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揭陽市喬林中學 王鑾貞

    一 教材簡析: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以獨特的視角,滿含深情地表達了作者思念故國、盼望祖國統一、親人團聚之情,其作品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詩人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將飄渺抽象難以捕捉的思鄉愁緒變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詩歌充分運用了比喻、對比、反復等修辭手法,語言新奇樸實,結構勻稱,低回婉轉,具有很深的藝術感召力。

    二 教學思路: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①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技巧,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情感。

    ②理解詩人以獨特的意象抒發思鄉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時空變化來推進抒情的特色。

    ③提高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①通過誦讀、體味,準確理解詩歌主題。

    ②發揮想象和聯想,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①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時代、地理條件下產生的思念之情。

    ②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崇高感情。

    4.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

    5.教法選擇:誦讀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探究法等。

    6.課時安排:1課時。

    三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播放音樂《鄉愁四韻》)

    [學生暢談曾經離開家的感受,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游子的思鄉之愁。]

    (二)簡介作者,了解背景(大屏幕顯示)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離開大陸,現居臺灣,是臺灣當代著名詩人、詩評家。主要詩作《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散文、評論和譯著共40余種。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鄉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鄉愁》寫于1972年,當時,大陸與臺灣幾乎隔絕。這是他眾多鄉愁詩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傳最廣的一首詩。

    (三)感知探究

    1. 讀--領略詩歌的韻律美

    ①引導學生掌握有關詩歌的朗誦技巧。

    要讀好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朗讀技巧方面,還要注意語速、節奏、輕重音。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應該是憂郁深沉,語速應該是深沉舒緩。(教師范讀,播放音樂《二泉映月》)

    ②學生自由誦讀、反復體味,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大屏幕顯示:詩歌節奏的劃分)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ya)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③薦讀點評

    [學生自我推薦誦讀,師生共同點評]

    2. 賞--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適當引導]

    ①詩人借助什么具體事物表現濃濃的鄉愁?

    ②這些事物分別寄托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③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發展的?

    明確:①詩人借助“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這些意象來抒發感情,這樣就使鄉愁有了寄托,變得具體形象,生動感人。這是詩人寫詩常用的“托物寄情”法。

    明確:②③小時候離家在外求學,鄉愁惟有通過小小的郵票以寫信的方式,來向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這思念的對象既是母親也是故鄉。

    長大后,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外出求學工作。這時候的鄉愁除了對母親的思念,還有對愛人的惦念回家探親總要乘船,所以,那縷縷鄉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張張來來回回的船票上。

    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后,鄉愁都有所寄托與排遣。到后來,母親去世了,時空的隔離在也得不到溝通,“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永遠地隔開了。詩到這里,感情加重,悲劇氛圍更強!

    而現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把我和大陸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到這里,詩人的鄉愁得到了升華,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3. 悟--感悟詩歌的構思美

    [學生質疑、自主談感受]

    ①學生發言,教師評點。 (從賞析的角度,語言的表達等方面)

    ②教師小結,歸納整理。 (學生聽記,形成一個“板塊式積累”)

    4.小結:

    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充分運用了比喻、對比、反復等修辭手法,將飄渺抽象難以捕捉的思鄉愁緒變為具體可感的形象,委婉地把思念故國、希望回歸、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全詩語言新奇樸實,結構勻稱,低回婉轉,具有很深的藝術感召力。

    5.背誦全詩

    (四)拓展延伸

    1.各領風騷說鄉愁(播放音樂《鄉愁四韻》)

    這首詩詩人借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形象具體的事物來表達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鄉愁離緒。其實呢,除了這些形象的事物,還有很多物象能觸動你心中的痛,觸發你的情感,引起你的愁緒。請你以“鄉愁是……”為鄉愁打個比方。 

    例:鄉愁是一根長長的電話線。  

    鄉愁是一封小小的E-mail。

    鄉愁是一縷輕煙,繚繞在游子心頭。

    2.全班齊誦全詩 (播放音樂《思鄉曲》) 。

    四 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

    托 物 寄 情

    小時侯--郵票--母子離愁 個人的思鄉之情

    長大后--船票--夫妻別愁 ∣

    后來 --墳墓--喪母哀愁 ∣

    現在 --海峽--思歸憂愁 普遍的家國之思

    五 教后反思: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始終用新課標的理念作指導,建立起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啟發指導,師生共同長進的教學模式;改變了長期以來以被動學習為主的語文學習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拓展創新為主導的新型學習方式。

    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使整堂課的基調都沉浸在濃濃的思鄉情感中。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樣學生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詩歌的主旨、情感,從而獲得自己的獨特體驗和發現。這就大大拓展了學生思維的自由度。但個別學生未敢大膽質疑,積極發言。這節課的設計也依據了詩歌體裁特點,教給學生學習詩歌的一般方法,即:“讀(詩歌)──賞(意境 )──悟(情感)”的品讀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 讓學生了解《鄉愁》一詩以獨特的意象,嚴謹的結構,完善的形式抒發了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

    作者郵箱: wlz8204@163.com

    [《鄉愁》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鄉愁》的教案

    2.有關鄉愁的教案

    3.與鄉愁相約的美好

    4.鄉愁造句的例句

    5.鄉愁優秀教案

    6.鄉愁教學課件

    7.詩歌鄉愁作者

    8.與鄉愁有關的美文

    9.有關鄉愁的古詩詞

    10.感悟隨筆:約會鄉愁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爽爽福利影院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时 | 永久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亚洲成年网在线观看黄 |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噜 | 正在播放女人与久久品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