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故 鄉
魯迅
學習重點:
1、有關字詞
2、中心思想
3、人物的肖像描寫及其作用
4、故鄉的"變"說明了什么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21年1月,《故鄉》反映的時代是廣大農民日益陷入深重災難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沒有改變農村的封建土地關系,農民仍然處于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中,同時辛亥革命后,帝國主義加快了對中國的侵略步伐,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洋貨充斥市場,破壞了我國農村自給自足的經濟基礎,造成了農民經濟的急速崩潰,加之中國軍閥連年混戰,苛捐雜稅,強搶豪奪,都一起向農民壓來,廣大農民被逼傾家蕩產,在政治上、經濟上、精神上遭受了極大的摧殘,形成了農村一片荒涼蕭條的景象。1919年12月魯迅曾從北京回故鄉紹興接家眷遷移北京居住,這次回鄉,他親眼目睹了家農村的衰敗景象和農民的痛苦生活,時隔一年后,便寫了《故鄉》這篇小說。
二、有關詞語
蕭索:荒涼,冷落。
家境:家庭情況。
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
如許:如此。
鄙夷:輕視,看不起。
輾轉:指身體翻來覆去。此指生活不安生,到處奔波。
恣睢:放縱,兇暴。
三、閱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歸納情節結構,列出要點提綱。
《故鄉》是一篇小說,采用的是第一人稱的寫法,注意"我"和作者不能劃等號。"我"也是虛構的人物要表達的是魯迅的思想觀點。本文寫了"我"回故鄉的所見、所聞、所感。線索是:
"我"回故鄉→"我"在故鄉→"我"離故鄉,情節簡單重點分明。
四、主題思想:
本文是中國人精神的反映,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殺,社會愚昧落后,貧窮的輪回,渴望純真的人與人的關系。總之,揭露了現實社會的腐朽與黑暗,希望有新的生活的強烈感情。
附板書:
時間:嚴寒的深冬
回故鄉╱原因: 賣屋搬家
【1-5】╲所見景象(蕭索)及心情(悲涼)
↓
到家那天(母子見面、回憶少年閏土、見楊二嫂)
在故鄉 ╱過了三四天:會見閏土
【6-77】╲又過了九天:動身啟程
↓
離故鄉 ╱船上談話
【78-88】╲"我"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本文寫了三個故鄉①記憶中的故鄉是鮮明美麗的②現實中的故鄉是蕭索荒涼的③理想中的故鄉是美麗的想象中的,不那么真實。
重大問題研討:
一、本文利用什么手法來突出主題的?對比。通過對比看出變化,由"變"提示出重大的社會主題。
(一)人物之"變"
閏土的變化
人物 外貌 動作語態 對"我"的態度 對生活的態度
少年閏土 健康壯實 有智有勇熱情純真 友好熱情 天真活潑無憂無慮
中年閏土 飽經風霜 遲鈍麻木苦不堪言 可悲的厚障壁 悲苦無奈寄希望于神靈
楊二嫂的變化
20年前:豆腐西施、安分守己
20年后:活像圓規、潑悍放肆、尖酸刻薄
(二)環境之"變"
記憶中的故鄉是鮮明美麗的,現實中的故鄉是蕭索荒涼的,理想中的故鄉是美麗的想象中的,不那么真實。
(三)"我"的心情之"變"(結合習題三)
對記憶的故鄉無限向往、無限懷念,對現實的故鄉無限悲涼、無限悵惘,理想的故鄉需要需要追求、需要創造。
二、人物性格分析
閏土:是生活在重壓下艱難地掙扎著的中國廣大勞苦大眾的代表。是辛苦麻木的人。
楊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代表。是辛苦恣睢的人。
"我":追求新生活,心懷希望的知識分子。是辛苦輾轉的人。
第三課時
教學步驟
學習小說的三要素:
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一、景物描寫的作用
1、第二段展示了故鄉的蕭條景象,是舊中國農村日益凋敝的真實寫照。此段景物描寫,既烘托了"我"的悲涼心情,又提示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統治給中國農村經濟帶來的災難。
2、第六段的景物描寫,寫出了"我"的老屋的破落,起著烘托人物悲涼心情的作用。
3、第十二段的景物描寫,展示了"我"記憶中美好故鄉的景色及少年閏土機智勇敢的形象,與眼前衰敗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故鄉的變化,啟發人們思考故鄉每況愈下、日趨破產的社會根源。
