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本詞是作者知鎮江府時所作。三國吳時始于鎮江置京口鎮,故鎮江又稱京口。北固亭(又稱北固樓)在鎮江北固山頭,下臨長江,形勢險峻。此亭建于東晉,后來廢毀,宋時又在舊址被重建。作者晚年登北固山,感慨歷史的興衰,因寫此詞。
自南宋與金國劃淮水為界后,京口便成了長江下游的軍事重鎮。作者在這里的山巔上登樓遠眺,他所日夜想要恢復的中原大地(神州),卻全然望而不見。南北的交爭,列朝的興亡,這種永無休止的變化,正如奔騰東下的長江水一般。這是作者囊括了時間和空間的全局,從宏觀上發出的一種感慨。
《三國志》曾載曹操的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劉備)與操耳。”《三國志》又載曹操贊嘆吳主孫權馭軍有方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若豚犬耳。”(劉景升即劉表,兒子劉琮舉荊州降曹,為曹所鄙視。)孫權十九歲繼父兄業為江東主,時曹操已四十六歲,劉備三十九歲。
京口是三國孫吳一度建都之地,作者在下片便把筆鋒集中在三國這一特定時期和那時的幾個特定人物身上。吳主孫權年未滿二十,便已做了上萬戰士(“兜鍪”為戰士的頭盔)的統帥,他并不滿足占有東南半壁江山,而還在不停地出戰爭雄。與他對陣的盡管是曹操、劉備那樣的一世之雄,他也滿不在乎。終令曹瞞也不能不贊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而今宋朝也只是占有東南半壁,而在掌握軍政大權的人物中,可曾有一個能與孫權相比的嗎?
本篇在寫作技巧上有三個特點:一是把寫景和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起來,而且都是圍繞著“登北固樓”的主題,大處落墨,視野開闊:遠眺只寫風光無際,近處只寫滾滾流水(用杜甫《登高》詩中“不盡長江滾滾來”、蘇軾《次韻前篇》詩中“長江滾滾空自流”句);抒情則只集中于慨嘆“千古興亡”的悠遠難追;議論則也僅僅贊揚在京口開創偉業的少年英雄孫權,氣魄極其宏大雄壯。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題材內容,氣勢又如此壯闊,古今詞中實不多見。二是全詞的層次極為分明。整篇三問三答,自相呼應,創前所未有的意境。三是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曹操的兩句話被巧妙地安排在下片,很自然地形成一問一答,活用典故成語,毫無斧鑿痕跡。融經鑄史,驅遣自如,原為稼軒詞的一大特點,而在這首詞中,更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賞析2]相關文章:
3.英語美文賞析
4.美在金秋賞析
5.蟬原文翻譯及賞析
8.詩經綢繆賞析
9.詩經芣苢賞析
10.詩經正月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