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挨打》教案(粵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導入新課】

    《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大家談《紅樓夢》的人物、情節、語言等。(老師談大家心中的《紅樓夢》的情節、人物,引起學生的興趣。)“寶玉是一個似癡如狂的人,并集眾寵于一身,他怎么挨打呢?

    《紅樓夢》以日常生活作為藝術的表現對象,用現實主義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日常生活中的波瀾起伏,這部不以驚險情節見長的古典小說經久不衰,其藝術成就及思想價值均達到了我國古典小說的極致。今天我們就以小說中的“寶玉挨打”的片斷為例,體味這種情節波瀾的設計之妙。

    二【課外拓展】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紅樓夢》    曹雪芹(后40回為高鶚所續。)

    《三國演義》  羅貫中

    《水滸傳》    施耐庵

    《西游記》    吳承恩

    三【作者與背景介紹】

     1、作者簡介: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經歷了曹家由興衰到衰敗的過程,早年過著豪華的公子生活,晚年卻窮愁潦倒,賣畫度日,生活于貧困之中。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變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經歷,對社會上種種黑暗產生了不滿,這就為創作《紅樓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紅樓夢》寫于曹雪芹凄涼困苦的晚年,創作過程十分艱苦,“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可惜沒有完稿,就因幼子天折,感傷成疾,還不到五十歲,就在貧病交迫中擱筆長逝了,死后,留下的只是琴劍在壁“新婦飄零”連他的手稿也無人整理,幾個好友草草地殯葬了這位偉大的作家。

     2、《紅樓夢》的思想內容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在我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書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腐朽本質,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發展趨勢。

    《紅樓夢》出現于所謂的“乾隆盛世”這時期,表面看來,太平無事,但骨子里的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曹雪芹敏銳地感到時代風雨的來臨,在自己豐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作這部不朽的巨著,全面百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特征!都t樓夢》描寫的不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的愛情故事,而是寫封建貴族的青年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和婚姻悲劇。其巨大意義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寫這個愛情悲劇,而是以這個戀愛、婚姻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其中又以賈府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會后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務的批判,使讀者預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滅的命運。同時小說還通過對貴族叛逆者的歌頌,表達了朦朧的理想。在我國文學只上,還沒有一部作品能愛情的悲劇寫得象《紅樓夢》那樣富有激動人心的力量;也沒有一部作品能象那樣把愛情悲劇的社會根原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從而對封建社會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四【鑒賞】

    1、    吳功正先生講到《紅樓夢》情節設計的特色時,曾將起伏跌宕的情節論為三態:一是'潛流暗滾',矛盾的積聚時期,表面看似平靜的水面,實際上內中包含著沖突和斗爭的潛流;二是'驚濤大作',對立雙方矛盾沖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與內在都以非常的形態出現;三是'余波漣漪',沖突過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紋蕩漾,進一步深化矛盾,為下一輪沖突埋下伏筆.其中'寶玉挨打'這一片斷就充分體現了這個特點,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樣具體體現的?

    答:

    全文分三部分,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寶玉挨打,以賈政與王夫人,賈母之間的沖突為主;三是打后其他人的反應.分兩部分也可,一是提前交待起因;二是寶玉挨打后眾人的反應,近距離反應以王夫人,賈母為代表,遠距離反應以薛寶釵,林黛玉為代表.

    2、思考引發寶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

    答:

    ①寶玉因悲金釧之死,陪客葳葳蕤蕤; (與賈雨村應酬 ,無精打采)

    ②忠順府告寶玉引逗琪官之狀;      (在外流蕩優伶,表贈私物)

    ③賈環誣告寶玉強奸金釧未遂.      (在家荒疏學業,淫辱母婢)

    3、 一事緊接一事,層層深入,絲絲人扣,情節高潮到了非如此不可的境地.這其間賈政的神色變化也很有層進性,請同學們從書中快速找出對賈政神色變化的描寫.

    答:

    ①初見時'原本無氣',證明此時還未起波紋;但看到賈寶玉垂頭耷耳,'應對不似往日',語無倫次,'倒生了三分氣',微波漸起;

    ②忠順府索人,使賈政'又驚又氣''目瞪口歪',波浪已涌動;

    ③賈環告狀,中傷之言猶如火上澆油,'大逆不道'使賈政神色'面如金紙''眼都紅紫了',浪濤已拍天,矛盾激化到極點,打已成為必然.