4、第八十八段的景物描寫,展示了對未來故鄉的美好憧憬,表現了"我"創造新生活的愿望。
二、議論的作用
1、第84段的議論,表達了我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悲憤。
2、第86段的議論,是對舊生活的否定,對新生活的向往。
3、第88段的議論,富有哲理性,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鼓舞,它告訴人們新的生活要靠奮斗。
三、關于小說中的"我"
有作者的影子,但不等同于作者。"我"飄泊在外,對故鄉一直懷著美好的回憶,看到故鄉的衰敗,冷漠的現實,深感悲哀與失望,但內心深處還是懷著對故鄉美好未來的憧憬。"我"對閏土懷有深厚的感情,表現了"我"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對等級觀念的否定。"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懷希望的知識分子形象。
特點總結(含板書設計)
運用對比、肖像描寫、語言描寫、景物描寫突出主題。
故 鄉
╱╲
記憶中的故鄉 ←對 比→ 現實中的故鄉
╱╲ ╱╲
人物 環境 環境 人物
╱╲ (鮮明美麗) (蕭索荒涼) ╱╲
↓ 楊二嫂(豆腐西施 像圓規)楊二嫂 ↓
閏土 安分守己) (潑悍放肆 閏土
(活潑剛強 (衰弱貧窮
純樸可愛) 木偶人)
↗
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
十七、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學習重點:
1、理解人與人的關系
2、理解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
性格的方法
3、巧妙的構思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人與人的關系是極其復雜的問題,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尤其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再加上銅臭就更難相處了。今天我們學習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看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何?
二、請學生閱讀課文,按小說的一般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給課文劃分結構。
(一)【1-4】 故事的開端--盼于勒
(二)【5-19】 故事的發展--贊于勒
(三)【20-47】故事的高潮--見于勒
(四)【48-49】故事的結局--躲于勒
三、體會文章的主題
這篇小說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是赤祼祼的金錢關系,同時表現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四、解詞
拮據:手頭緊,經濟景況不好。
棧橋:碼頭上延伸到海里的長橋,供放入旅客上下船和裝卸貨 物用。
煞白:面色極白,沒有血色。
五、關于主人公
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我"是線索人物,當然不是主人公,于勒也不是主人公,對于勒的描寫以側面描寫為主,他的命運只是構成情節的需要,是為刻畫主人公服務的。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文內容點撥:以情節發展為線索
1、開端:盼于勒。故事發生的地點,抓住瑣細小事,通過細節描寫,渲染菲利普夫婦拮據的家境,同時于勒的揮霍把家庭陷入困境。
2、發展:贊于勒。在這一部分里插敘于勒的過去和全家盼望他歸來的原因。于勒的兩封信改變了他在家中人心目中的形象,"流氓""壞蛋"變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又進一步成為"福星""唯一的希望"。于勒的信使老找不到對象的女兒也訂了婚,把于勒的形象一步步擴大,為下文于勒跌入社會底艙變為"恐怖"受詛咒,埋下伏筆,作好鋪墊。
3、高潮:見于勒。寫菲利普到哲爾賽島游玩的原因。以幽默諷刺的筆調,寫他們故作高雅,吃牡蠣的笑劇這是擺架子的高峰,也是他們不幸的開始,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作者已經把故事推向高潮。賣牡蠣的人竟是于勒--窮光蛋。多么希望不是事實,在驚疑之中向船長打聽,判斷得到了證實,至此,美好的幻覺全部破滅,爆發出了心頭的怒火,發出了謾罵和詛咒,情節的發展出現了戲劇性高潮。
