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文章語言,仔細體會、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通過抓文章關鍵詞來梳理文章脈絡的方法。
3、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成長體驗進行思考及感悟,理解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片苦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從抓文章關鍵詞切入,梳理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過程,帶動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從而完成最終的情感教育目標--父母與子女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教學難點:由課文引發深入討論--怎么理解現實生活中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做法。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課外閱讀秦文君的小說《男生賈里》、《女生賈梅》。
2、布置學生預習:朗讀課文;抄寫生詞并解釋文中的重點詞語。
3、制作PPT課件。
教學過程:(教學實錄)
(一)、導入
師:這篇文章的作者叫秦文君,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位作家呢?
眾生踴躍,紛紛舉手。
生1:我看過很多她寫的書,如《男生賈里》,《女生賈梅》《小鬼魯智勝》……
師:原來大家都很熟悉這位作家啊,你們為什么都這么喜歡看她寫的書呢?
生2:因為她寫的都是我們小孩兒的事,有的發生在學校里,和同學老師之間的故事;有的發生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故事。
師:看來大家都很喜歡課外閱讀,對秦文君的了解比老師還要多。秦文君是位兒童文學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反映你們同齡人生活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35頁上的課文《表哥駕到》。
(由學生熟悉并喜愛的作家作品導入這節課的教學。秦文君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容易引發學生共鳴,以此建設輕松愉悅的上課氛圍。)
(二)、課題解讀
師:“駕到”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生1:古時候用在皇帝身上,意思是皇帝到來了。
師:文中到來的明明只是一位和“我”年紀相仿的表哥呀,為什么要用“駕到”二字呢?
生2:表哥很厲害,是個大人物。
生3:“我”是在調侃,不太服氣,有夸張的語氣在里面。
師:大家都回答得很好。課題中的“駕到”一詞有夸張的語氣在里面,說明表哥這個人非同尋常,他來我家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重要。
(品讀課文題目,強調“駕到”二字,提示學生關注并思考:文中的表哥對“我”來說是個非同尋常的人物。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此文的興趣。)
(三)、抓關鍵詞“呼風喚雨的咒語”,梳理“我”的心理活動變化過程(“提心吊膽” →“稱兄道弟”)。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圈劃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詞語或句子。
學生默讀5分鐘,并進行圈劃。
師:在表哥駕到之前,“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1:第6節里有個詞,“提心吊膽”。
師:“我”為什么會“提心吊膽”呢?不就是大姨家的表哥嘛!
生2:因為表哥成績好,優點多,媽媽總是在“我”面前夸獎他,所以他的到來讓“我”很
有壓力。
(眾生笑)
師:“很有壓力”,這個詞用的好。那么,在媽媽的眼里,表哥的優秀都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生2朗讀第5節
師:看來這還真是位各方面都表現優秀的表哥啊。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把“我”拿他一比,還真是差一截呢!怪不得表哥的到來“我”會“提心吊膽”呢!
(板書“提心吊膽”)
師:大家還能找出表哥來“我”家后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句子嗎?
生3:第12節:“我心里想著,有這樣高檔次的表哥真讓人覺得自己矮了一截。”
師:到底發生了什么事讓“我”覺得自己矮了一截?
生3:一見面表哥就用流利的英語打招呼,“我”的英語沒他好,只好改用中文打招呼。
師:表哥一開始就給“我”來了個下馬威。生3找得很好,還有其他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嗎?
生4:第19節,“我在家,還從來沒有受到過這種規格的鼓勵。我現在仍想學會呼風喚雨的咒語,仍是想讓老天刮暴風下暴雨。這樣,今晚表哥一行無法回旅館,得住在我家。”
師:很好,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心意?
生4:不希望今晚表哥離開,希望他能留下來和“我”一起玩。
師:奇怪了--不是前面用英語打招呼的時候,“我”還“真掃興”的嗎,怎么一會兒工夫就希望表哥留下住宿了呢?
生5:因為我們比賽投籃,“我”比他投得好,我又有自信了。
師:你能不能朗讀一下描寫“投籃”比賽的那一段?
生5朗讀第16節
師:看來,這個時候,他們兩人的交情已經非同一般嘍~~~文中有幾個詞語能夠概括出此時兩人的“友好程度”,大家找找看。
生6:第14節,“稱兄道弟”。
生7:第21節,“勾肩搭背,親如一人”
師:這幾個詞語都可以,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看來,人無完人啊--在英語方面,表哥贏了“我”,但在體育運動上,卻是“我”勝表哥一籌。“投籃”比賽讓“我”找回了自信,還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怪不得“我”暗自祈禱來場暴風雨好讓表哥在我家留宿。
(板書“稱兄道弟”)
師:“暴風雨”可不是說來就能來的哦,得學會念~~~~~~~~
生(齊):呼風喚雨的咒語!
