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頌》導學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9-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主備:李智祥

    課型:散文閱讀

    審核:七年級語文備課組

    班級   姓名                    

    【學習目標】

    1.能辨析并把握文中所寫秋景的特點,體會景中所包含的情感。

    2.能感知作者由“秋之美”到“人之美”的行文思路,領會作者所欣賞的人生態度。

    3.能通過誦讀比較,感受作品生動優美、富有情感的語言特色。

    【學習重點】把握秋景的特點,體味景中之情。

    【學習難點】領會作者所欣賞的人生態度。

    【教學時數】一課時。

    【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                                      

    一、依據文體,自主學習。

    1.通讀課文,標出小節號,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詞障礙。

    眸子(     )   颯爽(     )酡紅(     )寂寥(     )

    澹澹然(     ) 釣叟(     )飄瀟(     )擾攘(     )

    2.補充注釋。

    明澈:.明亮而清澈。

    颯爽:豪邁而矯健。

    凄楚:凄慘、痛苦。

    感懷:心中有所感觸。

    寂寥:寂靜、空曠。

    擾攘:騷亂、紛擾。

    悠悠然: 安閑、閑適的樣子。

    秀逸:秀麗而灑脫。

    眷顧:關心、顧念。

    一塵不染;形容環境非常清潔,也暗指人品純潔。

    閑云野鶴:比喻閑散安逸不受塵事束縛的人。

    淡泊:對名利不追求、不熱衷。

    3.熟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1)依次找出文中所描寫的秋景,并寫出它們各自的特點。

    (2)說說作者贊頌的僅僅是秋之美嗎?嘗試從文中找出三個最能概況出秋的品質的詞語。

    二、互學展示,整體感知

    三、分組合學,品味情感

    誦讀文章最后兩段,揣摩作者所欣賞的人生態度。  

    四、小組交流,分享體驗

    五、課堂總結,達標測學

    1.文章第六段中的“澹澹然”、“悠悠然”?“不再有動于衷”能否改為“無動于衷”?

    2.品一品第七段中連用四個“就是”的好處?

    3.說說第八段中所引詞句的妙處?

    4.最后一段中的“淡泊”與“成熟”、“收獲”是否矛盾,為什么?

    六、走近作者,拓展固學

    課外搜尋閱讀羅蘭的散文《克服惰性》、《早起看人間》、《學習》、《累贅的東西》、《寫給秋天》,任選一篇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資料鏈接】

    1. 羅蘭(1919--2015),原名靳佩芬, 臺灣著名作家,羅蘭出生于中國傳統的書香世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的底蘊,含蓄、雋永;洋溢著中國式的哲思,睿智、通達;體現著作家對現代社會的深層思考,深刻、清醒。羅蘭一生崇尚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益。

    2. 白樸《沉醉東風漁父》解讀參考:開頭兩句描寫漁父垂釣的自然環境,用對偶的方式并列了四個靜態景觀。黃、白、綠、紅,色彩鮮明、生機盎然,寫盡了秋日水邊的風光之美,使垂釣生活富有詩情畫意,烘托出漁父心情的愉悅。接下來的三句是寫漁父所接觸的人事,“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看似矛盾,實是要告訴我們,漁父的“忘機友”,原來就是那些“點秋江白鷺沙鷗”。在爭權奪利、人心險惡的社會里,不容易找到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當然也難找到沒有心機的人,所有漁父轉向自然,與那些象征自由、純潔的白鷺沙鷗相處,把它們視為真心朋友。這兒的“點”字極富動感,突出沙鷗的輕盈優美。全曲描寫了漁父生活環境的清幽、心情的閑逸和精神的富足,借此歌頌了隱者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高潔品格,這正是作者人格的寫照。 

    陳宏

    [《秋頌》導學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2.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3.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4.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5.濟慈秋頌教案

    6.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

    7.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

    8.趙普文言文導學案答案

    9.秋頌閱讀附答案

    10.頌秋閱讀短文答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暮人成乱码熟女 | 一级少妇女片试看 | 先锋资源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一二区视频 | 亚洲乱码中字幕综合 | 日本三级手机在线播放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