結局:躲于勒。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的失望、沮喪心情,與剛上船時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菲利普一家躲避于勒國,改乘其他船回家。
以上從情節上分析,還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
1、 從原因到結果
2、 從期望到破滅
3、 從懸念到結局
附板書:
↗ 盼 贊 怕 躲
╱ ↑ ↑
菲利普夫婦 ↖錢↗
對于勒態度 ↓ ↓ ↘
原╲ 在美洲 不僅還錢 破產 可能回來
因 ↘嫌錢了 還要多給 無錢 花他們的錢
二、從小人物的生活辛酸分析:
姐姐沒對象
菲利普一家 拒吃請客飯↖ ↑ ↗自己做衣服
辛酸的生活--→ 錢
吃牡蠣情況↙↓↘哲爾賽旅游
↓ 買減價貨底
于勒的揮霍
三、人物性格分析:
1、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虛偽、唯利是圖、可恨又可憐)典型的小市民形象。虛榮、勢力,處處模仿上層人物,時時想爬到上流社會,鮮明的拜金相。一切以金錢為轉移,于勒身世的三次變化,菲利普對于勒的態度也變化了三次,前后對比,他們的小市民形象更充分的展現出來。
但夫婦二人性格又有不同,妻子比丈夫聰明有計,丈夫只是一句話,妻子對于勒的稱呼有時甜得發膩,當在游船上發現于勒是窮光蛋時,夫婦表現不同,丈夫內心驚恐,神態異常,語無倫次,只會向老婆討主意,妻子則遇亂不慌,果斷帶領全家人轉移"陣地",脫離"險區"。
于勒:資本主義社會的受害者和失敗者。生活在小職員家庭中,他從小染上了資產階級思想和惡習,是一個"行為不正,糟蹋錢"的浪蕩子,被驅逐到美洲,居然闊綽過一陣,但好景不長,后來破產,有家而不能歸,最后被收容在海輪上,靠賣牡蠣為生,過著豬狗般的生活,也值得同情,他的惡行和潦倒都是資本主義的產物。
"我"是菲利普夫婦的小兒子若瑟夫,作品中其他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從"我"的眼里看出的,對人物事件的感受、評論,都是從"我"的角度說出的。"我"是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在"我"的身上寄托著作者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
四、作者簡介
莫泊桑,法國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長篇小說最成功,被稱為長篇小說巨匠,長篇小說《人生》《漂亮朋友》,中篇小說《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重視情節布局,行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布置作業
十八、麥琪的禮物
歐亨利
學習重點:
1、小說的懸念
2、藝術上的巧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歌頌純美的愛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傳說,圣子耶穌誕生時從東方耶路撒冷給他送禮物有三個賢人,他們就叫麥琪。他們首創了圣誕節饋贈禮物的風俗,在西方人看來,圣誕禮物是最珍貴的。本文標題為《麥琪的禮物》以"麥琪的禮物"比喻德拉夫婦在圣誕節時互贈的禮物,作者說"他們就是麥琪"表達了對男女主人公純真圣潔的愛情的一種強烈贊美。
作者歐亨利,美國著名作家,一生創作了300篇短篇小說,代表作有《警察與贊美詩》《最后的藤葉》等等。《麥琪的禮物》也是其代表作。請閱讀。同時寫出這篇小說的故事梗概。
二、故事梗概
圣誕節就要到了,人們按風俗習慣總要互相饋贈禮物。這篇小說描述了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妻互相饋贈禮物的故事。他拮據的經濟條件使他們捉襟見襯,只能賣掉自己心愛的東西換取對方心愛的東西,結果妻子賣掉了美麗的長發,給丈夫買來了白金表鏈;而丈夫卻賣掉了祖傳金表,給妻子買來了向往已久的發梳,兩個珍貴的禮物均變成了無用的東西。
主題:愛是至高無上的。
三、研讀課文
了解其懸念和文章的結構
懸念:本小說之所以精彩引人,是因為作者在情節安排上一開始就給讀者以閱讀上的等待--懸念。德拉拿什么買禮物,將會買什么禮物?杰姆拿什么買禮物,將會買什么禮物?事情的結局是怎樣的?
