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人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3-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教學重難點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議論的一大特色。這種寫法的顯著特點是寓深刻思想干具體事 物或形象中。

    課時安排

    l課時。

    教學步驟

    1.簡介文體及作者。

    “說”(見前文)

    韓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稱《韓昌黎集》)。

    2.閱讀課下注釋,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理解詞語意思。

    駢( )死于槽櫪( )之間 

    駢死:駢,兩馬并駕。駢死意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見( 

    外見:從外表上顯現出來。

    ③食( )之不能盡其材(食,同“飼”)

    3.教師范讀全文。

    4 學生朗讀課文。

    5閱讀課文并思考:

    ①課文的中心與層次

    中心:借古代伯樂和平里馬的故事,以喻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壓抑人才,也表現了作者的憤慨之情。

    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手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全文。表現作者對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6重點朗讀第3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感情。

    7.課堂練習:

    閱讀課后練習,完成練習三。

    8課外練習:背誦全文。

    [補充資料〕

    l.譯文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會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目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目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又不能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2.課文分析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大多是以華麗的言辭陳述作者對某個問題的見解,跟現在的 

    [馬說(人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八年級語文《馬說》經典教案

    2.雜文馬說優秀教案

    3.《馬說》的課件

    4.《馬說》課件

    5.人教版八年級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6.八年級人教版《蠟燭》教案

    7.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

    8.八年級文言文《馬說》翻譯

    9.《馬說》原文及翻譯

    10.馬說優質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老鸭窝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好吊妞在线观看新免费视频 | 一级少妇女片完整版免费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