    4、寶玉挨打的前奏,作者采用逐層遞進法,寫得氣氛愈來愈緊張,體會作者精湛的藝術技巧.

    答:

    寶玉被喝禁在廳上,他料到挨打勢在必然,連忙托人給賈母,王夫人報信.假想,如果賈母,王夫人此時得信,掀起的巨浪便會一下子平息,讀者被吊起的胃口也會頓時放下.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來觸發:機靈貼身的小廝焙茗不見蹤影,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老媽子偏又是個聾子.偶然性的因素為必然性的結果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5、碰巧的幾件事兒成了寶玉挨打的導火索,請同學們進一步分析賈政'恨'兒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矛盾的焦點在于父子二人價值觀念上的對立.賈政信奉著封建主義的道德理念,嚴格維護著封建主義的社會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希望寶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經濟之路.而寶玉恰恰與之相悖,由于他特殊的生活和具體環境遇,使他鄙視以男人為中心的虛偽的貴族社會,他要的是情場,是知已,是得樂且樂的追求情感信仰的人生觀.相對賈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這些事兒,換了其他的事兒,他也會挨打的。

    6、附注:補充父子二人價值觀念上的對立表現證據:

    賈政希望寶玉有'慷慨揮灑談吐',時時顧及'祖宗顏面',不要讓父親落個'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和他也越發擔心寶玉將來走'弒君殺父'之路等等.文中談寶玉的地方更多,尤其是挨打后,寶玉對其他人的所言所思,都滲透著他的價值觀.

    ①  如表現賈政的:

    “什么《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

    “你可好生用心學習,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細著!”--第23回

    “自今日為始,不許再做詩做對的了.單要學習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無長進,你也不用念書了,我也不愿有你這樣的兒子了!

                                                --第81回

    ②  表現寶玉的:

    '還想什么念書,我最討厭這些道學話,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誆功名混飯吃也罷了,還要說代圣賢立言,好些的,不過拿些經書湊搭湊搭還罷了,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里原沒有什么,東扯西扯,弄得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

    --第16回

    7、 《寶玉挨打》一文,不過是寫父親管教兒子這樣一個最尋常不過的家教話題,在我們讀者看來,這樣的一篇文章又能有多少可讀之處呢?然而事實是,我們拿起書便放不下了,因為本文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不過是“打前--打--打后”,可是全文的看點就在這三個環節的設計之中,每一個環節都設計出一個小高潮,而每個小高潮必經過三次渲染遞升而成。這樣的構思,實在是極具匠心。

    ①  賈政三“氣”:

    一“氣”,賈雨村來訪,賈政認為這是教習寶玉練就官場應酬本領的好機會,而寶玉在客人面前卻“惶悚,應對不似往日”,于是便“生了三分氣”。因為在賈政看來,一個有出息的人應求學上進,走仕途經濟的路,而寶玉在客人面前卻“葳葳蕤蕤”,一臉的思欲愁悶之色,焉能不生氣?

    二“氣”,當賈政聽忠順府長史官說寶玉引逗忠順王爺駕前承奉的琪官時,便“又驚又氣”,直氣得“目瞪口歪”,因為賈政心中早已因寶玉素日不喜讀書且無精打采而存了三分氣在胸中,如今,寶玉結交戲子,惹惱素日并無來往的忠順王爺將要禍及自己,這個寶玉于家無望,只會惹是生非,豈能不氣?

    三“氣”,正當賈政要審問寶玉之時,賈政和趙姨娘所生之子賈環趁機添油加醋,“誣告”寶玉淫辱母婢致死,至此,賈政忍無可忍,直氣得“面如金紙”,終于由“氣”發展到“打”。

    曹翁寫賈政之“氣”,寫得很有層次感,不是一下子就大發雷霆之怒,而是層層渲染,步步升級,在這個升級的過程中,不僅揭示了寶玉挨打的原因,而且完成了對賈政這個望子成龍的父親形象的刻畫。

    ②賈政三“打”:

    賈政打寶玉一節,原文雖著墨不多,但卻寫得曲折有致,打的程度也是逐步升級。

    一“打”,先由小廝們打了十來下,想那小廝,不過是奴才,如今卻要去打府中的爺,而這個爺不是別人,是賈府里的核心人物--老太太心尖上的人,雖是老爺發話,誰敢真打,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

