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節奏 體現人文--新課程與語文課堂教學(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7-10-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朱國云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特點,在語文課堂上已被演繹得淋漓盡致,有的甚至成為“史家之絕唱”,而要在語文教學中張揚“人文精神”,打造“人文”精品,尚需語文界同仁尋求更多的新渠道。

    人文精神,應該是一種全面的關懷,尤其應該對人的價值取向、潛能開發、靈魂塑造、身心愉悅等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進行關懷與探索,而教師就應該不失時機地體現這種關懷,我以為,課堂節奏的調控,不失為時機之一。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均蘊涵著應有的節奏,其節奏明快優美的程度,與人文內涵的體現密切相關。

    教學中調控好適當的節奏,努力營造張弛得法、快慢協同、高低起伏、疏密和諧、錯落有致的課堂氛圍,即在課堂節奏上體現人文的關懷,就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師生教與學的共振效應,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反之,教和學頻率相沖,教者孤掌難鳴,學者無所適從,學生或因緊張而疲勞,或因松弛而分散注意力,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這是人文關懷缺失的體現。因此,在弘揚人文精神的今天,教師作為課堂施教的主體,示教的客體;學生作為求教的主體,受教的客體,彼此在這“雙主雙客”的關系中,互相配合,進行有效的課堂節奏調控,達到協同共振的境地,對低負高效高質地學好語文,張揚失落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有著積極的意義。

    師生要做到課堂節奏的協調,教的頻率就應該與學的頻率一致,教的節奏必須與學的節奏合拍,如何達到協調,必須運用調控機制。

    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信息輸出頻率與速度及其規律性有著較強的可控性。教學過程中在獲得學生合拍與否的新信息后,教師不斷調整校正教學行為,調整再輸出信息的頻率與速度,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這就是節奏的調控。怎樣實現這一目標,這必須從教與學的主客雙方--師生入手,協同調控。

    首先,根據施教的主體(即示教的客體)--教師來調控。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理想的課堂教學的是一種藝術創造,也是一種藝術享受,而課堂教學節奏所體現的張弛得當,波瀾起伏,更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創造和享受。它應該是每個施教者課堂教學中高層次的藝術追求。欲實現這一追求,施教者應采用恰當的各種教學方法施教,諸如:講讀法、講練法、導學法、討論法、質疑法等等。講練法、討論法等可使教學節奏緩慢舒松一些;講讀法、質疑法等,則可使教學節奏快速急促一些。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信息,并及時合理地調控頻率與速度。著名教育專家魏書生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提出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的六步教學法,使課堂教學節奏高低起伏,張弛有度,形式不拘一格,錯落有致,學生活潑輕松,精神振奮。仔細研究魏老師的教學藝術,發現其六步法的頻率與速度都不是恒定的,而是富于變化的,這一變化都取決于魏老師不斷調控節奏。由于方法得當,語文教學的整個進程始終處于低負高效高質的狀態。

    教學方法是調控節奏的重要手段,而教學內容是調控課堂節奏的重要依據。

    一般來說,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緩慢地講,讓學生有時間去思考、理解、接收,但應注意做到緩而不松,疏而不散。教材中淺易的內容,教師可以略講,節奏宜快,讓學生不覺得拖沓,不感到厭煩,但也不能使其吃不了而“脹腹”;對長課文應精講短教,而對短課文應適當補充有關內容,速度放慢,講深講透,做到短文長教。如教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首詞,雖然不長,但要理解詞中作者的感情,必須了解該詞創作的時代背景,也只有對評古部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歷史有所了解,方能體會全詞的主旨。而這些均需作準確客觀的介紹,放慢節奏顯得很有必要,真正體現短文長教的原則。這樣根據教學內容來控制教學節奏,既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又利于保持生氣蓬勃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應根據求教的主體(即受教的客體)--學生來調控。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求教的主體,同時也是受教的客體,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學生主客體角色不斷在轉換,教學節奏是影響轉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課堂教學節奏的快慢,應根據學生處于求教或受教不同主客體狀態而定。如低年級學生常常偏于受教的客體狀態,不宜長時間處于快節奏狀態中學習,而應緩急多變,張弛交替;而高年級的學生知識儲備多、智力發展好、思維活躍、求教心切、主體性強,則應以快節奏為宜,不必頻繁變化節奏。

    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更應重視學生的課堂反應。一般而言,較快的課堂節奏,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其處于思維活躍狀態,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但如果學生因過度緊張而顯得疲備時,教師就應舒緩一下節奏,采取適當的方法調節課堂節奏;反之,如學生因熟悉教學內容或因教學內容簡單,表現出松懈情緒時,教者就應加快節奏,使學生進入緊張狀態,繃緊思維之弦,動腦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吸收所教內容的目的。如因教學內容有難度而“吃”不了,表現出憂心仲仲、愁眉苦臉時,教師就要重新放慢教學節奏,詳細講解,直至“愁云”消散。

    教師是“訓”的主體,學生是“練”的主體,只有師生協同,才是完整的“訓練”;而教師作為“訓”的主體,其主導作用的發揮,是建立在學生“練”這一主體主動發揮作用的基礎上的,課堂教學節奏往往是主導強于主動,“訓”快于“練”。為此,我們要充分認識“訓”與“練”的協同關系。當學生表現出對“訓”已處于飽和狀態時,就應通過“練”來放慢節奏,調節緊張的氣氛,鞏固已學內容;如發現因“練”的節奏過慢而效率低下時,教師應及時以“訓”促“練”,這樣就會使課堂節奏得到有效調控。

    當然,課堂教學節奏的調控,并不局限于以上兩方面,還有諸如學科課程的設置、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環境課程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但如果在語文教學中,調控好課堂節奏,就一定能奏出語文課堂教學的妙音,使學生在低負高效地接受知識的同時,獲得美的享受,從而培養他們的人文意識。

    總之,人文精神的培養是一項艱巨而長遠的工程,要真正揚起語文教學的“人文”風帆,必須轉變觀念,開闊視野,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導學生關注“人文”、走近“人文”,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比翼雙飛,去迎接語文教學的真正春天!

    江蘇省南通市虹橋二中 朱國云

    Post:226005

    E-mail:zhuguoyun@163.com

    Tel:0513-3553083

    〔附:朱國云,男,1986年7月畢業于南通師院中文系,后就讀南京師大心理學研究生班,撰寫的論文有近20篇獲獎或發表,主編或參編了《中考佳作》、《學生獲獎征文集錦》、《語文快速解題》叢書,出版了個人專著《花季集》。〕

    作者郵箱: zhuguoyun@163.com

    [調控節奏 體現人文--新課程與語文課堂教學(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學會調控情緒教案

    2.木蘭詩的節奏

    3.語文課堂教學隨筆范本

    4.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論文

    5.語文課堂教學案例論文

    6.我的語文課堂教學隨筆3篇

    7.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課件

    8.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

    9.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研究論文

    10.語文課堂教學課件模板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字幕 |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色影视 | 婷婷色五月中文在线字幕 | 中文日韩欧免费视频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