人物: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德拉及其丈夫杰姆
德拉:有著讓希巴女皇的"珠寶和首飾相形見絀"的金發,可以想象她的美麗。她對貧苦平淡的生活心靜如水,也沒有表現自己的騷動。小說描寫她無錢為丈夫買禮物的焦灼心情,她上街賣發買表鏈的急迫,回家后為了不讓丈夫難過而精心修飾短發。這一切都深刻細膩地表現了她深厚誠摯的愛情,一頭秀發美麗至極,但為了純潔的愛情,她不惜一切,斷然賣掉,買了金表鏈。
杰姆:小說正面描寫不多,作者對她沒有細膩的刻畫,只是用"很消瘦,非常嚴肅"稍加潤色,他為了純潔的愛情也傾其所有,賣掉了祖傳金表,以及回家后一系列的言行,都表現了他是一位體貼妻子,純真善良的男人。
情節:小說開始作者反復強調和講述德拉數"一塊八角七分錢"然后用"房租、信箱、電鈴、明片"等細節描寫,突出他們家庭的窮困。
不惜一切 圣誕節
德拉(美麗秀發)---→剪掉美發-→換金表鏈-→杰姆(無表)
↑↓ 圣誕節 ↓↑愛
杰姆(祖傳金表)---→賣掉金表-→買來發梳-→德拉(無發)
傾其所有
特點:
1、精巧構思:懸念、巧合
2、豐富的細節描寫
3、幽默風趣的語言
19、范進中舉
吳敬梓
學習重點:
1、 了解古代的科舉
2、 感知藝術形象
3、 欣賞諷刺藝術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在封建科舉時代流傳有這么一句話"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吳敬梓筆下的范進正是如此。他寒窗苦讀,直到埀老才中了舉人,不想竟歡喜瘋了,可見參加科舉、黃榜得中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今天我們學習《范進中舉》這一課,看范進的成名過程,了解范進醉心功名的丑態,欣賞作家的諷刺藝術。
二、關于科舉
封建科舉制度始于隋唐,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分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考試。
1、 院試:也稱童試,由縣府、省主持地,及格者稱為生員,
也就是俗說的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
2、鄉試:每三年在各省城一次,又稱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舉行所以又稱"秋闈"。由皇帝派官主持,參加鄉試的必須是秀才,但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回舉行的科考,鄉試考中后稱為"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3、會試:在鄉試后的第二年春天二月舉行,由禮部主持,所以又稱"禮闈""春闈",會試在禮部舉行,參加會試的必須是舉人,取中后稱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4、殿試:由皇帝在宮中大殿親自主持,參加殿試的必須是貢士,取中后稱為"進士",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科舉的內容,明朝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某個文句為題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措詞要用古人口氣,字數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用排比對偶同。這種考試嚴重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維和思想,而且只有走科舉道路,才能獲得功名利祿,對知識分子毒害相當大。
三、《儒林外史》及吳敬梓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諷刺小說,共55回。所謂"儒林"因舊時稱讀書人為儒生,"儒林"即指讀書人這個階層。所謂"外史"是與"正史"相對而言的,是記載那些沒有寫入正史的不堪稱道的軼事的。所謂"章回"體是長篇小說的一種體裁,全書分若干回,每回都列有標題,大都為一對仗句,用以概括本回的主要內容。《儒林外史》描寫的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生活及精神狀態,記載他們的種種丑行。