    二“打”,可是賈政早已是急怒攻心,失去了理智,很不得立時將寶玉打死,哪容小廝應付。于是發展到“二打”,搶過板子,咬著牙狠命“蓋了三四十下”。一個“蓋”字打出了賈政對兒子的“恨鐵不成鋼”式的父愛。

    三“打”,賈政見王夫人來,那板子越發下去的又狠又快,這時,板子里含著對王夫人的怨,怨王夫人、賈母平時對寶玉的溺愛,這時見王夫人又來護持,由怨生恨,“竟至要繩索來勒死”寶玉。

    ③賈政共有三次流淚:

    第一次流淚是在打寶玉之前!澳琴Z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滿面淚痕”,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足見其內心之氣,已使這位封建正統的正人君子難以自控。

    第二次流淚是在寶玉被打后。因賈政要“勒死”寶玉,王夫人哭喊著苦勸、阻攔賈政。賈政聽了王夫人一番話后,“不覺長嘆一聲,向椅子上坐了,淚如雨下”。想到自己已是天命之年只有一子,不覺悲從中來,陣陣心酸,如此家業交于何人?

    第三次流淚也是在寶玉被打后。王夫人叫著賈珠的名字并引起李紈的哭,“賈政聽了,那淚珠更似滾瓜一般滾了下來”,想到賈珠歷來“恭敬孝順”、賢良,深得正統人士的認可與喜愛,當然是賈府繼承人中最合適的人選。反觀寶玉的“異端”之行,他“淚”情不自禁地流下來。

    賈政的三次流淚,有其社會因素,也有其個人因素。這流淚:有舐子之情,有恨鐵不成鋼,也有依靠流淚來發泄內心難以告人的無奈。

    ④賈政三“求”:

    聽見母親“顫巍巍”的聲音,看見母親喘吁吁地走來,賈政自知母親動了氣,趕緊上前“躬身陪笑”,一“求”母親千萬不要生氣。

    母親怒氣不止,厲聲呵斥,賈政趕緊跪下,二次含淚“求”母親饒恕,并發誓“從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聽到母親要帶寶玉“立刻回南京去”,賈政叩頭哭訴,三“求”母親千萬恕罪。這時,賈政已將自己深為憂慮的那個“弒父殺君”的想法拋棄一旁了。在封建社會所謂“事親為大”、“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等思想觀念的支配下,賈政最終放下了“嚴父教子”的大棒,在做“嚴父”還是做“孝子”的問題上,他無條件地選擇了后者,就這樣,賈府中一場激烈的矛盾沖突以賈政的全線潰敗而宣告結束了。

    ⑤王夫人三“哭”:

    一哭,是為了把寶玉從賈政的板子下解救出來,她采取的是以退為進的法子,先是曉之以孝母之義,未能奏效,便動之以夫妻情分,再說“不敢深勸”,“不敢含怨”,一番哭訴終于讓賈政淚如雨下,再舉不起手中的板子。

    二哭,是因為看了寶玉的傷勢,見寶玉“面白氣弱”,不禁叫著賈珠哭道:“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敝灰痪浔憬匈Z政“那淚珠更似滾瓜一般滾了下來”。

    三哭,“你替珠兒早死了,留著珠兒,免你父親生氣,我也不白操這半世的心了。這會子你倘或有個好歹,丟下我,叫我靠那一個!”

    王夫人的眼淚不僅打動了賈政,喚回了賈政心中的溫情,救下了寶玉,也哭出了自己的心事:兒子是自己的依靠,兒子在,自己“夫人”的地位就不會動搖。王夫人的三“哭”表現出賈府中的嫡庶之爭的矛盾。

    ⑥賈母三“逼”:

    在解救寶玉的行動中,如果說王夫人是個先鋒官,那么賈母便是老帥親自出馬了。賈母解救寶玉采用的策略是:“逼”。先嚷著“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責怪自己“可憐我一生沒養個好兒子,卻教我和誰說去!”此一“逼”。

    責備賈政:“我說一句話,你就禁不起,你那樣下死手的板子,寶玉就禁得起了?”并抬出賈政的父親當年教訓賈政的做法,訓斥賈政的教導無方,使賈政表態:“從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贝硕氨啤。

    但賈母仍不放松,直說“我猜著你也厭煩我們娘兒們”,“我和你太太寶玉立刻回南京去!”此三“逼”。

    就這樣步步緊逼,直至賈政“苦苦叩求認罪”,才命其退下。這一“逼”,集中體現了老太太對孫兒發自內心的疼愛,使寶玉擺脫了父親的毒打,甚至取得了這次沖突的最終勝利。體現了她作為“老祖宗”這一家庭最高地位的貴族老太太的氣度、態勢和影響。如果說,王夫人面對賈政,用的招兒是揚湯止沸;那么,賈母則是釜底抽薪。

    8、請一位同學朗讀第7-8節自然段,體會賈政,王夫人,賈母在對待寶玉教育態度上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并感知人物性格.

