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傳(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管仲列傳

    教學目標

    1、掌握游、遇、進、賈等常用文言實詞和重要的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管仲的民本主義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分析管仲從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

    學會對文言現象的整理,懂得怎樣學習文言文。

    學法指導:從掃除文字障礙著手,聯系原文,補充必要的資料,突出重點,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友誼是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歷史上多少動人的知音故事,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話。

        友誼是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流;是無私的關懷,寶貴的信任;是正直的忠告,熱情的鼓勵。友誼是對理想的共同追求,是前進征途上的精誠合作,是困難關頭的相互支持,是人生道路上的神圣承諾。志同道合者可以成為君子之交、金蘭之交、莫逆之交、患難之交、生死之交、刎頸之交、忘年之交。而這幅楹聯的主角管仲,和友人鮑叔牙的故事,更是定格為成語--管鮑之交,成為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好朋友的代名詞。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管仲列傳》。       

        二、解題和作者介紹

        課文選自《史記管晏列傳》。《管晏列傳》是管仲、晏嬰二人的合傳,全傳前半部分寫管仲,后半部分寫晏嬰,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馬遷對二人的贊詞。課文節選的即是傳中寫管仲的主要內容。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齊國進行改革,使齊國日漸富強,國力大振,他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孔子稱贊他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讀《管仲列傳》,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務本求實、以民為本的為政才能,以及他因勢利導、轉敗為功的政治家風范。            

    三、梳理文言知識,整體把握文意。

    1、給加點字注音。

    (1)嘗與鮑叔賈 (    )       (2) 與俗同好惡  (   )                (3)倉廩實  (   )       (4)匡救其惡(  )

    2、解釋加點的詞語。

    (1)少時常與鮑叔牙游(     )(2) 鮑叔終善遇之(      )                (3)鮑叔遂進管仲(    )  (4)嘗與鮑叔賈(     )         (5)公子糾敗,召忽死之(   ) (6)將順其美,匡救其惡(     )

    3、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

    (1)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   (2) 鮑叔不以我為無恥   

    (3)以區區之齊在海濱         (4)豈以為周道衰微     

    4、補充注釋。

    (1) 游:交游,來往。  (2)進:保舉,推薦 。

    (3)匡:糾正。

    (4)“已而”二句:齊襄公立,政令無常,數欺大臣,淫于婦人,誅殺屢不當,鮑叔擔心齊國將大亂。為避難,管仲、召忽奉襄公弟公子糾出奔魯國,鮑叔奉襄公弟小白出奔莒國。   

    (5)“公子糾死,管仲囚焉”:公元前686年襄公被殺。前685年魯國派兵保護公子糾趕回齊國爭奪王位,先由管仲領兵扼守莒、齊要道,以防小白先行入齊爭位。兩相遭遇,管仲射中小白帶鉤。小白佯死,使魯國延誤了公子糾的行程。小白率先入齊,立為桓公。桓公以軍拒魯,大敗魯軍。魯國被迫殺死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請囚。            

    (6)窮困:困厄,窘迫。   (7)三:泛指多次。

    (8)  見:被。           (9)遭:遇,逢。   

    (10)死之:為公子糾而死。 (11)  羞:以……為羞;恥:以……為恥。   (12)相:出任國相。    

    (13)俗:指百姓。         (14) 度:節度。         

    (15)六親:父、母、兄、弟、妻、子。

    (16) 固:安固,穩固。   (17) 原:通“源”,水的源頭。 

    (18)論卑:指政令平易符合下邊的民情。      

    (19)去:廢除。          

    (20)“桓公實怒”二句:說少姬(即蔡姬)曾蕩舟戲弄桓公,制止不聽,因怒,遣送回國。蔡君將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

