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詞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8-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陸可愛

    教學目的

      1.感受古代詩詞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誦讀和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2、體會詩人抒發的情懷,領悟詩詞中雋永的意蘊。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詩詞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培養學生對蘊涵在詩詞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領悟。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反復誦讀吟詠,要求當堂背誦這首詩。

      2.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賞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結合運用比較法(換詞、移位等)理解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解題

      《秋詞》原有二首,此為第一首。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悲秋的傳統,大多數詩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嘆寂寥和凄涼,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筆調,抒寫了一種對秋天的全新的體驗。

      (二)研習課文

      1.指名試讀課文,教師指點:前一句可讀得低沉,后三句應一句比一句高昂。學生再讀。

      2.學生對照注釋初步理解詩意,提出質疑。

      3.學生質疑,掃清詞語障礙。

      春朝(zhāo):春日,春天,與“秋日”相對應。

      引:引發。

      4.晶析鑒賞。

      問:詩人表現“秋日勝春朝”,不寫秋天如何秋高氣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寫萬里晴空孤單的一鶴排云沖霄的景象,這與“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使學生領悟:萬里晴空展現出一幅開闊景象,更顯出“一鶴”矯健凌厲、奮發向上的氣勢。顯然,這只鶴是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使人精神為之抖擻。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詩情到碧霄”。

      體會“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意蘊,古人云: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就會奮斗不息,便不會感到寂寥。“一鶴排云上”所體現的奮斗之志與詩人的情志已融為一體,畫意與詩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讓人覺得其詩情好像與鶴一起直沖云霄。此可謂詩情畫意的完美結合。

      5.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布置作業

      讀劉禹錫《秋詞》之二,想想與課文所選《秋詞》有何異同,寫一篇閱讀筆記。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人狂:使人發狂。嗾:數,使。

    [秋詞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3.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6.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7.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8.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9.《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到 | 竹菊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 亚洲欧美另类国产制服 |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 综合久久久久6亚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