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詞性看“像”字
鄒天順
“像”,不僅與“象”,“相”有不同的含義,需要我們細加區(qū)別地掌握,而且就它本而言,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其含義和用法也大不相同。
首先,它用作名詞時,指比照人物制成的圖形。如畫像、塑像、雕像等。
其次是用作形容詞,表示兩個事物或兩種情況相似;如“她像她媽嗎?”“像!”
其三,用作副詞,表示一種猜測。如,她的兩眼有些兒紅腫,像是剛哭過。
其四,用作介詞,表示比較。如:我要像母親那樣勤勞、善良。
其五,用作動詞,可分兩種情況。
一是用來表示同類事物的類比或形象相似。如:同學們團結(jié)得像兄弟姐妹一般。
二是用來表示兩類不同事物的某些相似點,也就是通常說的比喻句。如“春天像小姑
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用作動詞的“像”字可以換成“好像”,其意不變。作介詞的“像”與作動詞的“像”,其用法很相似。只是作介詞用的“像”不能換成“好像”。
由此可見,只有“像”作動詞時才有可能構(gòu)成比喻句,其他的用法都不能構(gòu)成比喻句。
從作動詞的兩種情況來看,作動詞的“像”構(gòu)成比喻句時還必須有一個條件,說甲(本體)像(喻詞)乙(喻體),即把甲比作乙,甲和乙在本質(zhì)上必須是不同類的事物。如:“水平靜得像鏡子。”“水”與“鏡子”是本質(zhì)不同的兩種事物,是比喻句。若本體與喻體本質(zhì)上屬同類事物,則也不是比喻句。如“同學們團結(jié)得像兄弟姐妹”中的“同學們”與“兄弟姐妹”在本質(zhì)上屬同類事物,所以此句不是比喻句。
只要我們從語境中去分析掌握了“像”字的詞性和用法,對于辨別“像”字句是不
是比喻句這一問題,也就不難了。
于1996年7月14日
發(fā)表于1996年10月21日《南方農(nóng)村報》
[從詞性看像字(教師中心稿)]相關(guān)文章:
1.用像字來造句
2.用像,像造句大全
8.像和仿佛的造句
9.用像仿佛造句
10.用像進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