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中國民間傳說兩則》教學設計(共1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中國民間傳說故事的特點,激發對優秀民間學作品的閱讀興趣。
2.通過對課文人物形象的分析,思考并理解文章均思想內涵。
說明:
本課收錄了兩則民問故事,《干將莫邪》是一篇文言文,文后附有譯文,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工具書,參考譯文,疏通文字,理解文章反抗暴政的主題;而《孟姜女》別是經過現代作家改編的民間故事,通俗易懂,理解上不會有很大困難,教師要從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的意義上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作品激發學習興趣,傳承文化,磨練精神;通過對民間故事的閱讀,分析人物形象,井通過對故事的復述等形式來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課時建議:1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l.重點:理清文章脈絡,結合描寫等表達方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內涵。
2.難點:了解中國民間傳說故事的特點,激發對優秀民間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
說明:
本課的兩篇文章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內容并不復雜,因此教師可以在疏通文言詞句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讀,在教學活動當中穿插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描寫來概括人物形象的特點,理解故事的內涵。在課堂上可以創設相關的語文活動,通過民間故事這種生動活潑的形式,激發學生對優秀民間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課文
導語:
同學們,荊軻刺秦土、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它們歌頌的是反抗暴政的俠義英雄和弱女于,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反抗專制暴政的斗爭精神。下面我們將要學習的《干將莫邪》、《孟姜女》記述的就是這樣可歌可泣的故事。 1.學生自由發言。
2.明確故事大意。 豐富積累,引發學生對中國民間傳說的閱讀興趣。
訓練速讀,
指導學生
自讀課文
1.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譯文疏通《干將莫邪》的文字,了解故事梗概。
2.指導學生對《孟姜女》進行有效速讀,并記錄下每位學生目前最佳的速讀水平。
(速讀測試方法:
(1)學生自由分組。
(2)在規定的時間內讀指定的段落。
(3)完成測試題。
(4)統計測試成績,求出小組的平均值,“平均值為標準,評價每個學生的速讀效率。) 1.借助工具書,參考譯文,疏通文字,了解并復述故事。
2.速讀第二篇《孟姜女》,然后完成教師預設的測試題,比如對出聯語中相關的內容:
上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筑怨,
下聯: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姜女廟,文天祥撰聯)
(測試題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班的情況進行設計。) 體會這兩個作品剝于
中國普通百姓精神生活的影響,為閱讀課文及相關作品作情感上的鋪墊。通過訓練與指導,提高學生的相關泛讀材料的閱讀速度和效率。
自由討論,
深入探究
提問:
1.讀完兩篇中國古代民間故事,有何感受?
2.有哪些情節描寫最生動,反映了什么?
1.討論相關問題,自由發言。
2.尋找相關語句,反復朗讀,分析、體會這些描寫對突出人物特點和中心的作用。
舉例:
①“得劍,日夜思欲報楚王”、“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中,躓目大怒”,
②盂姜女千里送衣、哭倒長城。
這些描寫反映了故事主人公勇敢地與非正義斗爭到底的精神和對親人堅貞不渝的感情。
3.聯系實際,思考中國民間故事在民間流傳的原因及其存在的意義。 在討論發言中,對中國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和作品的社會現實意義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進行小結,
延伸拓展 1.小結和評價學生的思路,總結中國古代民間故事的特點。
2.補充簡介名作:《柳毅傳書》。 說說從小聽過哪些民間傳說,談談對這些作品的看法。 統一思想,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白蛇傳》。 課外閱讀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中的另一篇:《白蛇傳》。 拓展閱讀面,提高遷移能力,以讀引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審美意識。
【思路點撥】
本文是自讀課文,有些要求比如生字詞的正音釋義、相關的資料搜集等都可以在課前布置完成,然后在課堂上討論,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發揮余地;也可以讓學生到網上查找和互相交流本地的一些民間故事,進行改編,開個故事會。要做到盡量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進行自我體驗。
【練習舉隅】
1.選擇文中給你感受最深的一個片斷進行故事改編。
2.課外閱讀一則中國民間傳說,寫一篇讀后感。
侯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