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又近在眼前。2003年高考結束后,在近一年的時間里,我們從各種書刊和各種新聞媒體上讀了一篇又一篇的高考滿分作文,為更好地獲取其制勝法寶,實戰之前,對這批滿分作文作一番探究,作一個深入的總結,是很有必要的。
到底它們主要的制勝法寶是什么呢?筆者以為,“創新”二字是矣。
關于創新,2000年的《高考語文考試說明》首次提出了作文評分“分為基礎和發展兩個等級”的要求,在“發展等級”里,明確提出“有創新”--這就是“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特征”。連續四年的高考,皆是這樣,2004年的《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于“有創新”的要求,仍然只字未變。只要高考作文還要考下去,且不說得滿分,就是想得一個比較理想的分數,應考者就得創新。
客觀地講,2003年高考(全國卷)作文題有些偏難:《智子疑鄰》的寓言故事雖為大多數考生所熟知,但“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的話題卻不大輕松--“認知”是一個專用的心理學名詞,整個話題有些像哲學命題,而修飾性的成分又限制了話題的范圍。正因為這樣,全國的考生作文平均分差不多都下降了,一些省區比上一年下降了3分左右。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部分考生憑借自己雄厚的實力,還是寫出了一批令閱卷老師折服的作文,獲取了來之不易的滿分。既然是滿分,應該是都達到了《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作文“有創新”的幾點要求,但對于具體的每一篇作文來說,側重點又有所不同。
1、見解新穎
對于“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話題,考生們都能認識到“不能以感情的親疏來決定對事物的認知”的道理,但如何使自己具體的見解不被大眾一律的看法所淹沒,這就有技巧的高下之分了。
“‘親’得不當將造成大的禍患”,這是去年的話題的一個小小的側面。《甜蜜的負擔》一文別出心裁地用了“甜蜜的負擔”--一個矛盾的判斷來為題,來立論,這種全新的見解為枯燥的議論文,平添了藝術的品位。
同樣,“感情親疏會造成‘認知’各異”,亦是去年的話題的一個小小的側面,《眼睛上的窗簾》一文以“眼睛上的窗簾”為喻,使自己的見解極為形象:“我們眼睛上的窗簾是灰色的,有時也可能是綠色的,它有時像魔鬼,攪亂了人們正常的思維,有時又像天使,給人以溫馨。”
“感情”的人為的變化本是調節的,控制的,《校正情感》一文卻提出了“校正情感”,“校正”一詞乃是“移就”的修辭手法,“校正”一用活,全篇皆有了非同一般的新意。
當然,例子還多。
2、材料新鮮
材料是文章的血和肉。對“材料新鮮”的理解,應有兩個層面,一是全文總的取材,二是文中局部的種種材料;再者,“新鮮”不能絕對地以時間先后來判定。
“抗擊‘非典’”是我們國家去年上半年的大事,材料可在這方面求新。《拋妻棄子之謎》和《石碑上的歷史》兩篇文章,全文皆取材于“抗擊‘非典’”,前者寫了“奮戰在抗‘非’一線的蕭順剛剛結束任務,又在賓館被隔離了一個多星期”,以至延誤了回家過節的時間,引起村民們猜忌;后者寫了“黃四娘”堅決不讓染了“肺病”的兒子回村的“大義拒親”的動人故事。兩篇文章都與現實貼得很近。《捕捉理性的靈光》一文,則是局部地引用:“如果不是理性,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姜樹椿會重新走上手術臺?葉欣會成為又一個南丁格爾節的持燈護士?何大一會放棄‘艾滋病雞尾酒療法’的研究,不遠千里治非典?”“抗擊‘非典’”的最典型的人物,都在這里匯總了。這里必須說明,并非“抗擊‘非典’”才是新材料,材料的“新”可以從多方面開掘。
《誰偷了玉墜》取材于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一個片斷,《紅樓夢》雖“舊”,這個片斷少有人引用,自然就“新”了。《猛虎與薔薇》從50年代初余光中先生的一篇同名文章中受到啟發,同樣引用了英國詩人西格里夫的“我心里有猛虎在細嗅薔薇”的名句,這句詩為文章的創新幫了大忙。《霧中的戰場》取材于伊拉克戰爭,這場舉世矚目的戰爭原本就是世界的熱點,而又少有人涉及,此文的取材就顯得更新了。令人稱奇的是《普朗克的懺悔書》一文,竟然打起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普朗克的“量子假說”的主意,從中獲取了與眾不同的素材……
3、構思新巧
“構思”是構建一篇文章的總體思路,在“有創新”的諸多方面,是關鍵的一個環節。
去年在媒體上披露最早的幾篇滿分作文之一,甘肅考生的散文詩《藍色蛹?金色蝴蝶》,在寫“后母介入”的家庭題材時,以“藍色”“金色”象征情感變化,以“蛹”變“蝴蝶”象征“愛”的結晶,精心組接了四個片斷,將發生在四個人物之間的故事寫得來大起大落,以至催人淚下。
前面提及的《石碑上的歷史》,在寫“抗擊‘非典’”這個重大題材時,巧設雙線,將三百年前的一場瘟疫與去年的“抗擊‘非典’”并行,結構十分奇特,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在鮮明的對比中,塑造了極有個性的人物形象。《櫻桃紅了》一文,寫一名年青的政法工作者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在構思上,與之異曲同工;“櫻桃紅了”的象征意義的設定,特別值得稱道。
《理智?認知?情感??三篇論文的思考》一文,設置了“教授考試,學生答卷”的情境,“我”要表達的思想,讓三名學生“答卷”和教授“評卷”來代言,讓本是枯燥的議論文,亦有了幾分生動的情節,且有了人文氣息,可讀性大為提高。《因為俺是俺大生的》一文,則通篇讓“驢”說話,以“驢間”故事,抒人間真情,不僅寫作的角度獨特,且作者欲揚先抑,大造懸念,使文章形成極大的反差,產生了撼人心魄的力量。
