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的藝術思想

    發布時間:2016-1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李永翹

        張大千(1899-1983 年),作為一個名聞遐邇的世界級中國畫大

    師,一生中取得了光輝巨大的藝術成就。他對於中國文化藝術的繁榮

    與發展,和提高中國文化藝術在世界上地位及影響,都堪稱是功勛卓

    著,貢獻至偉。

        俗話說,理論指導實踐,思想指導行動。不言而喻,張大千巨大

    藝術成就的取得,正是同他正確的藝術思想所密不可分的。那麼,指

    導張大千進行了成功的藝術實踐,并指導他獲得了巨大輝煌成就的藝

    術思想,又究竟是些什麼呢?

        綜觀張大千的一生,他對藝術的感情十分深摯,「視藝事有若性

    命」(大千自語)。他的藝術思想,涉及到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美

    學觀、藝術觀等等,那更是非常的豐富。具體說來,張大千的藝術思

    想,主要有下列幾點

        第一、學藝者,首先要學會做人。人們常云∶「文如其人」,「

    畫如其人」;文章書畫,的確是作者人品、人格在自己作品里的表現

    和反映。因而張大千嘗講∶「藝術,是感情的流露,是作者人格的表

    現。筆墨技巧,只不過是表達感情的手段。因此作者平日,必須注意

    培養自己良好的風骨和節操,如果只是徒研技巧,必然即落下乘。」

    (1 )他還常告誡他的學生們說∶「要想學習好書畫,必須要先學會

    做人,即要樹立起好的品質,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品格的人。」

    (2)「一個畫家,應當養成自己博大的心胸,心中須長存有一股浩氣

    這樣畫出來的畫,才能夠打動人,甚至震撼人。這樣的畫,也才能稱

    得上是一幅好畫。」(3 )  張大千還反復強調∶「作為一個繪畫專

    業者,要忠實於藝術,不能妄圖名利。」(4 )「要人品高,畫品才

    能高!」(5 )┅┅等等。在這方面,張大千的論述是很多的,而且

    他自己一輩子,也是在身體力行。這些表明,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

    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正是張大千的藝術事業

    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基礎與前提。這證如葉淺予評張大千的《長江萬

    里圖》時說∶「論景是千山萬壑,氣勢雄偉;論意是寄情山河,緬懷

    祖國。處理這樣宏大的布局,寄托深厚的思國之情,不是一般『胸有

    丘壑』的山水修煉所能勝任,必須具備氣吞山河的胸襟和飽滿的愛國

    熱情,才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6 )  因此,臺灣輿論界亦認為

    ∶「張大千先生是名滿天下的大畫家,是純尚自然的詩人、書家、藝

    術鑒賞家,更是代表著中華文化精神的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大丈

    夫!」「大千先生以他的畫,他的詩,他的藝術生命和人格,為中華

    民族伸張正氣,他對國族的凜然大節和他在藝術上的卓絕成就,將同

    傳不朽,永遠為世人敬仰、懷念!」(7 )

        第二、天才不足恃,七分人事三分天。由於人們對張大千的藝術

    傾服備至,有的人常將張大千譽為天才,但張大千對此卻極端反對。

    他常說∶「有人以為畫畫是很艱難的,又說要生來就要有繪畫的天才,

    我覺得不然。我以為只要自己有興趣,找到一條正路,又肯用功,自

    然而然就會成功的。」(8 )又說∶「不論學什麼,最重要的是興趣。

    我覺得,只要你有興趣,就可以說是天才。以前的人說『三分人事七

    分天』,這句話我絕對反對。我以為應試反過來說,『七分人事三分

    天』才對。就是說,任你天分如何好,不用功是不行的!」(9 )「

    我贊成『七分人事三分天』,自己下功夫最重要,尤其是在基礎上下

    功夫是最重要!」(10)這些表明,  張大千極端反對「天才論」,

    認為任何人要在任何事上取得成就,「不用功是不行的」,都必須要

    依靠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可。而這,也正是指導著張大千腳踏實地,

    一步一個腳印地奮勇前進,依靠著自己長期不懈的辛勤的努力和汗水,

    方才攀上了那令人矚目的藝術高峰。

        第三、繼承的目的是為了創新。張大千的繪畫歷程,是一臨攀,

    二寫生,三創作。即先師古人,再師造化,最後以師己心為的,以求

    獨創為最高宗旨。眾所周知,任何人要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都必須

    要學習前人,繼承前人,藉鑒前人,并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開拓出

    自己的前進道路,以超越前人,不斷發展,以便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雛風清於老風聲。這樣,也才能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使得歷史能不斷發展,社會能夠不斷前進。故而張大千亦常說:「繼

