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發布時間:2016-6-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設計

    課題: 一剪梅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高二年級 課時: 1課時

    授課教師:楊育馨 授課時間:2016年10月20日

    一、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體現了被稱為“易安體”的李清照作品的藝術風格,即清麗典雅,溫婉細膩。鑒賞這首詞應該讓學生用情感去參與、用心靈去體會,力爭能夠切實把握住作者內心那種纏綿悱惻的情懷。

    二、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及其創作風格;

    2.熟讀并背誦全詞;

    3.學會賞析詩句、并掌握詩歌鑒賞的技巧;

    4.體會作者表現的“愁”,學習對比賞析;

    5.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 。

    三、學情分析

    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詩歌鑒賞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必要作過多地講解說明,而是要讓讓學生討論發言以提高鑒賞的積極性,同時輔以多媒體手段,用優美的歌聲和畫面營造氛圍,效果要比傳統的講解方式好得多。 

    四、教學方法

    朗誦法、小組討論、學生積極展示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1.學習對比賞析;

    2.初步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給環節要注明預設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在我國詞壇有一位傳奇女子,她把三分淚水、七分才氣凝結成篇篇妙語華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 

    觀看視頻《中華勤學故事之李清照》引入作者李清照。

    播放PPT 觀看PPT 了解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幸福生活,為理解詩歌做準備

    二、作者作品

    (讓學生回憶接觸過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紹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師小結(見幻燈片),引出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明確李清照的詩詞內容。)

    李清照 (1083-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詞人,濟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相敬如賓。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趙明誠經常外出為學為官,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趙明誠病死后,目睹國破家亡夫死,清照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  

    李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

    前期詞主要描寫熱愛自然、傷春愁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詞風活潑秀麗,語新意雋,清麗、明快。

    后期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感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字字血淚,聲聲嗚咽,凄涼、低沉。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被后人稱為“易安體”。著有《漱玉集》。

    易安結婚不久,趙明誠就到遠處去上學,李清照“殊不忍別,覓錦帛,書《一剪梅》以送之。”(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環記》)

    播放PPT

    學生回憶接觸過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紹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

    請兩名學生分別朗讀

    對作者有個全面了解

    三、解題--關于“一剪梅”

    一剪梅,詞牌名,亦稱“臘梅香”,得名于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乃取前三字為調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臘梅香》,李清照詞有“紅藕香殘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展示ppt 學生做筆記 了解詞牌名

    四、詩詞朗讀

    1.結合課文下方的注釋,自由朗讀;

    2.結合教師所給節奏與提示,有感情的朗讀;

    3.聽名家朗誦。

    4.全班齊讀。

    教師糾正讀音

    播放音頻

    學生誦讀聽讀 對作品進行整體把握

    五、作品鑒賞

    1.《白雨齋詞話》中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絕倫,真不食人間煙火者。”

    (1):“紅藕”“玉簟”不僅表明秋天已至,進一步發掘,它的深刻意蘊是什呢?

    (2)“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嗎?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 

    (3)“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提問:這個句子按照邏輯順序應怎樣排列?其意味是什么?

    【補充:】云中:我國古代有鴻雁傳書的說法,鴻雁從空中飛來,故稱“云中”。

    錦書:寫在錦帛上的信。據《晉書》記載,竇滔妻蘇氏曾織錦為《回文璇璣圖詩》,寄給他的丈夫,后來用“錦書”指代妻子給在外丈夫的信。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給妻子的信。

    (4)“花自飄零水自流”蘊含怎樣的意蘊?

    (5)品味“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句。 

    提問:何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從中我們能看到女詞人與丈夫之間什么樣的愛情? 

    (6)請鑒賞“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

    2.小結

    上片主要寫女詞人的獨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為主,全詞主要抒寫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六、對比鑒賞

    在古代的詩詞中,描寫愁情的詩詞很多,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找出幾句描寫“愁”的詩句,并進行鑒賞,說說這些描寫“愁”的詞句在表達情感上有何異同?