作者吳敬梓,敬梓是名,敏軒是字,粒民是號,晚年又號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1701─1754)安徽全椒縣人,清代小說家。吳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熱衷科舉,考取秀才但也未曾中舉,考場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貧變化,在與鄉紳官僚交往過程中,逐漸看透了他們的的丑惡靈魂,使他對現實,尤其對科舉制度有了較深刻的認識。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的真人真事作影子,為了避免受到迫害,他故意把故事背景寫成明朝。
四、有關字詞
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試考取縣學為進學。并因此被稱作秀才或相公。
屠戶:宰殺牲口的人。
權變:臨時變通一下。
作揖:舊時拱手行禮。
不省人事:不明白人事。省:明白。
高中(zhòng ):指中舉。
商酌:商量。
報錄:報事。
鄉紳:舊時稱地方上有勢力有功名的人
管待:款待
久仰:客氣話,仰慕已久。
門生:弟子,學生。
一封:一包。
五、課文內容故事梗概:
1、范進進學圓回家,丈人胡屠戶來慶賀,把范進奚落一番,教訓一頓,范進只是唯唯連聲。
2、范進想去鄉試向丈人借盤費,又被胡屠戶罵個狗血噴頭。范進執意要去,瞞著丈人考試回來,家里已經餓了兩三天了,又挨了胡屠戶的一頓罵。
3、出榜那天,家里沒有早飯米,母親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范進只得抱了一只生蛋雞到集市上去賣。報錄的人來報范進中舉,鄰居找他回來,范進一看報帖,喜得發了瘋。
4、眾人議論給范進看病的方法,有人提出找他平時最怕的人打他的嘴巴,胡屠戶在眾人的勸說下,壯著膽子打了范進一個嘴巴,治好了他的瘋病。
5、范進回家后,張鄉紳來拜會他,送給他銀子和房子。
6、范進送了幾兩銀子給胡屠戶,胡屠戶千恩萬謝笑迷迷地去了。
課文標題為"范進中舉",可以說"中舉"為范進一生中的重大轉折點。中舉前后他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判若兩人,課文按故事情節的發展,以中舉為界可以劃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一2】:范進中舉前窮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第二部分【3一12】寫范進中舉后喜得發瘋及其社會地位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文內容分析:
1、第一部分【1一2】:范進中舉前窮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①家境貧寒。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經常挨餓"老人家每日小飯菜,想也難過""自從進了你家門,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向丈人借盤費,報帖來前沒有早飯米,母親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抱只下蛋雞到集市上去賣。
②社會地位卑微。范進考中了秀才,丈人還教訓他,奚落他是個"現世寶",對這些"范進只是唯唯連聲"借盤費時罵個狗血噴頭"一中啐在臉上""癩蝦蟆想吃天鵝肉""尖嘴猴腮""不三不四""考取秀才是宗師看你可憐才送與你的"面對胡屠戶的辱罵范進不敢回一句嘴。胡屠戶只不過是個殺豬的,對中了秀才的范進要罵便 罵,想訓就訓。范進在社會上還有何地位可言?另外,范進如此貧寒,竟沒有一個人同情他、接濟他。
第二部分:【3一12】寫范進中舉后喜得發瘋及其社會地位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①范進一生熱衷科舉,追求功名利祿,為什么得知真的中了舉后卻發瘋了?課文是如何描寫他的瘋態的?
