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燕
教學目標
1.了解散文詩的一般特點。
2.體會象征、比喻、擬人、反復等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3.體會課文的深刻含義,把握“海燕”形象。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誦,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內涵。
2.教學難點: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和研討點撥法相結合
課時:2節課
一、介紹作者引入
高爾基(1868-1936),俄國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他出生于木工家庭,四歲喪父,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備嘗了人間的苦難,親眼目睹了俄國勞動人民在沙皇統治下所遭受的種種壓迫和剝削,這就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豐富的題材。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劇本《小市民》。1901年,他因參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詩《海燕》就是他參加這次示威游行后寫的,他以這篇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紀無產階級的革命風暴。1906年,他的代表作《母親》發表了。在世界文學史上,它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開辟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的歷史時期。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這篇文章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激越的詩情贏得了讀者的喜愛,成為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讓我們一起走近這首充滿激情的時代奏曲,去感受凝結著高爾基敏銳藝術感悟力的“海燕”形象。(板書文題、作者)
二、解題
散文詩《海燕》是高爾基在1901年3月寫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為“海燕之歌”。當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章。
1.學生自讀全文,初步感知文章。查字典,疏解、積累字詞。
2.學生聽錄音范讀,思考:
(1)體會文章的朗讀感情處理,注意重音、停頓和語速。散文詩有什么特點?
散文詩的特點,有散文的形式,有詩的語言 語言凝煉 形象,優美
(2)海燕是一個是什么樣的形象?課文中贊美海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度?
渴望--迎接--熱情呼喚(革命者) 勇敢無畏,不懼怕暴風雨,呼喚暴風雨的到來,環境愈險惡,它愈堅定 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寫海燕本身,而是借海燕象征勇敢堅強、樂觀自信、富于獻身精神的無產階級先驅者。
(3)作者寫海鷗、海鴨、企鵝的目的何在?
襯托海燕的勇敢
(4)本文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孕育之時 海燕高翔 渴望暴風雨
逼近之時 海燕搏擊風浪迎接暴風雨
即將來臨 海燕反復呼喚暴風雨
四、深層探究
全班有表情的朗讀課文。小組討論探討下列問題:
1、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海燕--勇敢堅強、樂觀自信、富于獻身精神的無產階級先驅者。
海鷗、海鴨、企鵝--害怕革命要破壞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大海--廣大人們群眾的力量
暴風雨--席卷一切反動勢力的革命與風暴
烏云、狂風、雷聲、閃電--正在垂死掙扎的反動派
太陽--光明和勝利
2、本文如何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全文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排比、反復等多種修辭手法,語言精練、形象、優美,節奏感強,抒情性強
3、作者為什么多次大聲疾呼暴風雨的來臨,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總結
《海燕》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奏和流動感的油畫。他把詩和散文的特點結合起來,又表現出音樂美和繪畫美,文筆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本文最重要的寫作特色是象征手法的運用。象征作為文學創作中一種重要的表現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托義于物”。它能夠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說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而且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在今后的閱讀中,我們要仔細揣摩。
[海燕(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海燕高爾基教案
4.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5.海燕的教學課件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