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感受詩歌形象的畫面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2、 能夠模仿詩歌作品,創作新詩,表達自我真情。
說明:
《短章一束》共收錄5首現代詩歌,都是語言簡潔、明白、曉暢又含義豐富的代表作品。詩歌貴品。詩人艾青說:“《雨》全詩七句:以‘熟透了的葡萄’來形容‘五月的雨滴’,這是多么精彩的比喻!把雨滴寫得多么可愛!這就傳達了雨的重量。”只有引導學生品出詩歌形象美,才能使學生懂得詩歌、喜歡詩歌,進而順利引導學生模仿創作詩歌。中華民族是詩歌的國度。我們培養學生從小就熱愛詩歌、創作詩歌,才不愧這個光輝的稱號--不負我們傳承的職責。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在朗讀中,還原、再現、感悟詩歌形象。
2、 難點:咀嚼關鍵詞句,明確作者意圖。
說明:
朗讀永遠都應該是詩歌教學的重點之一,準確把握詩歌形象一定是讀懂詩歌的關鍵所在。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方法教學又是不能忽視的,因此,教給學生可操作的方法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還原-再現-聯想-體悟”是欣賞詩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學會了此法,就可以舉一反三了。它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合適的。咬文嚼字是困難的同時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咬文嚼字理解作者意圖,應該是我們教師引導學生走進語言內部的必經之路。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快速成誦
1、有人說,詩歌是文學的最初表現形式,也是文學最有魅力的最永恒的表現形式。今天,我們學習“短章一束”--5首短詩。
2、教師背誦5首短詩。
3、組織學生背誦五首短詩。 1、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背誦五首詩歌。
2、交流背誦5首短詩。 5首短詩30行文字,5分鐘能夠背誦。采用首先背誦--先入為主的形式,不僅會給學生一種新鮮感,而且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后面品味詩歌打下良好的基礎。
配樂朗誦
初步感知 3、 教師配樂朗誦
4、 組織學生朗讀 1、 傾聽教師范讀
2、 配樂朗誦(聲音洪亮、有節奏、有感情)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非常重要的一環,尤其是詩歌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環。朗讀能夠使學生自然進入詩歌意境,接近詩歌的形象。
還原再現
咀嚼品味 1、以《紅葉》為例,還原再現詩歌形象,咀嚼品味詩歌景、情、理之美。
示范過程:
① 還原景物:綠葉-經霜-紅葉-風-紅葉-(我)
② 再現形象:有熱血的綠色生命
③ 相似聯想:
經霜-經過艱難
綠色生命-普通人
熱血-激情、夢想、輝煌
④ 體悟真情:
贊美了普通的生命同樣能夠創造人生的輝煌。
2、組織學生咀嚼品味《雨》、《故鄉》
1、傾聽教師示范、筆記品味方法
2、學生仿照教師品味詩歌的方法,品味《雨》和《故鄉》。
《雨》
①雨滴-落地
②釀造的季節
③雨滴-葡萄
蜜-甜美
酒-醉人
⑤ 贊美了甜美、醉人的生活。
《故鄉》
①霜-小路-故鄉-床
②以我為故鄉的母親
③霜-月光或鄉愁
小路-思念
故鄉-情感歸宿或者精神家園
④贊美了母愛的深切和永恒 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教”的作用。教師的示范,尤其是方法的示范,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法可依,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了,這樣循序漸進,才能使學生漸入佳境,習得“舉一反三”的能力。
模仿創作
抒發自我 1、 仿照《我》創作一首新詩
2、 組織學生仿寫新詩
教師仿寫示例:
我
楊伯紅
我,
一座山,
扎根大地,
也將擎起藍天。 1、 欣賞教師仿寫的新詩
2、 自己仿寫新詩 詩歌是屬于青年的。教會學生寫詩是語文教師的職責。寫詩從仿寫開始,走的是一條捷徑。
課后作業
延伸學習 1、仿照其它詩歌,寫一首新詩。2、《斷章》新解
(先查閱資料,再仔細閱讀品味,選好一個角度,寫出新意) 1、選作一個或兩個
2、完成作業 1為鞏固作業,2為探究作業,作業分層,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思路點撥】
教無定法,詩歌教學更應該靈活多樣。這“一束短章”正如盛開在其它被選入教材的作品中的一束靜靜開放淡淡飄香的花朵,任意選取一個角度,都能給人賞心悅目之感。“讀讀,背背”可以,“品品,悟悟”可以,“想想,問問”也可以。我認為,將這幾首詩當作質疑探究例子也是非常高明的選擇。比如,布置學生預習,并提出自己疑惑不解的問題,課上,教師組織學生說疑解疑。再有,將詩人的其它詩歌或者其它詩人的詩歌引入教學實踐中來,進行比較閱讀,對于開闊學生視野,引發學生深入探究的意識,更有好處。還可以將這些詩歌當作賞析的例子。要教學生賞析,最好先介紹名家賞析的文字,如詩人艾青的《讀雷抒雁的<夏天的小詩>》。
【練習舉隅】
1、 搜集古今中外以“故鄉”或者“母愛”為主題的詩歌,積累在摘抄本上,并和同學交流。
2、 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詩人臧克家、戴望舒。
試著創作“一束短詩”,準備參加“同學詩歌原創作品討論會”。
[短章一束(滬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