鴿在幾千年前被 馴化為家鴿;甜萊在3000年前就已歸化;西紅柿的歸化也很有趣 。

    2.雨林被摧毀是因為有人伐木銷售。根據你的了解,生活 中除了一次性筷子,還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們可以用別的材料替代嗎?聰明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示例:火柴、木制牙簽等,可用竹材代替。

     

    侯曉旭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教案

    2.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3.《圓明園的毀滅》的優秀教案

    4.圓明園的毀滅教學教案

    5.2017關于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6.圓明園的毀滅說課教案

    7.圓明園的毀滅教案及教學反思

    8.圓明園的毀滅教案設計

    9.圓明園的毀滅教案模板

    10.有關圓明園的毀滅的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 日韩欧美国产一二三区 | 午夜三级中文在线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亚洲一级在线爱潮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