    (21) 小之:認為他器量狹小。       (22)順:順勢助成。  

    (23)匡:糾正、挽救。          (24)上下:指君臣百姓。

    5、文章共五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紹管仲和鮑叔牙的交往和深摯友情。

    分三層:一層交代管仲的字和籍貫;二層簡介管仲和鮑叔牙的交往及鮑叔牙對管仲的深知;三層敘二人的從政情況,評述鮑叔牙舉薦管仲對齊國、對天下所產生的影響。

    第二部分(3-4)敘述管仲任政相齊的顯著政績。

    第三部分(5)是司馬遷的贊詞。作者直接評述管仲一生的成就,肯定“上下相親”的治國方略。

    第二課時

    用案時間 年    月     日  星期    第   、   節課

    教學要點:評價管鮑之間友情     了解管仲思想   分析管仲從政成功原因

    一、復習導入(檢查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二、品讀鑒賞

    賞析課文第二段(“管仲曰……知我者鮑子也”)。要求:從內容(寫了那些內容)、感情(表達什么感情)、語言(語言表達有何特點)、傳記寫作幾個角度 。

    提示:整段文字是敘述管仲的一番話,內涵豐富,語言很美,寫得十分感人。

        ①從內容上看,是管仲對自己與鮑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顧,從經商、謀事、出仕、做戰、事君五個方面(管鮑合伙作買賣而管仲圖利自我、管仲為鮑叔謀事未成、管仲從政頻遭革職、管仲參戰屢次逃逸、管仲未如召忽般于公子糾被殺后盡忠殉難)寫鮑叔牙對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強調了鮑叔牙的大度和“知已”。

        ②從感情上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管仲十分動情,飽含著對鮑叔牙的感激,洋溢著對真摯友情的禮贊。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難能可貴。

        ③從語言上看,連用五個句式相近的句子,組成一組排比,列敘自己在不同領域與鮑叔牙交往的事實,真切而又有層次感地展現了二人的友誼和感情,熱情地贊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五個“知”字的重復出現,更加凸顯鮑叔真為管仲之知音。

    ④從傳記寫作上看,司馬遷用較多文字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對上段“鮑叔知其賢”“鮑叔終善遇之”內容的具體印證,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為其后來的任政相齊時的“順民心”、善于從實際情況出發處理問題打下了堅實的人生閱歷基礎。

    三、問題探討      

    1、思考問題一:從這篇傳記看,管仲從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觀)

        明確:①主觀因素:

        “上下相親”“順民心”的施政指導思想;有“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的施政才能。 管仲是先秦諸子中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思想家,“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順民富民是強本之策,他以“與俗同好惡”為指導思想,圍繞“順民因俗”而展開改革。

        在管仲的政治實踐中,社會治理,國家富裕,軍隊強盛,君主稱霸,都系于民。因為人民是社會財富的生產者、創造者和積累者,要使他們承擔起富國強兵的責任,必須使他們先富起來;富民的根本要義是“順民心”;順民心的根基所在是順民欲、足民欲。欲望之于民,是根本的,滿足民的根本性欲望,是順從民的本性與意愿;只有順從了民的本性與意愿,民們才可能腳踏實地地生產、勞動,創造財富和積累財富,才會心甘情愿地聽從號令,遵守法律,擁戴君主,服從統治,服務國家。所以,民乃國之本,欲乃民之本:以民為本,即是以欲為本。順民欲、足民欲,則民富,民富則國富兵強。要順民心,就得推行“與俗同好惡 ”,必須實施“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②客觀因素:

       A、朋友知己之情。

       《管晏列傳》中所闡揚的“知己”主題,呈現在友朋相知。

        管鮑之交--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B、君臣知遇之恩。

      《管晏列傳》中所闡揚的“知己”主題,呈現在君臣之間的遇合。

        齊桓公是一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君王。他即位后,不計前嫌,任用曾箭射自己的管仲為相,誠心接納管仲之計謀。后來有人進讒言,中傷管仲,齊桓公不僅加以駁斥,而且對管仲更加信任,尊為“仲父”。這樣,使得管仲能夠施展他的聰明才智,作出一番事業。 桓公、管仲二人堪稱互為知己,君臣之間的遇合成就了顯赫的霸業。    

    2、思考問題二

        從選文看,太史公對管仲的態度是怎樣的?

    提示:極力推崇其政治才干,但又認為管仲輔助齊桓公稱霸而不是扶持日益衰微的周王室是不合道義的。

    四、拓展閱讀(《史記管晏列傳》閱讀訓練)

    晏平仲嬰者,菜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于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于諸侯。

    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是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于尼,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晏子于是延入為上客。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者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五、 作業:完成《學習與評價》P30-31練習

     

    [管仲列傳(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管仲列傳教案

    2.

    3.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4.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5.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6.滑稽列傳優秀教案

    7.刺客列傳教案及教學實錄

    8.李將軍列傳教案

    9.《屈原列傳》優秀教案

    10.管仲隰朋閱讀答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男人女人热热 | 午夜久久福利小视频 | 亚洲中文Av高清中文Av | 香蕉人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