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珠和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琦君及其散文特點。

        2.引導學生細心品味所引詩文的含意。

        能力目標

        透過字面含義,揣摩文句的深厚情感,提高散文的閱讀能力。

        德育目標

    感受“淚”的深刻含義,熱愛生活,體驗人間真情,努力編織一個愛的世界。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細膩、真率的情感,欣賞清麗優美、富于含義的語言。

        2.體味作者對憂患與苦痛、親情與人生的探詢、評判。

    3.背誦課文中引用的詩句、名言。

    教學難點

    品味文中各種淚水中包蘊的豐富情感,體味作者對憂患與苦痛、親情與人生的探詢和評判。

    教學方法   

        1.誦讀鑒賞法。練習誦讀,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討論點撥相結合。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但學生的生活體驗因人而異,有淺有深。在研析重點語句時,可讓他們展開充分的討論,各抒己見。

       教具準備    

    1.錄音機及朗讀帶。

       2.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少年不識愁滋味”,盡管你們也都曾有流淚的經歷,但我敢說你們也只是“一抹了之”吧。然而文人騷客卻不止于此,他們不僅給淚水貫以“珍珠淚”“相思淚”的美名,而且能透過晶瑩的淚水悟得人間貴有真情的真諦,更能探詢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這樣的佳作,即臺灣作家琦君的《淚珠與珍珠》。

    二、作家介紹

    出示投影: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縣。杭州浙江大學中文系畢業。琦君的文 學創作主要在小說、散文兩類,曾獲中山文藝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杜花雨》《紅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等都是作者膾炙人口的作品。

      琦君的散文風格,以溫潤素雅著稱。猶如雨后木樨花所散發的淡淡幽香,在平常無奇中含蘊至理,在清逸樸實中見出秀美。文章內容與結構往往具有化整為零的特色。單篇記述人物的一個生活片斷抑或一縷情思,以從中探視其性格的一個側面;但是若將各篇結集起來,又可以描畫出人物的概括輪廓。琦君寫作散文還擅用小說筆法,準確細膩地掌握住人物的形貌、心理特征。作者能透過人物的肢體、語言,寫其內心律動;也能抓住角色的神韻情態,對比出復雜微妙的個性。鄭明蜊在《談琦君的散文》中寫道:“潘琦君的散文,無論寫人、寫事、寫物,都在平常無奇中含蘊至理,在清淡樸實中見出秀美;她的散文,不是濃妝艷抹的貴婦,也不是粗服亂頭的村俚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這段話也最能道出琦君溫潤婉約的寫作風格。

      三、具體研習

      1.播放錄音,學生認真聽讀。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準確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師指導學生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課文前五段中幾個引文的含義是什么?這幾個引文之間的層次關系如何?作者有怎樣的人生感觸?

      討論、點撥后明確:馬區夫人:“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意在說明人隨著閱歷的增加會對人生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會。

      謝冰心:“雨后的青山,好像淚洗過的良心。”“雨后的青山是有顏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著、看不見的。聰明的作者,卻拿抽象的良心,來比擬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極了。”一個人應當有著自己真實的人生體驗,并且越真誠越好。

      自居易:“莫染紅絲線,徒夸好顏色。我有雙淚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爐火,炎氣徒相逼。我有兩鬟霜,知君銷不得。”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杜甫:“奠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刻骨銘心的痛楚是一個人經灑磨難以后的收獲。

      幾個引文之間層層遞進,寫出作者對淚水由淺入深的理解。隨著歲月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便懂得:人生必于憂患備嘗之余,才能理解淚水蘊含的深刻含義。

      2.紙上得來終覺淺,在文章的第6~10段中,作者又寫了在自身生活中感受過什么樣的“淚水”?又悟到了什么? 

       明確:(1)丈夫與親人相見欲哭無淚的痛苦。(2)母子、母女對于親情欲訴不能的眼淚。從自己對兒子的情感中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的情感。這對人生又有了高一層的領悟。所以說:“眼 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3)從牡蠣造珠這件事中,感悟到:生命在奮斗歷程中是多么艱苦。 這一粒珍珠是牡蠣為了生存而落下的艱辛之淚。

       3.從文章的前一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已從淚水中探詢到人間親情的真諦,也已體悟到人  生的境界。那為什么文章還要寫“觀音流淚”“基督徒涕淚交流”的情景呢?

       明確:“觀音流淚”是因為愿為世人負擔所有的痛苦與罪孽,愿為天下蒼生幸福平安而落  淚。這是一種愛之真切的淚,是一種神圣的、幸福的淚。基督徒是為耶穌為背負人間罪惡釘死在十字架上而流下的最最純潔真摯的淚水,是一種感恩之心的激動的淚水。在這里淚水已遠遠超過了人間個人親情,是一種普天之愛,至高無上的淚水。同時作者對人生的領悟達到了最高境界,主題也隨著升華了。

       4.文章題目為“淚珠與珍珠”,可文中很少談到“珍珠”,那“淚珠”與“珍珠”到底有怎樣的關系,你是怎樣認識的?

        學生討論后自由發言。

        學生甲:淚水均是人間真情的一種表達方式,理解了淚水,便更能理解生活,真切領悟人生真諦,這份收獲如同珍珠一樣貴重。

    學生乙:每經過一次對淚水的感悟,自己洞識生活的能力便增進一步,從這個意義上說,給人啟示的淚珠如同珍珠一樣寶貴。

    學生丙:文末談到的觀音淚以及基督教徒的感激之淚并非為自我而流,而是為仁愛而流,為大眾而流,為真誠而流,所以,它有如珍珠一樣的珍貴。

        學生丁:珍珠貴重亦有價,純潔真摯的淚珠凝聚的情義卻無價。

        5.琦君是1949年到臺灣的。她曾說:“來到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在文章中這分情感是怎樣體現的?

        學生思考后明確:家園故土成了作者的夢中情懷。文中字里行間流露了對校園生活的回憶,對老師、親人的思念,可見作者是在追憶當年在大陸的美好年華,尋找那失落的根。這種思鄉懷人之情是借助淚水表達的。不僅如此,文章還借助淚水表達作者對憂患與苦痛、親情與人生的探詢、評判。

        6.談談本文最主要的藝術特點。

        學生自由談,可有以下要點:(1)小中見大的抒情手法。在課文中,一句話、一首詩、一個故事、一滴眼淚都引起了作者的遐思,浮想聯翩。(2)巧妙引用古詩文,增加了表達效果。(3)文章題目中有“珍珠”,而文中很少提及,作者只是從種種不同“類型”的淚水,來演繹“珍珠”的內涵。文章寫得含蓄蘊藉。 

        四、完成課后思考練習題   

        五、布置作業    

        1.任選一句文中的引文,談談自己的理解。 

        2.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你對此有異議嗎?請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來談談。

        板書設計

     

     

    [淚珠和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語文《那一串記憶的珍珠》教案

    4.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5.珍珠鳥教案精選

    6.課文珍珠泉教案

    7.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8.教學設計和教案模板

    9.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片 | 中文字幕制服亚洲另类 |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2 | 亚洲好看的AV片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