    答:

    ①三個人對比:

    相同:

    由于三人皆屬貴族社會的上層人物,他們都嚴格遵從封建的禮制,同時用這種'傳統'觀念待之于人,因而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希望寶玉能成為家庭合格的繼承人.

    不同:

    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但結果均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是他們離寶玉的內心生活太遠了.總之,賈政愛得無情,王夫人愛得無理,賈母愛得發昏.

    ②賈政與王夫人相比

      相同:

    認為寶玉該打,應當管教,但教育方法不當.

      

    不同:

    賈政欲望之愛大于情感之愛,所以在行為上失之以嚴,除了講大道理,便是罵甚或打,結果兒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從寶玉鞏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對寶玉過分溺愛.寬大于嚴,其結果,對兒子的管教蒼白無力.

     ③王夫人與賈母相比

       相同:

    溺愛,在行為上失之以寬.

       

    不同:

    王夫人(同上).賈母一味地縱容溺愛,成為寶玉最強硬的保護傘,以“孝道”的武器讓賈政認罪,也使寶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遠.

    9、寶玉挨打之后

    答:

    寶玉挨打時全不見他哭號求告,挨打后更全無悔改之意,反而一心貫注在前來探視的寶釵黛玉身上。你看他聽寶釵說話“親切稠密”,見寶釵神情“嬌羞怯怯”,“不覺心中大暢,將疼痛早丟在九霄云外”,又自思“便一時死了,得他們如此,一生事業縱然盡付東流,亦無足可惜”;再看他夢中驚醒,見到黛玉,全不顧下半截疼痛難忍,又是擔心黛玉中暑,又是假言寬慰黛玉,又是向黛玉立下誓言,“你放心,別說這樣話。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真是情癡本性,難以更改。寶玉挨打,不但沒有改變自己的觀念,反而更堅定了他對“情”的信念。周汝昌先生認為寶玉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人英”,他給寶玉的“考語”是八個字,“先人后己--有人無己”,這八個字是“情”的最高境界,也是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寶玉挨打從文化的角度解讀,可以讓我們看見長期被虛偽的禮法道統或主“理”文化淹沒并扭曲的中華文化的另一流脈,即主“情”的文化傳統。此文化崇尚赤子之心,崇尚真性情,推崇善良純潔的人格。寶玉挨打也可視作僵化了的“理”與充滿生命活力的“情”的沖突,反映了曹雪芹對中國虛偽道學禮法的批判揭露,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新評估。

    10、找一位同學讀第13段和第15段,并請同學們討論寶釵、黛玉在對寶玉用情上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答:根據細節提示比較異同。

    寶釵動作:托藥而進,低頭弄衣帶。語言:“心疼”。神態:紅了臉,嬌羞怯怯。心理:暗想若寶玉在外頭大事上“做工夫”,討人喜歡了,也不會吃虧。

    寶玉心理:可玩可觀,可憐可敬,死也無足嘆惜

    黛玉動作:無聲之泣,氣噎喉堵。神態:悲戚,兩個眼睛腫得桃兒一般,滿面淚光。語言:勸寶玉“你從此可都改了罷!”

    寶玉語言:哄騙黛玉,并發誓為這些人死也情愿。

    11、寶玉的性格特征

    答:

    鄙棄封建禮教,雖遭毒打而仍不思悔改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他雖是貴族子弟,卻又是貴族中的叛塑者,從他的行為可見其叛塑性格。生長在珠圍翠繞。錦衣玉食的環境中,一生下來,家庭就給他安排下一條功名富貴,榮宗耀祖的道路。但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經歷,終于背棄了這條道路。寶玉由于賈母從小驕縱,一直在“內幃混”因此他沒有象賈珍賈鏈那樣沾染那么多惡習,正規的封建教育他也接受不多。寶玉對貴族家庭內部勾心斗角,和腐朽摩爛的現象感到厭惡,而對周圍善良純潔的女孩子們的悲慘命運卻抱有同情。他住的大觀園又恰是一個封建禮法統治比較松馳的地方,在一群被壓迫的女孩子的影響下,發展了他的叛逆性格。

