瀽字寫法與注釋商榷(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7-11-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342700(郵箱:zjm036@163.com電話:13184536953)

    在關漢卿的《竇娥冤》(人教版高中語文實驗修訂本第四冊)一文中,筆者認為教材對“有瀽不了的漿水飯,瀽半碗兒與我吃”一句中前一個“瀽”字的寫法與解釋值得商榷。

    教材對這兩個“瀽”字均解釋為“潑,倒”(漢語成語字典的解釋為:〈方〉潑(水);傾倒(液體))。筆者以為,第二處的“瀽”字解釋為方言“潑,倒”的意思是正確的,但第一處的“瀽”字也解釋為“潑,倒”則有點牽強附會,此處“瀽”字應寫作“口寋”,釋為“方言,吃的意思”,其理由如下:

    首先,如果將此處的“瀽”字解釋為“潑,倒”,此句的意思是“有倒不了的漿水飯,倒半碗兒與我吃”,但是,“漿水飯”倒哪里都行, 它不存在倒得了倒不了的事,只有吃得了吃不了的事。教材將它釋為“潑,倒”,實際上是受了后面一個“瀽”字意思的影響,以為前面這個“瀽”字也是“潑,倒”的意思。若將此處“瀽”字釋為“吃”,則全句意思“有吃不了的漿水飯,倒半碗兒與我吃”極為順暢。

    其次,查遍古今漢語詞典,“瀽”字并沒有表示“吃”的含義。此處“瀽”字應系古人在傳抄過程中的筆誤(成語“魯魚亥豕”就是一個明證),應為“口寋”。古人在傳抄過程中完全可能因為“瀽”和“口寋”形似且出現在同一句中而將本作“吃”義的“口寋”字誤抄作作“潑,倒”義的“瀽”字,結果以訛傳訛 。《康熙字典》中對“口寋”字的注音和解釋是“九件切,吃也”,由此可見,教材中前一個“瀽”字實應寫作“口寋”字。

    再者,筆者的家鄉話是客家方言。經語言學家考證,客家方言是最接近中原古音韻的,它保留了大量中古音。在筆者的家鄉話中,至今還有念“jiǎn”音表示“吃”義的這個“口寋”字,雖然這個字的意思在客家方言中已多多少少含有一定的貶義色彩(如罵一個人“吃飽了沒事干”一般都說“口寋飽了冇〈念máo,客家方言中‘沒’的意思〉事做”而不說“食〈客家方言中‘吃’的意思〉飽了冇事做”),但這是語言在流變過程中感情色彩起了變化的原因,它作為“吃”的含義保留至今卻是不爭的事實。另外,在筆者的家鄉話中,表“吃”義的“口寋”字和表“潑,倒”義的“瀽”字的讀音是不相同的,這兩個字在筆者家鄉話中的讀音與《康熙字典》中對這兩個字的注音卻是極其吻合。《康熙字典》對“瀽”字注音是“吉典切”,“吉”字在筆者家鄉話中念“gì”,“吉典切”即念“giǎn”,而表“吃”義的“口寋”字念“jiǎn”。

    綜上所述,教材再版時應對這兩處的“瀽”字作不同的寫法和解釋。第一處應該把它寫成“口寋”,釋為“方言,吃的意思”;第二處仍寫成“瀽”,釋為“方言,潑,倒的意思”。

    【說明】1、因字庫中無“口寋”字,筆者只好將“口”字與“寋”字湊在一起;

            2、《康熙字典》中對“口寋”字的解釋在它的通假字“jiǎn(‘塞’字去‘土’字加‘口’字”)下,另外《康熙字典》中還有很多“口寋”字的通假字,因字庫中無這些字,故無法一一列舉,望諒。

    [瀽字寫法與注釋商榷(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演講稿開場白常用的寫法

    2.化妝品廣播稿寫法

    3.關于演講稿的基本寫法

    4.教師節演講稿300字以上

    5.初中心理健康說課稿

    6.初中心理優秀說課稿

    7.初中心理說課稿模板

    8.學習計劃寫法

    9.學位論文結論的寫法

    10.教師節演講稿:最美的教師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人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亚洲另类精品国产一级 | 中文字幕精品三级欧美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