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 教學設計(語文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3-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讀音和意義,領會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整體感知基礎上把握各段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者筆下三峽的獨特風光,激發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課文,把握各段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生課前預習要求及預習作業。

    要求:

    1.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讀準字音,準確、順暢地朗讀課文。

    2.疏通文意,能用現代漢語說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預習作業:(見本課“教學文本”中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

    1.一讀課文,借助書下注釋及有關參考資料完成下題。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闕  (   )          嶂  (   )         曦月    (   )

    襄陵(   )           沿溯(   )          素湍綠潭(   )

    漱  (    )          屬引(   )          絕巘    (      )

    (2)文學常識積累  

    《三峽》的作者是北魏的         ,選自《          》,這是一本有很高文學價值的     專著。三峽是指長江中上游湖北、重慶兩省市之間的     峽         峽和        峽。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已在此建成                。

    2.二讀課文,借助書下注釋及有關參考資料,解釋下列實詞

    絕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    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 

    略無闕處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乘奔御風__________________

    不見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猿鳴三聲淚沾裳______________

    飛漱其間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寒澗肅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讀課文,初步口譯句子,了解課文大意,在課本中注明你的疑問:

    疑問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導入新課

    播放電視片《話說長江》有關“三峽”的片斷以及長江三峽的風光輯錄片,學生觀看后,教師導入:美麗的三峽的確讓許多人為之陶醉,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三峽的俊美。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曾來過此地,用自己的親見親歷撩開了三峽的神秘面紗,讓世人真正認識了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觀。這節課,讓我們隨著酈道元的腳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來領略那時三峽的美麗風光吧。

    三、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1、教師根據對預習作業抽改的情況,有重點的訂正“教學文本”中“課前預習”作業第1、2兩題。(視頻展示)

    2、檢查

    (1)學生朗讀、點評。老師請五位同學朗讀文章,比比誰讀得好。全班同學一起監督,然后點評。(重點注意不讀錯字,不漏字,并把握好節奏)

    教師總結指導范讀課文后全班齊讀。(配樂)

    (2)看誰對文意理解得準。采取一組一人問,另一組任何一人譯的方式,答對得10分,答錯,則問的組得10分,每組限問5題。(教師針對學生翻譯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及時點撥指正)

    第二課時

    四、深入研讀

    1、理清思路。

    全文僅一百五十余字,卻思路清晰、音韻和諧,那么酈道元是如何用凝練的筆墨將三峽的萬千氣象盡收筆底的呢?下面,就讓我一起來看看課文按怎樣的思路行文的?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后回答)

    明確:

    前三句總寫了三峽的地貌特征,其余以夏、春冬、秋為序描寫了三峽的四季景色。

    2、深入研討。

    (1)三峽究竟有怎樣的地貌特征呢?請同學們稍稍思考一下。

    (學生思考后回答)

    明確:

    地貌特征有:山高嶺連。依據“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如果說山塑造了三峽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峽的魂。酈道元被后人譽為“善寫山水的大手筆”,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寫春冬景色的。

    組織學生思考討論:(生討論,師巡視)

    ①請分別用四至六個字概括三峽的四季之景。

    ②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三峽的四季之景的呢?

    ③文章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順序寫景,而要先寫夏景,并將春冬二季合為一體呢?

    ④文中曾寫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但接下來又說“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這是否自相矛盾?

    ⑤本文結尾引用漁歌起到怎樣的作用?

    討論交流明確:

    ①三峽春冬之景是清榮峻茂;三峽的夏天水流湍急;三峽的秋天是水枯谷凄。

    ②寫春冬之景從色彩的角度描寫,如“素湍綠潭”,還采取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飛漱其間”等。同時“素湍綠潭”一句是從俯視的角度寫的,“絕巘多生怪柏”是從仰視的角度寫的。

    ③因為三峽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長江在三峽段的迅疾兇險之特征亦體現得尤為突出,故作者將“夏水”置于首位。相較而言,春冬二季的長江皆有“清榮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為一體描繪。

    ④這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兇險,在通常情況下,船只因江水流速過急,不會冒險出發,但在“王命急宣”的情況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過一般和特殊這兩種情況的對比性敘述,表現夏日的長江水勢大,流速快。

    ⑤結尾引用漁歌更反襯了三峽的凄涼。在行文的過程中,如果恰當引用古人詩詞佳句,不僅可以準確地表現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強文章的文學性、可讀性,使文章更具音韻美。

    (充分尊重學生的感悟,對文字上的缺陷及時給以點評指導)

    五、拓展延伸

    1、文章以寫景為主,其目的是什么?這種寫法叫什么?

    明確:

    目的是抒發感情,這種寫法叫借景抒情。

    2、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

    表達了對三峽欣賞贊嘆之情。夏天寫了江水的奔放美,春冬寫了江水的清幽美,晴初霜旦寫了凄婉美。

    3、學完了這篇課文,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鑒和學習的呢?

    學生思考、討論后明確:

    (1)抓住特點描寫景物;

    (2)注重字詞的錘煉。

    (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他們的任何一點發現都是他們自己所得,不必把老師的答案強加給學生)

    六、布置作業

    (1)背誦翻譯課文 。

    (2)做好“教學文本”中的“課后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三   峽

    酈道元

    山                山高嶺連

    夏季      水流湍急

    水      春冬      清榮峻茂

    秋季      水枯谷凄 

    侯曉旭

    [三峽 教學設計(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語文版小學課件

    2.《三峽》教案

    3.《三峽》課件

    4.《三峽》課文及教案

    5.三峽試題及答案

    6.語文版九下教學計劃

    7.八下語文版教學計劃

    8.語文版春雨的色彩課件

    9.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

    10.語文版少年閏土說課稿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最新国产乱子伦真实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国产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第一页 | 最新国产午夜福利 |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