師:很好,得學會念“呼風喚雨的咒語”才行呢。大家先把19節里的這個詞語劃出來。其實這個詞語在文中不止一次出現哦,大家再找找看,“咒語”這個詞語在文中的哪些地方還出現過?
(“呼風喚雨的咒語”一詞是文章的線索,把握住了這條線索,其實就是把握住了“我”情感變化的脈絡。教學時引導學生搜索文中的這個詞語,并借此梳理人物情感變化的過程。)
生8:第1節,“我真想掌握一句呼風喚雨的咒語,假如現在念上一句,來場特大風暴,表哥一行就得改變來這兒做客的計劃。”
師:這一句話中的“咒語”表達了“我”怎樣的心理活動?
生8:這是一開始的時候,表哥帶給“我”的壓力太大了,“我”不希望他來“我”家作客,所以就幻想著能念“咒語”來呼風喚雨,阻止他來。
師:是啊,看來,雖然文章前半階段出現過兩次“呼風喚雨的咒語”,但這兩次中蘊涵的情感還真不太一樣呢。
板書: 咒語一 咒語二
“提心吊膽” →“稱兄道弟”
(主人公心理活動的前兩個階段的梳理相對比較簡單。理清這兩個階段,為學習比較復雜生動的第三階段做好準備。)
(四)、抓關鍵詞“呼風喚雨的咒語”,繼續梳理“我”的心理活動變化過程(“提心吊膽” →“稱兄道弟” →“相見恨晚”)
師:“呼風喚雨的咒語”一詞,大家已經找到兩處了,還能再找到一處嗎?
生1:第32節,“天突然暗得出奇,還閃電打雷。我敢對天發誓,這次可不是我念咒語呼來的。”
師:這句話中的“咒語”表達了“我”怎樣的心理活動?
生1:沒想到真的電閃雷鳴下雨了。“我”當時心情很極不平靜,噼里啪啦的,就像電閃雷鳴的天空一樣。
(眾生笑)
師:呵呵,“噼里啪啦”這個詞用得很好,當時“我”的心情的確是極不平靜的--這樣好嗎?先請大家一起朗讀一下文章第34--44節,讓我們跟著文章主人公一起來“噼里啪啦”一下。
生齊讀34--44節
師:剛才生1說,“我”的心情極不平靜,那么此時此刻,他都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2:“我”當時心里有點辛酸的味道。
師:“辛酸”…………“辛酸”什么呢?
生2:為什么媽媽們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人家……很傷心。
師:傷心,難過…………還有別的嗎?
生3:我覺得應該是又悲又喜。“悲”的嘛,剛才生1已經說了,“喜”是因為無意間聽到了大姨表揚“我”的那些話。
師:大姨表揚“我”什么啦?
生3:第39節,“你表弟,夠你學一陣的!”
生4:還有第41節,全部都是稱贊“我”的話語。(生4朗讀全節)
師:很好。又悲又喜,悲喜交加,這樣說比較準確。此時此刻,“我”的心里都會想什么呢?
生5:“我”當時恍然大悟。原來天底下的媽媽都一樣啊,都是看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
生6:“我”覺得自己和表哥同病相憐、相見恨晚。原來不只是“我”可憐,表哥也很可憐,他已經那么優秀了,但私下里,他也要被媽媽批評的。
師:同病相憐、相見恨晚…這兩個詞語用得特別好。大家知道這兩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嗎?請拿出昨天的回家作業看看你們查找的這兩個詞語的解釋。
生7:同病相憐:比喻有同樣不幸遭遇的人相互同情。
生8:相見恨晚:形容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只恨認識得太晚。
師:沒想到,我們兩人的媽媽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好。相同的“遭遇”把我們兩人的心緊緊聯在了一起。我們“同病相憐、相見恨晚”,直到這時“我”才發覺和表哥是難兄難弟啊!
“呼風喚雨的咒語”
板書: 咒語一 咒語二 咒語三
“提心吊膽”→“稱兄道弟”→“相見恨晚”
師:大家再一起朗讀一下第44節,讀出那種“相見恨晚”的“悲愴”感情來。
生齊讀第44節。
(至此,通過品讀文章,抓關鍵詞“呼風喚雨的咒語”,引導學生梳理了人物心理變化的三個階段,為接下來的教學環節做好了鋪墊。)
(五)、通過分角色朗讀訓練,來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師:老師發現這篇課文里有幾節對話描寫很精彩,大家看23--31節,我們來分角色朗讀。
眾生踴躍舉手
(挑選23-31節進行分角色朗讀訓練是因為,這幾節文字中,所有人物都在場,語言描寫集中,并且能夠通過人物語言的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生1讀“我”,生2讀表哥,生3讀媽媽,生4讀大姨,生5讀旁白。
師:剛才這五位同學都讀得很好。大家找找看這幾節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詞語。
生6:第27節,“我有點生氣”
師:既然是“有點生氣”,那生氣時說的那句話(“我吃一塊排骨夠了,另一塊你吃得了!”)你能否再朗讀一下,讀出那種“生氣”的語氣語調來?
