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晉文之事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0-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齊桓晉文之事

                                              孟子

    教學目標:

           1、繼續積累文言文的重要詞語和重要句式。

           2、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思想。

           3、欣賞本文中孟子的論辯特色。

    教學重點:

            孟子的善于設喻、迂回曲折、層層深入的論辯特色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本文一問一答緊緊相連,內容篇幅長,結構層次不是太容易,需要老師提示。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孟子其人

        本單元全是孟子的文章,所以有必要先來了解他的基本情況。

            孟子,名軻。戰國時鄒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受業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門人,一生周游列國,游說諸侯,宣揚“仁政”,但是始終不受重用,然而他傲視諸侯,決不茍同, 晚年返回家鄉講學著書。

            后來,人們將孔子和孟子并稱“孔孟”,且稱孟子為“亞圣”。

            結合課本150頁的方框內容來了解孟子思想的主要內容。

            1、仁政思想             

    2、民本思想--民為貴君為輕

    3、性本善--凡人皆可成堯舜

    4、進退兩自如的個人修行--窮……達……

    二、串講一二節詞句翻譯,了解談話初始狀態。

       1、字詞:

          (1)徒:                 門徒

    (2)焉:                 助詞,無意義。

    (3)是以后世無傳焉       所以后世沒有流傳

         臣未之聞也           我沒有聽說這些

         無以,則王乎         不停止非要說的話就

    說說行王道的事吧

      2、由對話的開始幾句可見談話雙方開始的立場是怎樣的?

        我們先來看看齊宣王想談的兩個人是什么樣的人: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晉文公定亂扶周,破楚救宋;皆是春秋時的霸主?梢娝矚g的想談的就是霸道之事,而霸道和孟子所主張的王道是兩個對立的主張。

    霸道--君主憑借武力、刑法、權勢等進行統治。

    王道--以儒家的仁義治理天下

    由此可見,談話雙方開始的立場是完全對立的,而且對方是君王,孟子在這種情形下要想向齊宣王推行他的仁政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孟子用一句托詞“我沒聽說過”輕巧的轉換了話題,既不得罪齊宣王又回到自己的預設話題上來了,但是,想要成功也是要打個大大的問號的。

    三、然而最終的結果是什么呢?我們首先來看看153頁最后一段文字。

       1、(1)吾惛,不能進于是矣     我糊涂,不懂得這個道理

    (2)明以教我,            明確的教導我

    請嘗試之               請讓我試試看

       2、結果顯而易見,齊宣王不但信服而且急切的想要實行它,

          這么大的成功怎么來的呢? 

          請大家細讀中間部分的文字,了解孟子談話的戰略戰術。

    四、讀譯第三節至153頁的第一節的文字。

       1、……莫之能御也            沒有人能夠抵御他

       2、不識有諸?                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

       3、以小易大,彼惡知之?      他們哪里能知道呢?

       4、是誠何心哉                這真個是什么心理呢

       5、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百姓認為我吝嗇是應當的啊

       6、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7、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

          現在恩惠足夠推及到禽獸身上,但老百姓卻沒有得到卻是為什么呢

       8、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也。   

    百姓不被愛護,是因為沒有廣施恩澤。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奉我的老人、推及開去也尊奉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10、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所以推廣恩澤,就能保有天下,不推廣恩澤連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保護不了。

      11、王請度之                請您揣度,請您掂量

    五、初步概括本部分內容

        能行王道而未為

    六、翻譯153頁文字。

    1、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我這樣做),是借此得到我最想要的東西

    2、為肥甘不足于口與         是因為好吃的不夠吃嗎

    3、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憑您這種所作所為,想要您最猶緣木求魚也       想要的,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

    4、若是其甚與?          事情象這樣嚴重嗎?  

    5、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現在大王您發布政令。實行仁義,讓天下想做官的人都想在您的朝中做官。

    七、初步概括本層內容。

         論述“霸道”的危害。

    八、思考:

        這部分文字中你感受到孟子的哪些論述的技巧?

       或者:你認為什么是孟子成功說服齊宣王的原因?

    板書設計

       

    齊王--霸道                      

                             水火不容 勢不兩立                           

    孟子--王道                       

    齊王--急切求教  

                             兩廂情愿 其樂融融

    孟子--自然舉措    

                   

                          第  二  課  時

    一、提問:你認為什么是孟子成功說服齊宣王的原因?

      教師準備:

    1、抓住“以羊易!边@件事,充分肯定齊宣王的不忍之心,引起他的共鳴,激起他的興趣。(為齊王辯解)

        齊王的反映足以證明這一招的成功:王悅,于心有戚戚焉

        我們概括為--找準切入點,激發興趣。

      2、借助“以羊易!保韺そ嵌龋桀}發揮點醒齊王,之所以沒有稱王天下,是因為不肯做,不是不能做。鼓起齊王對行王道的信心。(為百姓辯解)(先縱后擒)

    3、成功運用比喻,形象生動的說明道理,深入淺出,容易接受。

         (1)一組比喻:力舉百鈞   不能舉羽

                        明察秋毫    不見輿薪     不為非不能

                        恩及禽獸    不保百姓       推  恩  

                        

    (2)一組比喻:挾太山超北海               不能

                   為長者折枝                 不為   

         (3)一個比喻:緣木求魚

                        比喻現在崇尚武力主張征戰求征服天下是不可能的。

     4、抓住心理,反面擊破

                      “王請度之”之后,孟子知道齊王并不能立即欣然接受王道的根本原因是希望用武力征服天下,所以必須消除他的這種想法,于是用事例和道理分析了以少敵多,以弱勝強是不可能的,并且還將有嚴重后果,在嚇倒齊王后

                       順勢描繪了王道的威力。

                        征戰霸道       緣木求魚        后果嚴重

                        仁政王道       輕而易舉        前途光明 

                      小結:總之,孟子從開始的尷尬不和諧的談話開始,抓住事情,引起共鳴;多方設喻,形象說明;反面剖析。運用了多種手段,成功的讓齊王接受了自己的理念,全文迂回曲折,跌宕起伏,搖曳多姿。

                    二、學習文章最后一節,思考孟子提出得行仁政的具體措施概括起來說有哪兩個大方面。

                       1、字詞

                          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

                          象一般人,只要沒有可以長久維持生計的產業,就會動搖一貫向善的思想。

                       (2)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哪里有仁愛的國君在位,卻可以干出陷害百姓的勾當呢?

                       (3)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這樣就連救自己的性命還來不及,哪有空閑去講禮儀呢?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如果這樣還不能實行王道,從沒有過。

            2、概括兩個方面的措施。

                (1)制民之產

    (2)重視教育

            3、小結:最后其實孟子說的就是物質生產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的措施。最后,以一幅王道樂土的美好畫卷結束全文。

      

    板書設計:

       

    齊王--霸道                      

                         水火不容 勢不兩立        找事激趣                   

    孟子--王道                               

                                              借題發揮

                                              反面擊破

    齊王--急切求教                          善用比喻

                         兩廂情愿 其樂融融

    孟子--自然舉措

    制民之產,重視教育

     

             王道樂圖                  

      

     

    [齊桓晉文之事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3.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6.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7.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8.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9.《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字幕高清 |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国产 |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日本精品免费网站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网址 | 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