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掃清字詞障礙,積累好詞佳句
2、學習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3、學習抓住景物特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對環境作具體、真切的描寫的寫法
4、理清文章結構,理解文章主題
一、 導語:
在我國漫長的文化長河中有許多文豪給我們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魯迅就是其中偉大中的一位。有哪些同學能將你所了解魯迅的一切和同學交流一下。
魯迅: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姓周,名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魯迅讀書的地方。
本文選自《朝花夕拾》
二、 預習、要求:
分別出寫百草園和寫三味書屋兩部分的其止,找出過度段。
三、 第一部分內容分析:
1、 請學生復讀第一部分,讀完后合上書,思考: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生活片段?---雪地捕鳥,美女蛇的故事
分析:7、8節,請學生朗讀
2、 誰能說說如何在雪地捕鳥?
---把關鍵詞劃出來: 掃開……支……撒……系……牽……看……拉……罩這些動詞準確而生動地記敘了捕鳥的全過程。
3、 捕鳥的成果如何?
---不好。性子太急:“我卻不大能用,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只”。寫這些說明了什么?
---說明孩子捕鳥,樂在“捕”不在“鳥”--在于捕之有趣,不在于鳥之多少。
4、 寫捕鳥活動就是為了說明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無窮樂趣。從結構上說,暗暗地呼應了開頭“樂園”
5、 寫百草園的生活除了“我”“閏土父親”外,還有誰?
---長媽媽。
她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這是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民間傳說,誰能來講一講?
寫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這個故事符合兒童喜愛驚險故事的心理,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感,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Δ 誰能再講一個關于蛇的傳說。
6、 回憶童年生活,為什么回憶百草園?
---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說百草園是樂園除了雪地捕鳥和美女蛇的傳說增添趣味外,還體現在哪?
---寫景精彩
怎么寫景?
---用了一個特殊句式:不必是……有不必說……單是……
作用?--更突出了百草園具有無限趣味,既然“單是”所指這一點,已經趣味無窮,也就使人感到園中的樂趣到處皆是了。
請同學用這個句式造句。
寫了哪些景物?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景物:顏色:碧綠、紫紅、黃
聲音:長吟、低唱、彈琴、啪
形狀:高大、肥胖、輕捷
視覺
排比:
修辭: 比喻:
擬人:
---不必說:菜畦 石井欄 高大
也不必說:鳴蟬 黃蜂 叫天子
:
單是: 泥墻根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有烏 木蓮 覆盆子
---先寫動物,后寫植物,而且還寫了兒童“我”的活動。
課文是從一個孩子的眼光來描寫景物的,我們不難看出童年時代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從哪些地方能體現出來)
---從他用手按住?的脊梁看煙霧從后竅噴出的神態到接連不斷地拔起?的動作,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個貪玩、淘氣、逗人喜愛的孩子。
小結:
第一部分從見到的景物,聽到的故事,捕鳥的活動等三個方面具體記敘百草園給“我”的樂趣。
第二課時
一、 他即將結束在百草園的生活,要去私塾讀書,他是怎么想的?
---三個也許,他在反復揣測,可見他對百草園是多么的留念。
二、 作者筆下的百草園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筆下的三味書屋也同樣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
1、 三味書屋的布置及規矩怎樣?(略)
---寥,數語描述了竹門、扁、梅花鹿等。時隔數年,魯迅對三味書屋還十分熟悉,可見他對書屋還是有感情的。
2、 怎樣描述先生?滲透著作者怎樣的感情?(作者對先生是怎樣的態度)
---從先生答禮的態度(和諧);先生的外貌,我對先生的了解及態度。從作者對先生的描述,可知對先生是十分敬重的。
3、 敘寫提問“怪哉”一事,從童年魯迅來說,本是孩子出于求知和好奇,但是先生不作回答,是因為先生只要讀書,不應多問不必要的問題,這是當時私塾教育的一種教學思想。
4、 你怎么看待當時的私塾教育?
---不允許學生問課外其他書的問題,可見私塾這種封建教育形式挫傷了學生求知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了封建教育思想對兒童發展的束縛。
5、 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了私塾教育的不合理?
---(1)三味書屋后面的園,這不如百草園多彩有趣,學生卻同樣玩得有姿有味,從而反襯了三味書屋里呆板、枯燥的生活。
(2)放開喉嚨讀艱澀難懂的書。
(3)童年的路學趁老師讀書入迷時,在座位上描繡像。也反映了私塾教育給學生自由活動的天地是狹隘的,嚴重束縛了學生自由、健康、全面的發展
6、 那么,魯迅對三味書屋的學習是不是就抵觸呢?
---不抵觸。他對讀書、習字,對課還是感興趣的,還是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的。
從哪可以看出:
---“我”的勤奮好學博得了先生的好感,給我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寫魯迅的勤奮好學,可以看出他對學習還是有興趣的。
7、 有人認為,百草園是樂園,三味書屋是苦屋,你贊同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贊同百草園是樂園
不贊同三味書屋是苦屋
---除了學習,孩子們同樣有玩的樂趣:三味書屋后面的園,遠不如百草園多彩有趣,學生卻同樣玩得有滋有味,爬上花壇折睹梅花;梅花樹上尋蟬蛻;捉了蒼蠅喂螞蟻,師生朗讀的情景在童年的魯迅心里只覺得好玩,趁老師讀書入迷時,在座位撒謊功能描繡像………這些表明三味書屋中還是有一些樂趣的。
小結:
魯迅在三味書屋學習七年,作者通過幾個片段,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側面,這里的學習生活單調、枯燥,而書屋后面的小園、師生朗讀的情景、指甲上做游戲、畫畫兒都給童年魯迅帶來樂趣。
總之,作者用三味書屋的生活來反襯百草園的多彩有趣,這種寫法叫對比。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