范進一生熱衷科舉,追求功名利祿,達到如癡如狂、不顧一切的地步,但他大半輩子屢試不中,窮困落魄,家境貧寒,忍饑挨餓,受人辱罵,幾乎到了絕望的地步,所以一旦中舉,功名利祿突如其來,苦苦追求了一輩子的夢想突然實現,這種強烈的思想意識上的反差使范進一下子驚喜得反映不過來,理智失去了控制,先是"往后跌倒,牙關緊咬,不省人事"繼而拍手大笑,向外瘋跑。范進中舉喜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課文第五段,描寫范進的瘋態,先寫昏厥,不省人事;次寫瘋跑,嚇人一跳;三寫跌倒,一腳踹在泥塘里;四寫瘋跑上集,鞋都 掉了一只。貫穿瘋態始終的是他拍手自笑,重復一句話"噫,好了!我中了!"再輔以披頭散發,滿臉污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形象描寫,把范進中舉因喜而瘋的丑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②范進中舉前家境貧寒,社會地位卑微,而中舉的報帖猶如平地一聲雷,不但喜瘋了范進,也驚動了眾人,課文通過胡屠戶、眾鄉鄰、張鄉紳對范進的態度的變化來表現因中舉而給范進帶來了巨大變化。
A、胡屠戶一反常態,對范進極力恭維奉承。拿七八斤肉,四五千錢來慶祝。"天上的星宿""才學高品貌好"給范進扯衣皺"老爺回來了"中舉后的范進在胡屠戶眼里再也不是"尖嘴猴腮"的"現世寶"而是才貌雙全、地位顯赫、使他增光后半世有依靠的賢婿老爺。
B、眾鄉鄰不請自來。對范進主動關心,范進中舉前忍饑挨餓無人接濟,中舉后主動關心,極力幫忙。報錄人來了,范進不在家,有人主動去找,瘋時,主動跟著,給范進拾鞋,主動商量治瘋病的方法,主動拿雞蛋的、背斗米的、捉兩只雞的、搬桌子的,這些鄉鄰之所以關心范進,是因為中舉后的范進在他們眼里再不是窮書生,而是有權勢的老爺了。
C、張靜齋假冒兄弟。對范進極力拉攏。張鄉紳早已中舉,又做過一任知縣,家中富有,對中舉前的范進不屑一顧,中舉后裝得像是才認識似的。寫好大紅帖親自坐轎來訪,主動和范進攀親。"親切的世兄弟""如至親骨肉一般"不僅送了銀子還送了房子。張舉人為什么對范進這般親切,就因為范進中舉后地位和他相仿,把范進拉攏住了,他就可以攀附范進的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可以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勢力。他們可以相互勾結欺壓百姓了。
課文就這樣通過范進在別人眼中地位的變化,表現范進中舉前后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的。
第三課時
教學步驟:
一、人物形象分析
1、范進。是西本文著力描寫的中心人物。他是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輩子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中了舉人,他中舉前,窮得揭不開鍋,鄰里沒有一個人接濟他的,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視,岳父也可以任意辱罵他,他中了秀才,社會地位有所改變,可是胡屠戶對他的態度仍是十分粗野和傲慢,臭罵他、訓斥他,他總是習慣地"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
范進中了舉,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幾十年的貧困屈辱一旦過去,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一旦出現,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一旦改變,使他驚喜得發了瘋,那可憎可笑的瘋態形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范進的喜瘋病被胡屠戶的一打一罵治好后,他回憶瘋顛的情形,別的都"昏昏沉沉"記不清,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課文刻畫范進這個人物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尖銳的抨擊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是典型的"丑"。
2、胡屠戶。是作者著意刻畫的一個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形象。中舉前的范進被他稱為"現世寶"受他的訓斥、教導,向他借盤費被他罵個狗血噴頭。范進中舉后,他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送肉送錢作賀禮,稱范進為"賢婿老爺""才學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截然不同的兩副嘴臉,充分表現了胡屠戶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性格。
