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2-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自主學習

    (一)基礎達標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唐雎(  )    佛然(  )     徒跣(  )       休祲(  )     縞素(  )     韓傀(  )         色撓(  )    諭 (   )

    2.填空

    本文選自《             》,它是

    (朝代名)末年         (人名)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     (數字)篇。“辱”的意思是:            。本文

    主要采用         的描寫方法來塑造人物,高度贊揚了唐雎         和             的精神。

    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大王加惠(              )        (2)請廣于君(              )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4)休祲降于天(        )

    (5)秦王色撓(              )

    (6)長跪而謝之(           )            

    (7)寡人諭矣(         ) 

    (8)徒以有先生也(          )  

    4.正確朗讀文章,對照課下注解翻譯文章。(有疑問的詞語或句子要做好標記。)

    (二)初讀感知

    1.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

    2.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樣的用心?

    3.秦王是怎樣恐嚇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應秦王的?

    【小支架】 本文的寫作背景:

    戰國時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相繼翦滅各諸侯國,前2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不戰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遷移之名行滅國之實),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一事。

    二、合作探究

    (一)文言積累

    1.通假字。(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秦王不悅(            ) 

    故不錯意也(          )

    倉鷹擊于殿上(      )

    2.解釋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多義字。

    (1)與  輕寡人與(            ) 

    與臣而將四矣(            )

    (2)使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3)以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徒以有先生也(            )

    (4)徒  亦免冠徒跣 (     ) 

    徒以有先生也(    ) 

    (5)然  秦王沸然怒(            )

    雖然,受地于先生(         )

    (6)夫  夫韓、魏滅亡(            ) 

    此庸夫之怒也(            )

    3.指出下列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的不同

    (1)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古義:           今義:          

    (2)長跪而謝之曰   

    古義:           今義:          

    (3)以頭搶地    

    古義:           今義:          

    (4)徒以有先生也    

    古義:           今義:           

    (5)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 

    古義:           今義:           

    4.翻譯下列句子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3)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4)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5.小組合作,翻譯全文。并分角色朗讀文章。

    (二)研讀賞析

    1.作者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概括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點。

    2.分析唐雎在這場斗爭中說話的技巧。

    3.唐雎的這種不畏強權的精神和敢于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在我們現代社會還有沒有現實意義?

    (三)展示交流

    揣摩人物心境,分角色朗讀。

    心得隨筆:

    三、自我檢測

    閱讀“秦王佛然怒……徒以有先生也”語段,回答問題。

    1.相對而言,“休”指的是            

    三人;而“祲”則指  

    三人。

    2.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時,為什么要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

    3.對秦王在最后一段的行為、語言所表現出的態度應怎樣理解?

    4.揣摩下列各句,說說其潛臺詞是什么?(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2)與臣而將四矣。

    5.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并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

    四、自助遷移

    (一)課外鏈接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①求救,合從②于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③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④于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⑤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⑥。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⑦得處囊中,乃穎⑧脫而出,非特其末見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注】①平原君:姓趙名勝。是趙國貴族,廣有門客。

    ②從:同“縱”,六國聯合以抗秦的策略。③文:非暴力,這里指通過談判而不施加壓力。

    ④歃(shì)血:古代盟會時,嘴上涂上牲畜的血,以示誠意。

    ⑤備:齊備。

    ⑥立見:立刻顯現。見,“現”。

    ⑦蚤:通“早”。

    ⑧穎:細而尖的東西。

    1.翻譯下列句子。

    (1)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2)夫賢士之處世也,譬如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2.請從文中找出幾個今天常用的成語,并解釋成語今天的意思。

    成語:             

    意思:                               

    成語:             

    意思:                               

    3.文中毛遂的行為給了你什么啟示?

    4.毛遂此去能否完成使命?請推測一下,并說出你的理由。

    (二)實踐運用

    戰國時期,“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社會階層。請查找資料,說說戰國時期的“士”是指哪一類人,并舉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講講他們的故事。 

    韓三其

    [唐雎不辱使命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九年級上冊語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設計

    2.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設計

    3.《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課件

    4.《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譯

    5.語文課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6.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譯文及注釋

    7.《談中國詩》導學案

    8.新目標八年級英語上冊教學導學案課件

    9.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10.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免费看永久AV片 | 亚洲性爱视频久久艹 |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一本到在线网站 | 日韩专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