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生產生獨特體驗的引導(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10-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磐安縣冷水鎮中學 黃春梅

    內容提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并適當地加以引導、呵護。如何引導?其形式多種多樣,如創設情境,獲得同感;喚起記憶,回味經驗;馳騁想象,感悟生活;躬身實踐,體驗生活等。

    關鍵詞:學生 體驗 引導

    新課標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我們平常說的讀書有個“從薄到厚”,又“從厚到薄”的過程。筆者以為其中的“從薄到厚”的過程正是溶進了讀者的獨特體驗的過程。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并非人人時時能產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搭橋鋪路,加以引導、呵護。因此課標中的“尊重”,筆者以為它的第一層要義是引導學生產生獨特體驗,其次才是對學生的體驗加以恰當的評價。根據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以及學習新課標的一些思考,筆者以為引導學生產生獨特體驗有多種途徑。

    一、 創設情境,獲得同感

    所謂創設情境,就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借助其他手段創設一定的藝術情境和情感氣氛,讓學生置身其中,使學生獲得同感,從而動情,受到感染。特級教師李吉林曾開創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壇享有盛譽。筆者以為初中學生也需要語文情境,尤其是那些與學生心理年齡、時代特征有距離的文本或者是帶有哲理意味的文章。例如《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一文,學生對于烈日與暴雨來說并不陌生,但對于烈日暴雨下人力車夫祥子的生活定有陌生感。如何認識此時此景下此人的感受?我創設了以下情境:先介紹《駱駝祥子》的故事情節,再播放電視劇烈日暴雨下拉車的片斷,然后讓學生談感受。結果同學們意見紛呈。有的說:“好漢不掙六月錢,祥子在烈日下拉車掙錢,正說明生活的無奈與命運的不濟。”也有的說:“我仿佛覺得那張風雨中搖搖欲墜的樹葉就是祥子。”還有的說:“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車,一方面說明了下層人民生活的痛苦,但我卻看到了人的潛力,只要你對生活充滿信心,身體就不會垮。”更有同學認為:“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車是為了自己有一輛車,為了虎妞,從中說明男人只要有事業、有愛情,力量就會無比”等。這些情感體驗遠比教參答案“反映下層人民生活的艱辛”豐富形象得多。假使不采用情境法,學生的理解感受也許就沒有這么深刻有見地。授課中的情境方式可以采用描述法、劇情法或者播放音樂等。總之,只要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就行。

    二、 喚醒記憶,回味經驗

    文本中有許多內容表現了少年兒童的生活。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能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情感經驗,就能讓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達到“物我合一”境界,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如教讀課文《難忘寄園情》就可設計這樣的題目:“你在小學時是否有過與作者相類似的經歷?如果有,請說出來聽聽。”同學們肯定會觸及記憶深處的種種往事,爭先恐后表達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以及對老師的尊敬感激之情。再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讓學生說說“生活當中有沒有遇到過與作者相似的難題,如果有你是怎樣克服的?”由于兒童的生活總是恐懼與歡樂同在。因此,一定能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訴說心中的無限往事,與老師、同學共享,這樣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會深刻一些,有感情一些。還有一位教師授《盲人和他影子的故事》一文,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在生活當中,有沒有感到像影子一樣孤獨的生活經歷?結果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有一次父母干活去了,鄰居小朋友又去走親戚,我感到孤獨。”也有的說:“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與同學吵架,后來同學們都不理我,他們做游戲,沒有我的份,我感到孤獨。”等等。這樣學生對孤獨的理解就產生自己獨特的體驗:一個人會覺得孤獨,很多人也可能是孤獨。如果不這樣引導,同學們已有的經驗,就溶不進文本,對文本的解讀只能從文字中來,又到文字中去。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因此,在授課中要多喚起學生的記憶,把每個人的經驗作為文本的注解,開創有個性地閱讀,這樣的學習才會充滿情趣、理趣與美趣。課文《哨子》《起點之美》也可設計類似題目。

    三、 馳騁想象,感悟生活

    生活需要想象,閱讀文本也離不開想象,想象可以說是一種虛擬體驗。筆者讀初中時,學習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印象頗為深刻。記得當時老師要我們把雙眼緊閉,靜靜地伏在桌子上,感受天上的街市。結果不到一分鐘,果然在我們眼前(腦中)就出現了忽閃忽閃的繁華街市,甚至有的提著燈籠在走。這樣我們慨嘆老師的高明之后便是感到學習這篇課文的淺易。那么,哪些課文應該調動學生想象,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生活呢?筆者以為詩歌教學多采用此方法比較好,因為詩歌本身就是想象的藝術。如《行行重行行》,學生要獲得夫妻間與君生別離的情感是困難的,只能是一種意會,所以不妨放點音樂,讓學生閉眼展開想象,感悟閨婦思夫的哀婉凄怨之情。又如馬致遠的小令《秋思》,也需要引導學生展開如下想象:在深秋晦暗的天底下,那枯藤老樹上,晚歸的暮鴉在巢前枝頭上盤旋著,小橋流水旁一戶人家透出溫暖的光亮,而蒼茫的暮色里,瑟瑟風雨中,奔波在荒涼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通過以上想象學生就會感受到天涯游子孤寂無依的情懷與心境。再如《沁園春雪》就不妨設計思考題:想象雪霽時的詩人毛澤東形象。45位同學肯定會產生45位獨特的詩人毛澤東形象。可以說沒有一個答案是完整的,又沒有二個答案是一樣的。這就可豐富充實教學內容。以此類推,《爐中煤》的郭沫若,《我愛這土地》的艾青等形象都可以用此方法讓學生去體驗。這樣做,不但可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又可以加深對文本主題的把握。

    四、 躬身實踐,體驗生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詩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躬身實踐,可以原汁原味地品味生活,進而產生獨特第一的感受。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教材中有些課文表現反映了我們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具體教學中就可以通過實踐讓學生去切身體驗。如《蛛網》一文,作者看到了晨露中美麗的蛛網,因此留意觀察到了蜘蛛如何織網。不僅發現了蜘蛛能織出漂亮的網來,而且感悟到了蜘蛛在風雨中一次次失敗卻一次次去戰勝的百折不撓的精神。要理解此文,不需教師過多講解,只要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仔細觀察就行。同學們觀察后就明白:不但蜘蛛如此,其他小動物如蜜蜂、青蛙等也都有這樣技高一籌的本能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又如《小桔燈》中小姑娘敏捷地為“我”制作小桔燈這一情節,可讓學生嘗試動手用橘皮做一盞小桔燈。說不準學生在體會到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精神的同時,還能體會到小姑娘心靈手巧的特點,或者領悟到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道理。躬身實踐不僅使學生得到了心靈化的體驗、頓悟,而且使學生的思維內化為現實性的生存技能。 在語文教學中除了上述四種引導方法之外還有許多,并且這四種途徑本身有時就是交叉在一起,很難把它們孤立起來。只要我們語文老師引導得當,學生一定能產生許許多多的獨特的體驗,讓我們的老師感到意外,讓我們的作者感到欣慰,讓我們的課堂高潮迭起,讓我們的語文充滿生機。

    作者郵箱: luasan123@163.com

    [淺談學生產生獨特體驗的引導(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獨特的大學生自我介紹

    2.中學生挫折心理及引導論文

    3.用“引導”造句

    4.引導造句例子

    5.獨特的同義詞

    6.獨特的反義詞

    7.引導的反義詞

    8.軍訓體驗_學生日記

    9.大學獨特的自我介紹

    10.獨特的英文自我介紹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级中文理论片 | 中文有码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 三级中文字幕在线有码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 最新国产在线AⅤ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