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紅星
“小時候我很有靈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字認得越來越多,文章寫得卻越來越不行,現在很難寫出小時候那種充滿真情的文字了。”教學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學生這樣的感嘆。
這些發自學生內心的話不得不使我們感到我們的作文教學常常遠離生活,又遠離學生。
在作文的命題上我們往往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有時只是憑主觀想像,信手拈來個題目,或照搬課后練習題,或照抄報刊上的題目。這樣的題目往往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不了學生的寫作激情,學生對我們出的題目無話可說,于是也只有瞎編亂造、抄襲“借鑒”。即使是自己憋出來的“文章”也很難有飽滿的情感與鮮明的個性,缺少對生活的真實感受。
作文內容的單一,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單向性,學生也就習慣于從一個方面進行思維,不善于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為了應付作文課,老師一般都是對所有的學生出同一個題目,但是,絕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對這個題目有話可說。這樣,讓學生“說真話,說自己的心里話,說不同于別人的話”這一最起碼的要求,就自然成了當前作文教學的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這也是學生“怕”、“厭”作文的一個重要原因 , 同時也是學生作文水平提高不快的重要因素。
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的性格、愛好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往往影響著學生對不同體裁、題材作文的好惡。有的學生善于編述故事,喜歡寫記敘文;有的學生則善于抒發感情,喜歡寫散文或詩歌;有的學生善于論辯演講,喜歡寫議論文。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寫作是一種潛能,需要老師去喚醒、去挖掘。因此,在學生練習寫作中,我們老師大可不必一味地規定寫作的題材和體裁,在適當的時候也要讓學生自己選來選擇最拿手的體裁與題材來進行訓練。
當然,讓學生自由選擇內容、選擇體裁寫作,也不是完全的放開,沒有約束地“胡寫”,這中間也需要我們老師多引導學生去觀察、感悟、品味生活,并且從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抓那些自己或感受深刻、或影響深遠、或別有見地的人、物、事、情、理來寫,這樣,在給學生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們作文訓練的效率。
作者郵箱: ZUOHX@163.COM
[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
2.給孩子更多的愛_教育論文
3.期末給學生的評語
6.隨筆:葉的選擇
10.老師給學生期末評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