    承傳統,不能亦步亦趨。只限於摹擬為足,則無畫矣!」(11)  他

    并以清初大畫家石濤為例:「石濤山水畫,正是在善於繼承傳統的基

    礎上,又敢於大膽突破,故有其  成就。」(12)所以張大千在一生

    中,在全面繼承了中國美術豐厚博大遺產的基礎上,還在不斷地突破,

    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求新求奇求變,以致於「大千多變,每變必興」。

    這樣的結果,既使他自己不斷地達到了一個個新的高度,同時也推動

    與繁榮著中國美術事業,不斷地豐富、發展與前進。

        第四、繪畫,就是為了表現美。張大千認為,繪畫作為一種美的

    藝術,具有著「涵德性,瀹靈襟,移情怡性」等之功用,即「可以提

    高人之思想,培養人之情操」。而繪畫之「以美為教,庶幾斯世之躋

    於至美之域」,更是能夠起到「復人性,新民德,斡世運」的作用

    (13)。這一切,都需要繪畫以美來體現。故而他認為,「繪畫,就

    是為了表現美」,「畫以表現美為主」,「必須要看到真美的東西才

    畫,不美的就拋棄了它」(14),等等。因此張大千在一生中,總是

    在不懈地追求美,反映美,表現美,創造美,以在他的作品中及其  

    周圍,盡量創造出一個美的世界,美的氛圍,美的環境。這也正如他

    的一首詩所說∶「一年一十二個月,調紅抹翠作生涯;里中多少閑花

    朵,偎著先生不憶家!」(15)美,可以說是張大千創作的目標與標

    準,也是他創作的出發點與歸宿。

        第五、形神兼備,注重神韻,傳神超物,遺貌取神。既然「畫以

    表現美為主」,那末要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張大千對此有生

    動的說明∶「簡略地講,大抵畫一種東西,不應當求太像,但也不應

    當故意求不像。求它像,畫當然不如攝影;若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畫

    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與不像之間,得到傳神超物的天趣。這便是

    繪畫的藝術,也就是古人所說的『遺貌取神』!」(16)這即是說,

    張大千對於美的標準,即在似與不似之間。同時他又強調:「談到真

    美,當然不單指物的形態,而且是要悟到物的神韻。王摩詰有句話說

    得好∶『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怎樣才能達到這樣完美的境界

    呢?就是說要意在筆先,心靈一觸,就能跟著筆墨表露在紙上。所以

    說  『形成於未畫之先,神留於既畫之後,』」(17)因而,注重神

    韻,形神兼備,傳神超物,遺貌取神,以充分完美地表現出繪畫藝術

    之美的形象,美的神態,與美的意境,也正是張大千最重要的藝術思

    想之一。

        第六、要獲得成功,還必須要采取科學的方法。按照人才學的規

    律,任何人要取得成功,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刻苦的努力,而且需

    要有科學的方法,這才能夠事半功倍,早日達到預期的目的。繪畫一

    道,亦是這樣。張大千走過的藝術道路,也正證明了這個道理。張大

    千從他的師古人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繼承了優秀的傳統,由此奠

    定了自己堅實、淵博的筆墨基礎;接著又從師造化中,開闊了眼界,

    拓展了心胸,將天下美景,盡匯筆下;然後在他的求獨創中,又努力

    開拓,不斷創新,由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面目,從而取得

    了巨大的成績與成功。這,可說是與他的科學態度與科學方法所分不

    開的。同時他還認為∶「作畫,首先要了解物理,體會物情,觀察物

    態。無論畫什麼,總不出這三個原則。了解了這三點後,畫出的畫才

    能形態逼真,神韻生動而躍然紙上。」(18)又說∶「作畫要明白物

    理,體會物情,觀察物態,這才算達到了微妙的境界。」即畫家須要

    切實掌握住繪畫對象的理、情、態達三個原則,「并蘊藏胸中,呼之

    欲出,才能筆放心閑,心手相應,隨心所欲,涉筆成趣」(19)。他

    并且說∶「在學習方法上,我主張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若是格調太

    低,則為人所不取。」(20)即始終要向高標準看齊。如此種種,這

    些科學的習藝方法,不僅是張大千藝術獲得成功的手段與保障,而且

    也成了他一貫創作的指導思想,使得他能夠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更

    大的勝利。

        第七、要作畫好,還必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張大千曾說:「

    我常言,有些畫家舍本逐末,專在技巧上講求,卻不知要回過頭來多

    讀書,才是根本的變化氣質之道。這是不能不須特別指出的。』(21)

    他還講∶「一個畫家,不光要學習畫畫,還要熟讀畫理、畫論、畫史

    等等書籍,才能打下扎實的根基。」(22)又說∶「衣當重彩,食當

    美味,畫也復如此。最要緊的不在技巧,而在於氣味如何。趨利諂媚

    者,太俗氣;草率急就者,太浮氣;因襲相陳者,太匠氣;若將生活

    中的某些丑行形諸筆墨,肆意渲染,那更是一股令人作嘔的穢氣!作

    畫,務求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去穢氣!」(23)而「作畫著欲

    要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去穢氣,第一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

