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案《魚我所欲也》

    發布時間:2016-10-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導入

    孟子語錄:

    1.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3.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 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5.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6.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7.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細細品讀,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孟子》二章的第二章--《魚我所欲也》。

    二、朗讀

    1.聽范讀。

    強調句子的節奏。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2.自由朗讀。

    3.齊讀。

    三、翻譯課文

    1.結合注釋,試譯課文。

    2.全班交流,掃除翻譯難點。

    參考: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只為求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過某種辦法就可躲避禍患但有人不去干這種事情,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僅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使它不致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你呼喝著給他吃,過路的饑餓的人也不會接受;如果你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是為了宮室的華美,妻妾的侍奉,為了我所認識的窮困貧舌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嗎?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卻為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卻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一簞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卻為了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嗎?(如果這樣做了,),這就叫做喪失了他的天性。

    3.同桌互考課下重點實詞。

    ① 茍得:不合理的取得,此處指茍且偷生。

    ② 辟:通“避”,躲避。

    ③ 如使:如果,假使。

    ④ 喪:丟失。

    ⑤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⑥ 豆:古代一種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⑦ 呼:呼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

    ⑧ 蹴:踢。

    ⑨ 萬鐘:指優厚的俸祿。

    ⑩ 何加:有什么益處。

    11 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12 得:通“德”。

    13 鄉:通“向”,原先,從前。

    14 已:停止。

    四、作業

    1.熟讀課文,整理課下重點實詞

    2.背誦并默寫課下重點實詞。

    板書設計:

    魚我所欲也

    孟子

    第四課時

    一、導入

    考查實詞背誦情況。

    二、整體感知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舍生取義

    2.文章是怎樣提出中心論點的?

    明確:開篇運用比喻論證,把生比成魚,把義比成熊掌,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舍魚而取熊掌,自然引出生和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舍生而取義。

    3.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三、研讀課文第一段

    1.文章開篇使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其好處是什么?

    明確:設喻巧妙,化抽象為具體,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生動有趣。

    2.怎樣理解“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明確:強調人人都有本心,借此激勵人們崇尚道義,保持本心。

    3.文章第二自然段所舉的“一簞食,一豆羹”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確:(1)告訴我們“一簞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當它關乎生死的時候,也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連路人和乞人面對侮辱性施舍都寧死不接受,常人更應如此,證明人們把義看得比生更重要。

    (2)與下文見義忘利的人形成對比。

    4.文章第二自然段所舉的“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確:

    ① 說明喪失本心的表現。

    ② 這些人在窮困危急時刻能夠固守本心而現在卻見利忘義。

    ③ 告訴人們失去本心是漸變的過程。

    5.文中第二自然段兩個例子對比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通過對比讓人認識到將禮義拋到腦后,貪求富貴的行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讓人醒悟到“本心”的喪失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人應該時時反省自己才行。

    6.“一簞食,一豆羹”和“萬鐘之禮”那個更重要,為什么?

    明確:按財富數量說,萬鐘自然是多的,但萬鐘決定的是(名利)“為宮室之美,妻妾指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一簞食,一豆羹”決定的卻是生命,自然比“萬鐘”更重要。

    7.為什么道人、乞人都不吃別人給的食物?

    明確:因為這是帶有侮辱性的食物,受之有損于人格和尊嚴,他們認為義比生更重要,應舍生取義。

    四、熟讀并背誦課文第一段

    小組合作考查。

    五、作業:

    1.默寫課文第一段。

    2.背誦課文第二段。

    3.積累孟子的幾則名言。

    板書設計:

    魚我所欲也

    孟子

    比喻論證

    舉例論證

    對比論證

    第三課時

    一、導入

    檢查課文背誦情況。

    二、研讀課文

    1.齊讀課文第三段。

    2.“是心”指的是什么?“賢者”指的是什么人?

    明確:

    “是心”指本心,即天性、天良,舍生取義。

    “賢者”是指不為利所動,不為勢所屈,任何情況下都能堅守道義、能舍生取義的人。

    3.“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系?

    明確:“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舍生取義。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確: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

    三、寫法歸納

    1.作者是如何論證論點的?

    明確:提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后:

    先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茍得,惡死有所不辟”的思想。

    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保存而不喪失。

    舉例說明,人即使在饑餓時仍有羞惡之心,自古以來就有寧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

    最后,文章陡然一轉,“鄉為身死而不受”,現在“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又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先前為了“義”可以“舍生”,現在卻為了高官厚祿和物質享受就舍掉了“義”,這種行為不是應該停止嗎?

    2.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四、拓展

    請列舉出你所熟知的歷史上“舍生取義”的人物,并寫出他們的名言。

    參考: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譚嗣同《獄中題壁》:“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裴多菲: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五、作業

    1.熟讀并默寫全文。

    2.完成練習題。

    3.搜集孟子名言,抄寫積累并背誦。

    板書設計:

    魚我所欲也

    孟子

    第一層:提出論點

    第二層:正反論證

    第三層:得出結論

     

    雷真民

    [長春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案《魚我所欲也》]相關文章:

    1.《魚我所欲也》教案

    2.長春版頤和園課件

    3.北師版保修教案

    4.長春版野荷塘教學課件

    5.教科版一年級語文下冊《送陽光》教案

    6.岳麓版初中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7.語文s版開天辟地教案

    8.中班下冊語言教案

    9.小學信息技術下冊教案

    10.中班下冊語言課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 中文字幕自拍vr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特黄特色特刺激大片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