    1.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木遮》)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李煜)

    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烏夜啼》李煜)

    4.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6.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聲聲慢》)

    7.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

    8.白發三千丈,緣愁似人長。(李白《秋浦歌》 )

    七、欣賞歌曲《月滿西樓》的flash,加強審美印象。 

    (1)明確:

    作者從視覺、嗅覺、觸覺多個角度入手描寫秋意的冷落蕭條,不僅刻畫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現象,又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作品首句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感情色彩。 

    (2)明確:從“獨”字可以看出詞人的寂寞沒有排遣掉。她借泛舟來消愁,而過去有夫君相伴,現在卻是獨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回憶以前的種種快樂,怎能不睹物思人,觸景生情呢?愁思非但沒有派遣,反而更重了。 

    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

    (3) 明確: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思誰寄錦書來”。 

    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體會這句詞的優美意境。 

    詞句中的“誰”顯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趙明誠,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所以遙望云空,產生鴻雁傳書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子空回,錦書全無,所以有“誰寄”之嘆,實際是無人寄書,心中愁緒平添一層。

    (4)明確:花飄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態,女詞人見此景象,極為傷懷,但花和水卻不理會她的情懷,依舊不停地飄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與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有異曲同工之處。

    (5)明確:推己及人說身在異地的丈夫和自己懷有一樣的相思之情,直接點明了夫妻二人的兩相恩愛,足見雙方情愛之篤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6)明確:此句是詞的主旨句,“情”要用“計”消除,可知其重。“無計可消除”,可知其深。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這句詞賦予愁緒以運動之感,使人仿佛看見詞人眉頭的若舒若蹙,而愁從眉間藏到心間,更使人領略到詞人的萬千愁緒,引發無限的遐想。“才--卻--”有連接關系,表現“愁”運動之速, 剛下了眉頭立即又來到了心頭,這真是揮之不去拂還來!

    歸納明確:

    李煜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比作一團亂麻;賀鑄把愁比作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李白把愁比作斬不斷的水流;比作又長又密的白發;李清照把愁比作船都載不動的沉重的物體。他們都用了化抽象為形象的手法,把摸不著看不見的意識形象化具體化,變得真切可感。讓讀者聯想到愁思的深廣綿密無邊無際。

    播放音頻

    學生交流討論并展示

    學生交流展示

    學生閉上眼睛感受歌曲的旋律,感受詞作的愁情

    培養詩歌鑒賞的能力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

    讓學生學會比較鑒賞

    八、布置作業: 

    搜集李清照的有關作品,進一步體會“易安體”的藝術風格

    讓學生進一步的更加全面的了解李清照

    七、板書設計(本節課的主板書)

    作者心情:閑愁

    主旨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藝術技巧:

    比喻。作用:化抽象為形象(具體),突出愁思的深廣無邊,雜亂無章,綿長繁密

    烘托,以景襯情,想象

    八.教學反思

    1.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意圖:

    (1).了解李清照及其創作風格;

    (2)熟讀并背誦全詞;

    (3).學會賞析詩句、并掌握詩歌鑒賞的技巧;

    (4).體會作者表現的“愁”,學習對比賞析;

    (5).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 。

    2.本堂課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關于李清照及其創作風格,學生已經比較了解了這一點已不需過多強調。學習鑒賞詩歌是學生的難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就這首詩的賞析來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已基本能夠賞析到位了。也能體會到古典詩詞語言的魅力,體會詩詞語言的精妙傳神。關于背誦,還需要課后在加強

    3.本堂課的優點:

    因為學生熟悉李清照,這首詞很容易喚起學生的親切感,再加上有視頻播放,增強了畫面感,學生學習的興致更高了。對比賞析的設計,拓展了學生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鑒賞水平。

    4.本堂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對各個環節進行反思):

    欣賞歌曲《月滿西樓》的flash,應該放在鑒賞詩歌之前,更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5.本堂課中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及評價:

    自主活動的效果還不是很好,賞析不是很到位,還需要老師繼續指導

    6.改進措施:

    注意教師的引導語言,引導的方式方法,要準確到位得體恰當,盡量能喚起學生的探究的欲

    望。鼓勵學生要自信,大膽發言。善于總結鑒賞經驗,積累知識點。

     

    楊育馨

    [一剪梅 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2.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3.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4.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

    5.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6.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

    7.地理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8.化學選修4知識點總結

    9.生物選修1教學計劃

    10.人教英語選修8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欧美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中文欧美性爱在线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 |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