3、張靜齋。是作者刻畫的次要人物。為了更有力地說明范進中舉后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活畫了這個舉人老爺的威風,他一見范進中舉的題名錄,當天就來拉攏。開口"親切的世兄弟"閉口"如至親骨肉一般"送銀子送房子,他結交新貴,為的是攀附范進的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二、主題思想
課文圍繞"范進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描述了范進等人的種種丑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鞭撻了封建社會的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人情世態。
三、寫作特點
1、用人物的語言刻畫人物的性格(范進、胡屠戶、張靜齋)
2、運用夸張對比的地手法進行諷刺。
范進喜得發瘋是夸張的手法,但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的古人中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是會有實情的。因而是真實可信的。作品根據現實生活加以夸張的描寫,具有辛辣的諷刺效果。
對比手法主要運用于胡屠戶這個人物,在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
四、布置作業
附板書:
前 中舉 后
每日小飯菜不知豬油味 拿蛋送酒的背米捉雞的
餓了兩三天兩眼看不見 搬桌送椅的想法治病的
鄉試無盤費現世寶 稱兄連誼的送銀贈房的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才學高品貌好天上星宿
對比
(強烈諷刺)
20、不朽的失眠
張曉風
學習重點:
1、人物的心理刻畫和景物描寫緊密結合
2、人物觸景生情、因情入景
3、張繼的一夜無眠最終有了《楓橋夜泊》不朽的詩章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想像是寫作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們現代的人是如何知道古人想什么,靠的是想像。現代作家張曉風跨越千年的時空,為讀者撰寫了《不朽的失眠》這樣一個故事,請同學們朗讀,仔細思考看作者究竟是想說什么。
二、學生朗讀課文
1、有關字詞
沮喪:灰心失望
輕疾:輕快迅疾
嚙噬:咬
凸現:分明的顯現
襯底:陪襯底子
貼綴:粘貼點綴
意興闌珊:興致將盡
2、標題:由落榜的失眠寫出了不朽的詩篇
三、理清課文線索
羞愧沮喪--憂傷失意--驗傷寫詩
四、課文結構
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分三部分
(一)、【1-2】寫張繼落榜羞愧沮喪
(二)、【3-15】張繼夜宿蘇州憂傷之中寫下了《楓橋夜泊》
1、(3至9)夜晚在蘇州江畔萬分憂傷,后來為自己驗傷。 2、(10至15)眼前深秋夜景激起了張繼的共鳴寫下名詩。
(三)、【16-17】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主題:
一時人生的得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和快樂,而藝術的永恒才是不朽的,值得人們為之追求。
特點:
人物的心理刻畫和景物描寫緊密結合
內容研討:
一、第一二段的內容是寫什么?寫張繼落榜和他的心情。
二、考不上才是天下皆知,為何?感到無比的羞愧沮喪。
三、第七段修辭手法?張繼的心情?
比喻修辭。以勁風中的殘燈自比,表達了自己雖然竭盡全力卻落個落榜的結果而極度憂傷的心情。
四、第十段描寫了怎樣的景物?有何作用?
月亮西斜,意興闌珊,暗淡,烏鴉啼叫,粗嘎嘶啞;霜結千草,星星零絕凄絕。寫的是船上的感受,一片暗淡凄清陰涼的景象。襯托張繼極度憂傷的心情。
五、最后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高度贊揚了張繼的好詩《楓橋夜泊》,表達了作者的看法,揭示了主題。
張繼在這次科考中失敗了,回家的路上自然是一路落寞,夜不成眠,放肆憂傷,真情一發,即成千古絕唱。后來在唐朝天寶十二年(753)考中進士,但后來的詩都沒有《楓橋夜泊》著名。
附板書:
羞愧沮喪--→憂 傷 失 意--→驗 傷 寫 詩
科舉落榜 瓊林宴上無一角度次 月落烏啼霜結千草
來到蘇州又觸動愁情 江楓漁火對愁難眠
夜深人靜而放肆憂傷 夜半鐘聲撞擊心坎
徹夜未眠 徹夜未眠不朽詩章
記住: 藝術是永恒的
[《故鄉》《我的叔叔于勒》《麥琪的禮物》《范進中舉》《不朽的失眠》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范進中舉教案模板
3.《范進中舉》課件
5.范進中舉的閱讀答案
10.我的叔叔于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