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800)新疆巴楚縣第二中學語文組 李成林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是嗜書成癖。我們家只要是我常坐的地方,都擺上了書,我稍有空閑伸手便可取書閱讀,甚至晚上睡覺,也得先讀會書催催眠,覺才睡得香。久而久之,讀書就成了我人生長卷中最濃重的一筆。
讀書豐富了我的頭腦,凈化了我的心靈,增添了我精神上的愉悅,然而人生識字憂患始,書讀多了,煩惱也就隨之增加了。
我是個中學語文教師。剛走上講臺時,心中沒有可什么畏懼的,常常自以為是,心高氣傲。在課堂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慷慨激昂,揮灑自如,圖個痛痛快快,從未考慮上語文課的藝術。教學之余,我讀了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等老一輩語文教育家的著作,才知道教語文并非要老師在課堂上夸夸其談,也非老師在課堂上故作高深,賣弄知識。而是要讓學生自主地學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用一句現(xiàn)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我在語文教學方面犯了幼稚病,豁然感覺到自己很渺小。可以說,當多年的語文老師我還沒有搞清楚語文的真正內涵。我深深地為自己以前不知天高地厚,坐井觀天而羞愧。漸漸的我教來教去,竟不知道語文課該如何上了。在講臺上站了十來年,卻對語文課感到非常迷惘,無所適從,連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個中原因。剛教書時我一天可以寫兩三課的教案,過去這么多年了,現(xiàn)在寫個教案思前想后,費半天工夫,也設計不出自己滿意的教案。進了教室心里還犯嘀咕,這節(jié)課別搞砸了。人家說,一個語文老師,書讀得多了,上起課來方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我呢,讀書給我添了精神的負擔,我曾試圖用讀書來解開心頭纏繞的疙瘩,卻沒有大刀闊斧,吃螃蟹的勇氣,思想往往在萌芽狀態(tài)中就已夭折了。直到現(xiàn)在我的教學也沒有什么過人之處。
讀書使我日益趨于理想化。當班主任管理學生,我不耍手腕,不搞“陰謀詭計”。我崇尚教育藝術,結果屢屢失敗,不盡人意。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集我喜歡讀,書被我翻得軟沓沓的,汲取精華因地制宜在教學中實施,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讀書需要時間。上班沒有工夫跟同事溝通交流,下班又要讀書,溝通交流的機會自然很少。再加上我性格孤僻,喜歡安靜,當然就少了朋友多了路好走的好處。在課堂上,我給我的學生傳授待人接物方面的技巧時,理論是一大套一大套的。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又極看不慣阿諛奉承,迎逢拍馬之輩。大丈夫能屈能伸,該低頭時就低頭的道理我也懂,可真要在生活中實際操作,又有讀書人的酸氣散發(fā)出來,死死摳住李方桂先生的教學人員是二等人才,當所長做官的是三等人才的教訓不放,熏得人反胃作嘔,令人退避三舍。在巴楚縣工作多年,升遷的機會不少,該出手時不出手,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擦肩而過,失之交臂。老莊的“無為”思想是立了大功勞的。
郭沫若先生曾經(jīng)說:“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書讀死。”大學時,教我們外國文學的馬家駿教授也說過:“世界上有兩種讀書人,一種人越讀越聰明,一種人越讀越蠢。”或許我就是那“把書讀死”和“越讀越蠢”的人吧。百無一用是讀書,我卻躲在讀書的象牙塔內,越讀越癡迷。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就讓它到書里去碰撞吧。在書山上我要建起自己的烏托邦!
作者郵箱: xjbclcl@sina.com
[躲在讀書的象牙塔里(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5.讀書啊讀書閱讀答案參考
6.關于讀書的好成語
8.關于讀書的日記
9.老舍《讀書》課件
10.讀書節(jié)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