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田園交響樂教案設計(魯人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8-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2.欣賞本文所描述的音樂形象。

    3.學習描述音樂形象的手法,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習描述音樂形象的手法,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一、介紹交響樂的有關知識

    1、交響樂的結構

    交響樂,是指一種以奏鳴曲的結構寫作,由管弦樂演奏的多樂章的器樂曲。通常包含獨立的、以奏鳴曲的結構統一起來的四個樂章。

    交響樂各樂章的體裁,大致分為:

    第一樂章為快板的奏鳴曲式(Sonata form)。

    第二樂章是慢板(Lento)樂章。

    第三樂章為小步舞曲。第四樂章大都以回旋曲式、奏鳴曲式或變奏曲式作成,是快板的壯麗終曲,通常以第一樂章的主調作成。

    2、貝多芬與《田園交響樂》

    F大調 第六號交響曲 《田園》大約完成于1808年,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親自命名為《田園交響曲》,是貝多芬九首交響樂作品中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的作品。這部作品1808年在維也納首演,由貝多芬親自指揮,在首演節目單上,他寫到:"鄉村生活的回憶,寫情多于寫景"。整部作品細膩動人,樸實無華,寧靜而安逸,與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同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作品共分五個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表達了"初到鄉村時的愉快感受",充滿著濃郁而清新的鄉間氣氛,使人們感受到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悅心情。  

    學生結合自身經驗談談有關交響樂的知識。 

    第二樂章,很快的行板,描寫的是"溪邊小景"。這是一個描寫靜觀默想的樂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現的第一主題顯得悠揚而且明亮、清澈。

    第三樂章,快板,"鄉村歡樂的集會",詼諧曲。這個樂章的主題是如牧笛風格的旋律,單純活潑,表現了歡笑的鄉民來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第四樂章,快板,"暴風雨"。這一樂章中,雷雨由遠而近,狂風驟起、雷電交加、大雨傾盆,整個大自然籠罩在恐怖的氣氛中。

    第五樂章,小快板,"牧歌,暴風雨過后歡樂和感激的心情"。樂章主題恬靜開闊,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現了雨過天晴之后的美景。

    三、作者簡介

    喬治桑,法國女小說家。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1876年6月7日逝世。喬治桑屬于最早反映工人和農民生活的歐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繪細膩,文字清麗流暢,風格委婉親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早期作品為激情小說,《安蒂亞娜》《華倫蒂娜》《萊莉亞》等。

    第二階段作品為空想社會主義小說,《木工小史》、《康素愛蘿》、《安吉堡的磨工》等。

    第三階段作品為田園小說,《魔沼》《棄兒弗朗索瓦》和《小法岱特》。田園小說以抒情見長,善于描繪大自然綺麗的風光,渲染農村的靜謐氣氛,具有濃郁的浪漫色彩。

    第四階段作品為傳奇小說,《金色樹林的美男子》。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全篇。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聆聽 干燥 穹頂 墜入 和煦 強勁 靜穆 羽翼 涌現 焦躁 堵塞 垂顧

    墮入 懸崖峭壁  凜冽 嶙峋 窒息 滾燙 疲憊 包裹

    指定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能夠聲情并茂。

    五、教師引導,學生分工合作,分組討論幾個思考題:

    1、作者在文章開頭這樣說道:這是在聆聽貝多芬這部偉大的交響樂時我所看到的。那么,在文章中,作者都看到了哪些東西?

    看到的內容:

    平原,天空,光線,夜晚的黑暗,云層;如帶羽翼的陰暗方陣,狂風暴雨,懸崖峭壁;藍色的星星,熊熊火焰,柔軟的云,天幕。

    明確:這可以看作是作者聆聽音樂時想象和聯想出來的田園風光。

    2、這篇文章可以根據什么標準來進行層次的劃分?

    第一層:1-11節,迷茫的追求;第二層:12-20節,艱難的抗爭;第三層:21-23節,勝利的到來。

    (也可以將21、22節獨立成為第三層,主要內容為-黑暗中的希望。)  

    學生欣賞《田園交響樂》第四樂章--“暴風雨”

    利用晨讀時間,為學生播放喬治桑的散文《冬天之美》。營造一個美妙的藝術氛圍,使學生迅速融入進課文的學習中去。 

    3、作者在聆聽這部交響樂時的心情有什么變化?你能由此說一說文章的主旨嗎?

    第一層:疲勞不堪,害怕,急迫,疲于奔命,孤獨無依。

    第二層:焦躁不安,憂懼交加,灰心喪氣,勇氣,放心,開始斗爭。

    第三層:疲憊無力,幸福。

    小結:本文的主旨意在歌頌勇于與命運抗爭,并最終戰勝命運之神的強者形象。如文中出現的點題之筆:勇敢的戰斗吧!我歇息之后的和平與我的天空的榮光只屬于強者。……來吧,我的強者!

    如有時間,可以為學生播放《音樂巨人貝多芬》的錄音。

    4、這篇文章描寫音樂的手法和《琵琶行》有什么不同?

    《琵琶行》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聲喻聲。把抽象的音樂刻畫成具體可感的實物。此外,雙聲疊韻詞的大量選用,也加強了音樂性和節奏感。

    本文主要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把無形的音樂化為可視的形象,積極調動讀者的視覺、觸覺和聽覺,在平原、天空、光纖、飛鳥、暴風雨等音樂形象中,感受那交響樂旋律的發展變化。環境的渲染和襯托,與音樂主體形象“我”的描摹,使景情高度融合,從而表現出交響樂強烈的藝術魅力。

    七、學習這幾種手法,寫一篇藝術隨筆。討論思考

    板書設計:

      第一層:1-11節,迷茫的追求;

    我    第二層:12-20節,艱難的抗爭;      歌頌戰勝命運的強者

    第三層:21-23節,幸福的到來。

     

    [貝多芬田園交響樂教案設計(魯人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4.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5.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6.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7.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8.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9.《祝福》魯迅教案設計

    10.高一數學教案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不卡观看 | 五月丁香久久综合网站 |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