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 教案
1 李密介紹
作為蜀國舊臣,晉武帝待他如何?切入第2段.
2 朗讀次段,劃出晉朝對李密的句子,尤其關注動詞和時間變化的詞語:
(察 舉 拜 除 ;前 后 特 尋 )
可見晉朝當權者什么心理?
(似乎求賢若渴 )
后來如何?李密態度如何?(落實奔馳)
(切峻 急于星火;責備,情況危急;)(欲前不前的矛盾心理)
朗讀體會晉朝步步緊逼的舉措和微妙的當朝態度.
3在形勢危急之時,李密上表,根據有關資料,晉武帝不僅同意,還賜給倆奴婢,讓我們看看前后文,探究一下李密的過人之處.
4 自由朗讀首段,有何感覺?(視學生發言而定)
感動于李密悲慘遭遇
注意時間的帶動:六月喪父,四歲母棄 九歲始行 晚有兒息 孤苦伶仃 勢單力薄
感動于祖孫深情:
注意總領句.
朗讀體會.
討論:為什么一起筆就寫得如此凄凄慘慘 ?
5 既然第一段以情動人,那么第三段有沒有繼續打情感牌呢?
朗讀,.
除了以情動人,還有什么措施沒?
A 以理服人 ,抓首句
B 以心比心 抓中間幾句,消除疑慮
6 那有沒有告訴當朝怎么辦?讀末段體會.
翻譯末句.(先孝后忠)
7拓展:
晉代李密,以孝聞達,他的《陳情表》更是千古名篇,若無此文,此李密恐怕也不會載之史冊。其中“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常被人引用以致耳熟能詳。李密與《三國志》作者陳壽一樣師從譙周,在蜀國未滅前,也做過小官,由于曾多次出使吳國,其外交才能贏得吳國士大夫們的贊許,故而蜀國滅亡后,司馬炎才找他做太子冼馬,也就是普通侍從官。,但最初李密沒去,還上了那份《陳情表》,其中原因復雜,而皇帝雖然明白,無奈文章寫得太好,只能作罷。當然,李密是想做官的,后來因仕途不順還發了幾句牢騷,說什么朝中無人,不如歸田的話,結果被晉武帝罷免。
設疑:
1原因復雜,有哪些?
2 皇帝明白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
板書:
動真情: 更相為命
明道理: 孝治天下 情動帝心
消疑慮: 無所希冀 理合帝意
提建議: 先孝后忠
[陳情表教案(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