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4-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豐臺八中   黃 霞

    教材分析:

    《散步》是初一上學期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敘寫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散步的情景,其樂融融,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親情,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同時,讓人倍感到中年人肩上責任的重大:撫養孩子,贍養老人。語言平易樸實,蘊含哲理。

    學情分析:

    對于剛進中學的初一學生,能感受、理解課文所反映出的親情,但是,由于受年齡的限制,理解重點句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感受中年人的責任,有一定困難。

    設計思路:

    1、整體感知課文,感受課文所反映出的情感。

    2、抓好切入點,引領學生通過賞析品味語言,感悟親情和責任。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字里行間的濃濃親情與責任感。

    2、 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體味濃濃的親情,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2、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教學難點:

    1、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2、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義的關鍵語句。

    教學方法:

    朗讀、品讀法。

    課前準備:

    收集與親情有關的詩句、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濃濃的親情。

    教學重點:

    感知課文內容和所體現的濃濃的親情。

    教學難點:

    感知課文所體現的濃濃的親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交流與父母、親戚、朋友散步的一次經歷,說說當有矛盾沖突時,怎么解決的?從而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懷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怎樣做的?

    二、簡介作者:

    莫懷戚:重慶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有小說集《詩禮人家》、 長篇小說《經典關系》、《透支時代》等。

    三、 走進字詞。

    信服   嫩芽   霎時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四、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課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A、季節是:初春

    B、地點是:田野

    C、人物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D、事件:散步

    一句話概括為:我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情景。(人、時、地、事,其中事情包括起因、經過、結果)

    2、這篇課文你讀出了哪些內容?書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確:(1)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2)中年人的責任感;(3)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4)互敬互愛的一家人…… 

    3、這一家人營造的溫馨和諧的氛圍,這洋溢著的濃濃的親情真讓人羨慕,惹人向往。那他們是怎樣營造的呢?他們有怎樣的性格呢?請同學們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給你的印象,并從書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品味分析。 

    我:孝順善良,關愛母親 

    我的母親:慈愛親切,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我的妻子:溫柔賢惠 

    我的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 

    五、 讀課文,感受濃濃的親情。

    六、 作業:

    1、 字詞三遍。

    2、 讀課文,思考《探究與練習》一、二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親情,體味濃重的情意。 

    2、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 

    教學重點: 

    1、體味濃濃的親情,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2、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析課文,品味語言。

    1、我為什么選擇初春陪母親散步?寫了什么景色?

    學生朗讀、討論后明確: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母親要走大路、我背母親埋下伏筆。第四段描寫了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

    問:此處景物描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點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對生命的禮贊。

    2、散步的過程發生了什么?(用原文的一個詞來回答)     分歧

    1)“分歧”是什么意思?(不同的意見)

    2)課文中出現了怎樣不同的意見?

    3)為什么母親要走大路?兒子為什么要走小路?

    4)要解決分歧,決定權落在誰的身上?為什么?(用文中的話回答)

    5)這時候,“我”突然感覺責任重大,為什么“我”感覺責任重大呢?

    明確:因為一切取決于“我”。文章告訴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責任重大。)

    3、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4、重點研讀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明確: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

    三、讀課文,體味樸素語言的深刻含義,再次感受濃濃親情。

    四、拓展、感念親情。

    同學們,其實我們都是沉浸在濃濃的親情中。只不過有些過于平淡,你忽視了;有些比較常見,你沒在意。現在請從記憶的沙灘上撿拾起這些漂亮的貝殼,把你的親情故事與大家一起分享,讓我們一起感念親情吧。

    五、感恩親情

    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的愛最無私。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溶入我們的血液,時刻溫暖著我們的生命歷程。請同學們回到家中,不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母、親人表示理解、感恩,比如給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刷刷筷子,洗洗碗……。

    六、作業

    用心發現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細節,以“親情”為題,寫一篇作文。

    教學反思:

    在理解重點句子“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時,雖然想通過問題:“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母親和兒子都并不算重,為什么我和妻子卻慢慢地,穩穩地,仔細走?引導學生理解,學生確實感悟到我們責任的重大。但是,僅此而已,沒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在文中找出其它以大見小的句子,從而掌握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

     

    張語晴

    [《散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散步》的課件

    2.《散步》課件

    3.散步日記300字

    4.散步教學課件

    5.《散步》課件模板

    6.散步課文教案

    7.散步的優質課件

    8.散步教學課件及反思

    9.散步的說課稿范文

    10.《散步》獲獎說課稿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内综合网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 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 | 一级一黄免费视频在线看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午 | 思思99re6国产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