生6朗讀,讀出了“生氣”的感情。
師:“我”為什么“生氣”?是因為媽媽表揚了表哥批評了“我”嗎?
生7:不是的,是因為吃飯的時候“我”發覺盤子里的排骨一塊都沒有了,媽媽一直在給“我”和表哥還有大姨搛菜,搛到后面反而自己一塊都沒吃著,于是“我”就生氣了。
師:沒吃著就沒吃著唄,“我”生什么氣啊?
生7:其實“我”心里是很孝順媽媽的,看到媽媽沒吃著排骨,心里就不舒服,“我”是希望媽媽能吃上排骨。
師:好的,剛才這位同學說了,“我”其實是很孝順媽媽的,那媽媽為什么聽了“我”的話會“不高興”呢?而且還說“我”“不識好歹”,說“我”“古怪”呢?
生8:因為“我”說話語氣不好,說話氣乎乎的。雖然是好意,可能媽媽聽著也不太舒服。
師:原來是這樣啊,那你能不能幫他糾正一下說話的口氣呢?
生8朗讀第27節的話語(“我吃一塊排骨夠了,另一塊你吃得了!”)
師:還可以,語氣聽起來是不生氣了,比較平靜了,但似乎還感覺不到他內心對媽媽的孝順。咱們請剛才讀課文的生1再來試試看好嗎?
生1再次朗讀第27節的話語(“我吃一塊排骨夠了,另一塊你吃得了!”),讀出了孝順的感覺。
(通過“糾正”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可以給學生一種暗示:為人子女,在家中的一言一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對父母的尊重,這是兩代人相互理解的基礎。)
師:大家都讀得很好。其實“我”是一個孝順媽媽的好孩子,但可能有時說話語氣不太好,造成了母子之間的誤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與家人之間的矛盾很多都是因為自己說話語氣欠妥造成的。如果同學們在和父母溝通時有語氣語調比較生硬的現象,就得學會先從自身來改變。
(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由課文內容的理解轉入對自身成長經驗的思考與感悟。為下面的情感教育做鋪墊。)
(六)、由課文引發的思考。
師:文中的兩位媽媽為什么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好,是謙虛嗎?
生1:不是謙虛,是因為父母希望孩子擁有所有的優點集一身。
生2:父母希望我們是完美的,一點缺點都沒有。
生3:有句話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爸媽總希望我們是最優秀的那個。
師:對,的確是這樣,中國媽媽一般不會向別人夸獎自己的孩子,但這不等于媽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媽媽并非不愛你們,只是希望你們更完美些,更優秀些。我想問問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有沒有和文章主人公類似的經歷過?
生4:有的。我小學時候,班級里有個女同學,成績很好,就和我住一個小區里,我媽媽總是拿我和她比,說她成績比我好啊之類的,聽得我都煩死了。
生5:我小學時候的同桌讀書特別好,還是大隊長。其實我也不是很差,我還是中隊張呢……(眾生笑)可每次開好家長會回來,媽媽總要數落我,說我不如我的同桌,說她鋼琴8級,可我什么樂器都不會。
………………
師:看來很多同學都有類似的經歷。那你們希望家長用怎樣的方式來對待你們?
生6:多給我些鼓勵,多表揚我好的地方。
生7:如果我不好,不能只批評我,還得告訴我改進的方法。
生8:要用公平的眼光來看待。我這里不如他,說不定我別的地方要比他好。
生9:約法三章,可以批評我,但不能太過分;可以把我和別人比,但不能嫌棄我……
(眾生笑)
師:對,不能嫌棄我,因為不管怎樣,我都是你們的親生孩子。
生10:目標要定的得當,就算把我和人家比,也要和水平差不多的同學去比,如果是水平比我高很多,那比了也是白比,對我沒有任何激勵作用。
…………
師(結束語):同學們剛才說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學完秦文君的這篇《表哥駕到》后,大家也似乎覺得和文中的“我”“同病相憐、相見恨晚”了。老師想說的是,同學們首先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即使是拿你去和別的孩子比較,也是希望你能夠改正缺點,變得更完美一些,更優秀一些。當然,爸爸媽媽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還可以改變得再溫柔些,再藝術些,這樣,同學們就更容易接受,就會進步得更快一些了。
(至此,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目標已完全達成,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成長體驗進行思考及感悟,理解父母教育子女的一片苦心。)
(七)、作業布置:
1、把這篇文章回家讀給你的父母聽,并且和他們交流一下,把我們剛才討論的一些好建議說給父母聽聽看。
2、以“我是一個好孩子”為主題,寫寫自己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委屈和困惑,寫寫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如:愛看書、不挑食、不亂花錢、愛勞動、孝順長輩……給自己一些肯定,一些鼓勵。
(下課,結束)
侯曉旭
[表哥駕到 教學設計 (滬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5.教學設計評語
9.滬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題
10.賣油翁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