4、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推理??無論是演繹、歸納還是類比,是寫文章,特別是寫議論文必不可少的行文方式,它必須遵守兩個條件,這就是“前提真實”和“形式正確”。想象--無論是創造想象還是再造想象,都是人在頭腦中出現從未感知過的形象。寫文章同樣離不開想象,否則,將打不開思路,文章只能是平板而干澀。“推理”和“想象”是并列的兩個概念,二者又是有聯系的。“考綱”對二者提出“獨到”的要求,說明白一點,就是要考生“推”他人所未推之理,“想”他人所未想之形象。
《民族情感與世界》一文,作者由“丑女孩”呂燕在法國一炮走紅的消息,引出了對中國傳統審美觀及與世界潮流的關系的思考,勇敢地向中國傳統的美學觀念挑戰,從而,提出“世界的發展,更要求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勇敢地擁抱整個世界大家園”的全新的理念,“推理想象”,非同一般。
《永夜--2050年第364個清晨》一文,意在表明“科學亦是‘雙刃劍’”的觀點,即在現代尖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人類正面臨著科學的嚴峻挑戰。對于這樣一個科學命題,作者展開想象的翅膀,巧妙設計了一個科幻故事??作為“愛因斯坦2號” 克隆體的“我”,為爭取做“人”的權利,毅然出逃,幾經周折,解逅了一個“長相無比甜美的小女孩”,感受到“我第一次和人類分享到他們的快樂”,結果,此女孩竟是“秀蘭?鄧波兒的克隆體”!于是,“伴隨我的將是永遠的黑暗”。大膽的想象,蘊含在故事里的不著痕跡的推理,形象地表現了重大的主題。
5、有個性特征
“文如其人”,人是有個性的,好的文章亦應如此。那種面目相似的文章,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3年爭議最大的滿分作文??《無題》一詩,其作者--陜西考生吳斌,喜上網,喜閱讀,不僅讀詩,高考前的三次語文模擬考試,作文全是寫的詩。有如此的愛好和追求,考場上寫出詩歌佳作就不是偶然的了;其個性在詩作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2003年北京最叫得響的一篇滿分作文--用文言寫成的《轉折》,其作者耿亮坦言:“文言是我作為一個現代人對古代人懷著敬仰的回顧,是對他們精神的繼承。”學理科的又有如此之“古”趣,使那篇作文寫得來“還有點像那么回事”。《誰偷了玉墜?》的作者,不知把《紅樓夢》讀了多少遍,受其熏陶,語言充滿了“紅”味,似乎能以假亂真。《甜蜜的負擔》中,讀到“安享甜蜜,放下負擔,慨然前行”的文句,眼前情不自禁會出現魯迅的影子……至于那些“另類作文”,諸如《不放棄感情,再借你一份理智--教你看清感情親疏與對事物認知正誤深淺的廣告》、《用雙眼看世界--網絡個人主頁設計 》、《“公正杯”中學生電視辯論總決賽》、《心靈天平的使用細則》、《獨眼龍的求職信》等,則從文體的新潮,內容的時尚等方面凸顯出極其鮮明的個性。
對作文的“有創新”作了以上的詮釋后,又似覺對之有割裂之嫌;實際上對一篇作文的評判,幾條標準都不是截然劃分的,“標準”之間亦還有交叉關系,更不像物質的化學結構,可以用分子式表示,甚至還可以算出百分比來。還有,脫離了自身實際,為創新而創新,往往會弄巧反拙。再者,也還要重復一句老話:創新必須有“基礎等級”作保障;不斷擴大閱讀面,加強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根本途徑。
2003年高考已成為歷史,眼下,全國700萬考生面臨的是新的一屆高考。愿2004年的考生,在借鑒2003年和歷屆高考滿分作文及借鑒一切寫作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厚積薄發,個性張揚,有著全新的競技狀態;愿2004年的高考考場上,涌現出更多的超越前者的“有創新”的滿分作文,更多的接近滿分的高分作文,愿所有應考者的作文水平都有一個大的提高。( 四川省金堂中學 童華池)
[附]
作者簡介:
童華池 男,全國優秀教師,成都市學科帶頭人,四川省金堂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系中國教育學會會員,全國校園文學報刊協會會員,全國中語會閱讀、課堂教學、教學藝術等三個“中心”研究員,四川省中語會會員,四川省楹聯學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兼任《語文世界》、《作文通訊》、《新作文》等報刊特約通訊員或研究員。
已在《語文報》、《中學語文教學》等全國30余家語文專業報刊及中國網、人民網、新華網等國家級網站發表教學科研論文多篇,有20余篇獲得全國和省一級的獎勵,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及全國中語會會刊《語文教學通訊》主辦的“第二屆‘語通杯’全國語文教研成果大賽”中,論文《保守褊狹,不合邏輯--2001年高考語文(全國卷)現代文閱讀題質疑》獲得一等獎。參編書5本,主編《憑什么得滿分--話題作文滿分解密》一書。
指導的學生,在全國各級刊發表作文200余篇,在各種賽事中獲獎200多人次。其中高2002屆學生梁巧,在由著名作家賈平凹主辦的《美文》(少年版)和中華少年文學網共同舉辦的“全球華人少年寫作征文大賽”中,經四輪角逐,奪得“少年美文大獎”,獲獎作品《羊小姐的美容院》有幸入選現行高五冊語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中國網2004年6月1日
[創新,一個永恒的主題--2003年高考滿分作文制勝方略借鑒(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數學教師入黨思想匯報借鑒
8.關于生態環境的主題演講稿
10.歌頌老師的主題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