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修改習作中充分地讀
江都市武堅中學 王劍勝
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課程階段目標就中小學生習作要求提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我們如能在習作教學中通過以下幾種形式讓學生進行讀中有悟、以悟促改、品讀悟法的訓練,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會是提高學生修改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自讀自悟,以悟促改。
“三分文章七分改”,這句話強調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一篇習作初稿完成后,要讓學生進行有聲的充分地讀,在眼、口、耳、手、腦等多種感官的協作活動下,就會很快地發現標點、遣詞造句、選材等方面存在著的問題。從讀中悟,以悟促改,邊讀邊改。讀完后再反思一下內容是否具體,感情是否真實,進一步修改、完善。另外,教師在平時評改范文時要有指導性、示范性,側重于指導學生修改的方法、要點及修改符號的正確使用,有的放矢。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逐步提高習作的自改能力。
二、互閱互評,以議促改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名詩也道出了互改習作的必要性。在學生習作中,小至用錯的標點、錯別字,大至表達的準確性、篇章結構的合理性等,往往是習作者本人所不易覺察的。在學生進行自改后,可以采用同桌或四人小組互閱互評的形式,再讓學生充分地讀,從讀中感悟、學習別人習作的優點,取長補短。發現并修改習作中的不足,嘗試著寫一些簡短的評語,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評改、概括能力。互評后看看別人幫助自己修改的內容及評語,再次讀悟,同時展開激烈的討論,在爭議中明理,在交流中進步,從而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逐步提高互改能力。
三、教師評改,讀中悟法。
教師在評改學生習作時要發揮主導作用。批語要有啟發性、針對性、鼓勵性,善于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對運用得好的詞、句、段來一個贊語,如“這個詞用得好”、“這段內容真感人”等,讓學生從這些話語中品嘗成功的喜悅。評改時要尊重學生,多就少改,還應注意批改學生自改、互改的內容,肯定好的修改方法,指出不足之處,并對學生互改的評語加以評點,以提高學生自改、互該和鑒賞能力。
教師評改完學生習作后,要針對學生看習作時只注重于等第,而忽略了教師的評改過程這一弊端。有必要組織學生再次讀悟教師評改后的習作,作進一步的探究、感悟,當通過修改前后的對照比較后,產生茅塞頓開的感覺時,很自然地會激發起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習作能力。
總之,萬事開頭難。只要我們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讓學生在自改、互改及教師評改后的過程中充分地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堅持不懈,本著由扶到放,循序漸進的原則,按各個年級段的不同要求分步進行,學生的習作水平一定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讓學生在修改習作中充分地讀(七年級)]相關文章:
2.論文修改意見
4.雪中六盤閱讀答案
10.熱愛生命的習作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