    賈寶玉性格上一個很顯著的特點是把他的全部熱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損害的女孩子身上,他認為“天地間靈淑之氣,只鐘于女子,男兒們不過是些濁物而已”又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這種看法似乎有些怪誕,但在那個時代確是對“男尊女卑”封建傳統觀念的在膽挑戰。

    寶玉的叛逆性格還表現在對封建貴族生活的厭棄上,他恨一在這候門公府之家,認為富貴二字,真正把人蔡毒了。賈政要他刻苦故讀結交官場人物,把重振家業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他偏偏看不起斗舉仕宦。認為這只是“須胥濁物”“國賊祿蠢”之流用以潔名釣譽的手段。他懶于和士大夫接談,但和那些出身寒微的人卻結成了傾心之交。對貴族家庭中的種種熱鬧繁華,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冷漠,姐姐元春封為貴妃,“寧榮西處上下內外人等莫不歡天喜地”只有寶玉置若罔聞。他和黛玉的愛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寶主在這個封建貴族家庭里,被家長們看作“不肖子孫”“混世魔王”只有和他自幼相入,從來不向他“講那些混帳話”的林黛玉,才是他唯一的知已。他和黛玉在相互了解和思想一致的基礎上產生愛情。這種愛情和歷來作品中所描繪的“佳人才子”式的愛情有本質的區別。向來戲曲小說中所描寫的才子佳人,在受到封建勢的壓迫時,從他們本身的幸福出發,有時雖出表現了反封建的思想傾向,但由于他們的人生道路和封建統治階級有其根本一致之處,最后往往以夫榮妻貴的團圓結束。而寶黛的愛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對封建禮教的基礎上,帶有鮮明的叛逆性質,因此這種愛情愈發展,就和封建勢力的矛盾愈尖銳,在小說三十三回中,代表封建勢力的賈政想置寶玉于死地“以絕將來之患”寶玉挨打之后,非但沒屈服,反而使他的叛逆性格更為堅定,他和黛玉之間的愛情也發展到一個“心靈默契”的新階段,但寶黛之間的愛情畢竟由于孤立無援。終于在封建勢力的迫害下成了悲劇。這不僅是愛情的悲劇,也是一個社會的悲劇。

    課文《林黛玉進賈府》(節選自第3回)中有一首《西江月》,“批寶玉極恰”,其中描繪寶玉“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課文《訴肺腑》(節選自第31、33回)中,湘云笑勸寶玉也該“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寶玉極為反感,視為“混帳話”。這樣一個“愚頑”的寶玉,偏又“在姊妹情中極好的”(第3回),寶玉最偉大的名言是“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第2回)。寶玉所有的熱心都傾注在女兒身上,是大觀園里的情癡。周汝昌先生認為“癡”是“情”的最深度和最高境界,《西江月》中的“潦倒”是“越禮慢世”;俞平伯先生認為“不顧世人誹謗”是“特立獨行,悠然于世俗之外”。這些都表現了寶玉對虛偽腐朽的封建禮法和封建世俗觀念的叛逆。寶玉是一位未受封建道統禮法熏染的青春少年,有著活潑自由的思想、純潔善良的心地、平等待人的態度、憤世嫉俗的情懷,是寄托著作者審美理想的人物。金釧兒被攆,實在是王夫人對寶玉不講主仆之禮、喜歡與丫頭們廝混的訓戒;寶玉對蔣玉函的衷心傾慕,實在是出于精神氣質上的相互吸引。挨打的兩個直接原因,都關連著寶玉的思想性格和精神氣質。

    12、賈政的性格特征及其政治本質

    答:

    一個堅定而頑固的封建衛道士,道貌岸然,卻又庸俗迂腐,出于對叛逆思想的恐懼,甚至不顧親情而極其殘忍地欲罷寶玉于死地。他逼迫賈寶玉走讀書求功名的仕途經濟之路,對寶玉的偏離或背道而馳,由訓斥以致棒打,對寶玉的與丫環“廝混”同“戲子”來往,均非常惱頭,說明他恪守封建等級制度,堅決維護封建禮教的堅定性。

    賈政在母親面前是十足的孝子,迂腐之中也可見了出對封建禮教的信從,可一旦意識到寶玉的叛逆道路將發展到“弒父弒君”為杜絕封建家族的后患維護封建制度的根本利益,竟置賈母愛孫之情,王夫人養兒防老之念于不顧,欲將寶玉打死,這作為封建衛道士政治本質的充分暴露。

