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積累文言知識。
2、了解“表”的一般知識以及“以”的用法。
3、學習本文融議論、敘述、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反復誦讀課文, 讀通文字,了解內容,體會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領會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和他作為政治家在治國方面的方針以及作為長輩對下一代的期望與教育的拳拳之心。
教學重難點: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2、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學設想
1、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介紹背景和疏通文義結合起來,突破重點詞句,然后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領會內容大意。第二課時誦讀分析課文,解決教學重難點。)
2、教學用具:小黑板
3、方法:采用“讀讀,議議,說說”的教學方式,在讀、議、說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研課題:
初中語文“雙主雙思”教改實驗
教學過程:
一、 課前語文活動
二、 復習相關文言知識
1、通假字 古今異義
2、“表”有關知識
三、 引入正課
列舉與諸葛亮有關的詩句、成語、俗語
四、 朗讀課文,背誦競賽
1、 師生合作多形式朗讀
2、 背誦競賽
推選男生女生各一名背誦課文1--5段
五、 研讀分析,思考討論,體會文中感情
(一),研讀課文1-5段
1、 本文中作者開篇分析的天下形勢是怎樣的?諸葛亮認為針對這一形勢,作為蜀漢國君應推行怎樣的政策?否則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2、 諸葛亮建議后住劉禪在宮中府中采取怎樣的制度?
3、 諸葛亮認為兩漢興隆的原因是什么?他向后主提出了怎樣的建議?
方法:獨立思考,盡量從文中尋找答案。
(二)個別朗讀課文6、7段,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 這兩段文字中作者回顧了對他一生影響極大的三件往事,分別是什么?請概述出來。
作者回顧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方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以上問題,后師生同議。
(三)教師朗讀課文8、9段,思考下列問題:
1、 作者對后主劉禪有何希望?
2、 讀完全文,你是怎樣看待諸葛亮這個人的?
六、 拓展遷移練習
1、 就你看來,諸葛亮向劉禪提出的第三條建議在當今社會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2、 下面的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 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 東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陣:
七、 小結
再次強調諸葛亮為劉禪所提建議及文中所體現的思想感情。
八、 作業:
1、 背誦全文
2、 配套練習習題
板書設計
廣開言路
提建議 賞罰分明
親賢遠佞 報先帝而忠陛下--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敘身世 憶先帝
寄希望 明責任
[出師表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出師表優秀教案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