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知其不可而為之》(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2-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 掌握重要字詞句

    2、 掌握斷句的方法

    3、 領悟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政治品格。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當隱者因世道混亂,退而躬耕于南畝,享受著天倫之樂的時候,孔子在干什么呢?五十

    多歲的孔子正帶領著他的弟子,奔波在列國之間,游說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卻又四處碰壁,求仁無門,四處碰壁之后,孔子早知自己的德政思想無法實現,但他依舊不回頭地沿著既定的目標走下去,是為“知其不可而為之”。

    二、 研討文本

    1421

    1、[背景]此則反映的是國際上發生的事,自古以來,中國文化就秉承一種大同的思想:鄰國有亂,就要出兵相助,事成交還政權,是為正義之師。此時,孔子已下臺,無實權,只能在國君面前說說話。

    2、重要實詞:

    夫三子:那

    以:因為

    之三子告:到

    可:同意

    3、[探究]:孔子去報告時為何要“沐浴而朝”? 表明孔子對此事的重視

    [探究]:為何反復申說自己“不敢不告”?

    一方面說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責任要求自己,表現他對周禮的虔誠;另一方面也說明孔子對魯國君臣實現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沒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為之。反復申說,反映了孔子無可奈何的心情。

    185

    1、[背景]孔子周游列國,到處為文化、為人類思想在努力;接輿,相傳姓陸,學問人格都很好。唱歌給孔子聽,說明他是有心的,只不過隱者做事,總是點到為止。

    2、重要詞語:

    歌:唱歌

    兮:語氣助詞

    何:多么

    已:停止

    殆:危險

    得:能夠

    3、[探究]  說說接輿歌中的弦外之音。

    孔子啊,為什么你身處亂世卻不知退隱,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

    [探究]從“孔子下,欲與之言”可以窺見孔子怎樣的內心?

    一方面是孔子衛道的堅定與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體會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無奈與悲涼。

    [探究]譯文中對“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翻譯語焉不詳

    可有兩種理解:時代錯,挽回不了,但可以開創未來新時代;竭力想挽回舊時代的行為錯了,但將來的行為還可以糾正。

    18.6

    1、重要詞語:

    桀:jié

    耦:ǒu,兩人并耕

    然:對

    誰以:與

    易:改變

    從:跟隨

    與其……豈若:與其……哪里比得上

    輟:停止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2、[探究]第一位隱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嘲諷孔子周游列國,忙于求仕,應該很熟悉道路情況

    第二位隱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現在世道動亂,政治黑暗,是不會有所作為的,你不應該再追隨孔子,而應該追隨那些隱士

    你與其跟著孔子一樣,覺得這里不對,就離開這里到另外一個社會去,其實時代是逃避不了的,還不如像我一們,忘記了時代,忘記了世界,只種我的田。

    [探究]“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論語》別裁:非罵道家人之語,只是表現一種人各有志,各走各路的看法。高飛的高飛,遠走的遠走,但都是在憂,憂這個社會,憂這個國家,憂國家中的人民,我也想跟他們一樣,走他們的路線,但我丟不下國家人民,時代太亂了,必須犧牲自己,來改變社會。

    孔子走的路線,比起隱士們走的路更難,明知道挑不動,他還是硬要去挑。

    18.7

    1、重要詞語

    從而后:而,連詞,表承接。

    為黍:為,做;黍,shǔ,一種糧食。

    見:使……見(xiàn)

    明日:第二天

    使:叫

    反:返

    如之何其廢之:語中語氣詞,表反問。

    潔:使……清潔

    2、探究

    (一)如何理解“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這句話?

    是對孔子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產的諷刺

    (二)子路是如何評價這位丈人的行為的

    對他重視長幼之節表示肯定,但又對其廢棄君臣大義,獨善其身的作為表示反對,認為應該從政濟世,知其不可而為之。

    別裁:丈人是絕對的自由主義者,有學問,但對國家社會無貢獻。子路從這個事上明白了一個道理:跟著孔子這個老師走路,永遠都是自我犧牲,老師的思想很難實現,因為太多有學問的聰明人不淌社會這股渾水,做了隱士。

    14.39

    1、重要詞語

    既而:不一會兒

    莫己知:莫知己

    斯己:守己,指潔身自好。

    而已:罷了

    果:堅決

    末:無

    2、探究

    (一)荷蕢者的處世主張是什么?

    做事不要太固執,要通達權變,潔身自好。

    (二)面對世人的反應,孔子內心會是怎樣的感受?

    失意,無奈,悲涼。

    (三)如何理解“末之難矣”一句?

    朱注:沒有什么是困難的

    南解:最后的琴間很難處理,意即人生最后的定論很難下

    3、辨析:孔子與那些隱士在處世方式上有何異同?

    同:憂國憂民

    異:孔子濟世(用世)

         隱士避世

    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禮衛道,是一種替天行道的社會責任感,是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從政的強烈自信,是道德勇氣,是擔當情懷,具有積極意義,成為后世許多知識分子的楷模。

    課后練習:

    加標點: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東郭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論語知其不可而為之》(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論語選讀教案

    2.名著導讀論語的教案

    3.名著導讀論語教案

    4.論語十二章教案

    5.論語十則優秀教案

    6.高二論語選讀讀后感

    7.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8.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9.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 |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国产精品婷婷99 | 午夜福利视频韩国19禁 |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囯产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