    賈政自幼酷喜讀書,是封建道統禮法社會中的正派人物。他望子成龍,盼望寶玉能博個金榜光耀門楣。第9回里,寶玉要上學,賈政對寶玉的仆人李貴說,“你去請學里太爺的安,就說我說的,什么《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梢娝枷牒纹溆馗M,恪守道統。賈政是傳統禮法社會的忠臣肖子,是封建社會秩序和道德的化身。他責打寶玉,目的是防范“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賈政與寶玉的思想、性格、精神、氣質上的格格不入,從寶玉周歲試志時起,到這一回發展到了高峰。寶玉挨打,實質是兩種思想觀念、兩種人格類型的矛盾沖突的必然之事,象征著封建秩序、封建道德與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叛逆人格的矛盾。

    13、賈母形象:

    答:

    對照上面的賈母三“逼”。

    賈母是這個封建大家庭的主宰者,溺愛寶玉,對所有人都頤指氣使。寶玉挨打后,賈母趕到對賈政、王夫人所說一席話,指東說西,卻不離對賈政的責難,以“回南京”相要挾,直攻“孝”之本。(語言描寫)

    14、王夫人形象

    答:

    對照上面的王夫人三“哭”。

    性格看似平和,實則極有心機和威勢。她雖不滿寶玉的行為,但為了自身的利益又不得不保護這唯一的兒子。

    15、薛寶釵形象

    答:

    八面玲瓏,深受封建禮教熏陶的貴族少女。

    寶釵送藥:先是“寶釵手里托著一丸藥走出進來”。進來就仔細關照傷藥的用法,顯出沉穩大方的風度。不僅行為得體,言語也直分疼人:“早聽人一句話,……”將對寶玉的痛惜之情表現得情深意長,卻含而不露。但盡管含情脈脈,寶釵也沒有忘記“仕途經濟”,數落寶玉“到底寶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來往,老爺才生氣!迸R走又提醒“好生靜養,別胡思亂想的就好了”。前后不同性質的語言都以溫厚道出,半規勸半用情,體現了寶釵工于心計、欲露又掩的個性特征。     (動作、語言、心理描寫)

    16、林黛玉形象

    答:

    孤高自許,多愁善感,感情純真,與寶玉有著相同的叛逆心理的貴族少女。

    是在母親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雖然賈母十分疼愛,她卻總有寄人籬下之感,所以,進賈府后始終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去”,細心、多慮、自尊是她的性格特點。

    黛玉探傷:她是在寶玉“半夢半醒”悄悄進來的。沒有侃侃而談,只是“無聲之泣,氣噎喉堵!泵鎸麆莩林氐膶氂,她“心中雖有萬句言詞,只是不能說得!背橐胩欤耪f出一句“你從此都改了罷”!這發自內心的一句話,表現了黛玉內心極其復雜的情感,飽含了黛玉對知音的痛惜和關愛,這句話是黛玉看到寶玉被打得如此慘重,她內心極度痛苦說出的,并非真的要寶玉改悔。

    “心有靈犀一點通”,寶玉深解其意,遂“長嘆一聲,道:‘你放心,別說這樣話。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寶黛的心心相印,由此一瞬而得到了深微的表現。果然,緊隨其后的寶玉“贈帕定情”之舉把寶黛的愛情推向了新的高潮。

    17、王熙鳳形象

    答:

    聰明能干,潑辣奸詐,“嘴甜心苦,兩面三刀”的封建統治階級掌權者。

    是一個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權術的人。為人刁鉆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對上善于阿諛奉承,因此博得賈母的歡心,從而獨攬了賈府大權,成為賈府的實際統治者。

    如:毒設相思局/鐵檻寺弄權/借刀殺人

    五【課堂小結】

    曹雪芹在人物安排上,一是常常把越是關系親近、地位相同或活動常常在一起的人,性格越寫得迥異,比如同為封建家長的賈母、賈政、王夫人等;二是把越是性格迥異的人越放在一處去寫,這樣便可以把人物性格襯托得更加鮮明,比如黛玉、寶釵在寶玉挨打后的表現。

     

    [《寶玉挨打》教案(粵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寶玉挨打教案教學設計

    3.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5.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6.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7.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8.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9.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你懂的 | 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 | 色鬼国产激情久久 | 在线播放国产熟睡乱子伦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