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

    發布時間:2016-4-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 

      約翰克弗席勒(1759-1805)出身于醫生家庭,學過法律和醫學。他是和歌德齊名的德國啟蒙文學家。席勒在青年時期,在狂飆突進精神的影響下,寫出了成名作《強盜》和《陰謀與愛情》,確立了他的反對封建制度、爭取自由和喚起民族覺醒的創作道路。  

      《強盜》反映了青年人對封建專制制度的反抗。在《強盜》第二版的扉頁上,席勒寫了“打倒暴紂者”的口號,并且引用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特的話:“藥不能醫者,以鐵治之;鐵不能治者,以火治之。”戰斗熱情極為強烈。恩格斯說這部劇作是“歌頌一個向全社會公開宣戰的豪俠的青年”。 

      《陰謀與愛情》是席勒的代表作,反映的是德國市民階級和封建統治階級的矛盾,劇中女主人公露伊斯的性格體現了當時德國進步青年反對封建制度,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她所呼喊的“等級的限制都要倒塌,階級可恨的皮殼都要破裂!人就是人!”可以說是時代的心聲。恩格斯說這部作品是“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的戲劇”。

      以后差不多十年,席勒沒有從事創作,他轉向歷史和哲學的研究。在歷史研究中,他著眼于歷史發展中的民族運動。他是把歷史和當前德國社會問題聯系起來考察的。正是這樣,他后來的幾部歷史劇都是接古喻今,對德國社會進行批判和控訴。在哲學上,席勒是康德的信徒。 

     

     

       

      他的美學理論是唯心主義的。他在自己的美學著作《美育通信》中,強調通過美的教育來改造社會,并且虛構了一個由美學原則統治的國家。但是當他接受歌德的幫助后,就離開了唯心主義哲學。

      席勒在“魏瑪古典主義”時期的文學創作并沒有實踐他的美學理論。席勒后期寫了《華倫斯坦》、《奧里昂的姑娘》和《威廉退爾》等重要劇本。

      《華倫斯坦》是以三十年代戰爭為題材的,劇中主人公華倫斯坦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席勒在他身上反映了民族統一的要求,并指出了他失敗的原因。  

      《奧里昂的姑娘》 取材于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的女英雄貞德的斗爭事跡。 她使法國轉敗為勝,免于亡國之辱。  

      《威廉退爾》取材于14世紀瑞士的英雄傳說,表現了反對封建暴君、爭取自由的要求。這三個劇本的主題意義都在于呼喚民族意識,號召民族統一。這是當時德國的時代要求。難能可貴的是,劇中還表現了人民群眾的斗爭和力量。這表明席勒的現實主義精神有所增長。不過,由于世界觀的局限和嚴重脫離社會斗爭實際,席勒的創作往往從概念和理想出發,因而形成“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這種“席勒”的缺陷。《堂卡洛斯》是帶有這種缺陷的典型作品。

     

     

    [席勒主要作品及分析]相關文章:

    1.authorware課件作品

    2.元曲的主要分類

    3.林清玄作品語錄

    4.小班美術作品教案

    5.林清玄作品摘抄

    6.經典三毛作品語錄

    7.優秀微小說作品

    8.手抄報英文作品

    9.讀余華作品《活著》有感

    10.作品《紅巖》讀后感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 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 | 日本成人手机在线天天看片 |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卡不卡 | 亚洲热情在线地址 | 亚洲精品R级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