    第三是須有系統、有選擇地讀書。」(24)這表明了大千對於讀書的

    重視。同時他還認為,「古人有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

    什麼意思呢?因為見聞廣博,還要從實地觀察得來,并不僅僅只單靠

    書本,兩者是要相輔而行的。名山大川,熟於心中,胸中有了丘壑,

    下筆自然有所依據。要經歷得多,才有收獲。不但山水如此,其他人

    物、花卉、禽獸也都是一樣。」(25)畫家們「通過游歷來增長見識,

    充實繪畫資料,┅┅并從窺探宇宙萬物的全貌,來養成廣闊的心胸。

    故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都是提高藝術修養

    的途徑,不可偏廢。」(26)而張大千在一生里,也正是從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中,獲得了極大的啟示、經驗與教益。

        第八、藝無止境,學無止境。張大千作為一個經自己的勤學苦練

    而攀登上了藝術高峰的藝術家,他深知道創業的艱辛與甘苦,同時他

    更是深深懂得,藝無止境,學無止境。因而他曾說∶「要成為一個真

    正的畫家,不僅需要在繪畫上勤學苦練,而在書法、文學、理論、生

    活等多方面,都必須要下功夫,而且必須要終生學而不厭,老而不輟。」

    (27)他還常告誡其弟子們說∶「你們不能只學一門,應該廣泛地學

    習,要山水、人物、花鳥都能畫,只能說是長於什麼,才能算是大畫

    家。」(28)又講∶「筆墨是融會貫通的,各種畫都要學好,這才能

    成為一個大家。」(29)同時,張大千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之後,從

    不自滿,他曾說∶「學無止境,多改以求精進。我的每一幅畫,我總

    覺得還能改,而我也常有改它的沖動。如果一個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

    感到完全滿意,那也就是他的藝術生命走下坡的時候。」(30)因此

    張大千在一生中,總是非常用功,手不釋卷,腳不停步,筆不停揮,

    掌握了繪畫中的十八般武藝,「文武混亂不擋」,各種題材、內容的

    畫幅都能畫,而且各自都出類拔萃,登蜂造極,但他猶自孜孜學習不

    倦,奮斗不懈,努力拼搏,刻苦攀登,不斷地突破古人,超越別人,

    并且不斷地突破自己和超越自己,終於達到了眾之仰目的藝術絢麗高

    峰,成了世界上的一代藝術偉人與巨匠。張大千的這種「視藝術有若

    性命」,高度的敬業、樂業、愛業精神,他的一輩子刻苦學習與不懈

    的攀登精神,他的終生學而不厭、精益求精的奮進態度與作風,比起

    今日的一些稍微取得了點成績,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并自吹自擂

    「老子天下第一」的人來說,真是有著霄壤之別。

        綜上所述,張大千科學的正確的藝術思想,由此引導出了他科學

    的正確的藝術方法,并指導他進行了科學的成功的藝術實踐,再加之

    他堅持不懈地努力,數十年如一日地刻苦用功,從而使他獲得了巨大

    的輝煌的成功,取得了卓著的不朽的成就。因此,為了更好地弘揚民

    族文化,繁榮藝術創作,推進中國藝術事業的不斷發展,張大千的這

    些豐富而又寶貴的藝術思想與經驗,都值得我們今天所有的藝術家們,

    去進行認真的探討、總結、學習與借鑒。

        注∶

        (1 )張大千:《對老友薛慧山的談話》。摘自李永翹編《張大

    千論畫精粹》一書第3 頁,花城出版社1998年5 月第一版。

        (2 )、(3 )、(5 )張大千:《對大風堂弟子們的講話》,

    同(1 )書第3 頁。

        (4 )同(1 )書第6 頁。

        (6 )葉淺予:《關於張大千》,摘自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文史

    委員會編《張大千生平與藝術》一書第8 頁,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

    出版。

        (7 )臺灣《中央日報》1983年4 月3 日社論:《張大千先生千

    古》,轉引自李永翹著《張大千全傳》下卷第629 頁,花城出版社1998

    年4 月第一版。

        (8 )、(10),同(1 )書第33頁。

        (9 )同(1 )書第36頁。

        (11)、(12),同(1 )書第21頁。

        (13)張大千∶《故宮名畫讀後記》,同(1 )書第300 頁。

        (14)、(16)、(17),同(1 )書第58頁。

        (15)張大千∶《友索寫四時花卉橫看戲題》,摘自李永翹編

    《張大千詩詞集》下卷第504 頁,花城出版社1998年5 月第一版。

        (18)同(1 )書第52頁。

        (19)同(1 )書第67頁。

        (20)、(24),同們書第40頁。

        (21)、(30),同(1 )書第26頁。

        (22)同(1 )書第27頁。

        (23)同(1 )書第54頁。

        (25)同(1 )書第44頁。

        (26)同(1 )書第53頁。

        (27)、(28),同(1 )書第48頁。

        (29)同(1 )書第47頁。

    [張大千的藝術思想]相關文章:

    1.郭沫若《女神》等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

    2.藝術教案大班

    3.交友的藝術教案

    4.藝術春天教案

    5.藝術活動教案

    6.早教藝術教案

    7.《科學與藝術》的教案

    8.科學與藝術教案

    9.藝術概論試題及答案

    10.《科學與藝術》教案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 亚洲中文字永久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五区 | 日韩1区2区3区在线观看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你懂的欧美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