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中小學教育資源配置亟待解決的三個問題

    發布時間:2016-3-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最后的幾年,我市的中小學教育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據2000年4月的統計數字,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和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分別達到99.83%、99.24%和87.05%。這組數據,即使與發達國家和我國教育先進地區相較勁,也決不會叫人汗顏。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過去十年我市中小學教育的發展,更多的是量的遞增而缺少質的提升,特別是在教育資源配置方面,我們是背著沉重的包袱走進21世紀的。這些問題如不盡快徹底解決,必將成為嚴重制約我市中小學教育發展的瓶頸。

       問題一:學校規模普遍偏小,造成資源浪費,影響實施素質教育。

       外地人普遍都覺得廣州市的中小學顯得“緊巴巴”的,久而久之,“袖珍學校”就成了外地人對廣州的一個深刻的印象。確實,按照國家頒布的有關規定,我市老城區占地面積達不到標準的小學和中學分別約占90%和75%,其中,占地面積連國家規定標準的1/3也達不到的小學和中學分別約占33.61%和23.52%,荔灣區的小學竟然沒有一所占地是達標的!荔灣區三元坊小學占地631平米,僅占標準的10%,生均占地也只有1.54平米;第69中占地1811平米,僅達標準的15%。這類用地面積嚴重不達標的用地特困學校,人們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名字:麻雀學校。 

        按理說,老城區有歷史的包袱,學校小一點在所難免,但幾個新

    城區,也有不達標的學校,只不過問題沒有老城區那么嚴重罷了。可見,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責任推給歷史,有關方面確實在這方面缺乏深刻研究和長遠規劃。新中國成立后,我市老城區建造的達標學校除了第五中學之外,基本上就沒有建過像樣的中小學。近年來,由于某些部門所頒行的有關住宅小區配套學校的政策,使新的“麻雀學校”不斷增加,新老城區建成或在建的住宅小區,其配套的中小學絕大部分均未達到規定的標準,為數不少的竟連有關標準的1/3也沒有達到,成了徹徹頭徹尾的“袖珍麻雀 ”。

       學校規模偏小,教學設施和教職員卻不能少,這樣勢必造成基礎設施重復建設,人力資源浪費,使辦學缺乏規模效益。由于學校場地狹小,無法設置必備的專用場館和功能室,使學校無法實施國家的課程綱要。特別是由于缺乏體育運動場地,不少學校要分批組織學生進行早操和課間操,還有的學校要在大街上或公園里上體育課,嚴重影響了教學的秩序和師生的身心健康。

        問題二:學校整體布局不合理,局部地區入學難。

        中小學的布局應隨時根據城市發展、人口變動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就會出現新的不平衡。但是,我市在這一方面的應對措施往往是滯后的。例如,上一世紀進入90年代后,城市發展向北部、東部和南部延伸,這部分地區的人口隨之急遽增加,但有關方面對中小學的布局卻未作相應調整,使得這部分地區的某些區域,如環市東路--越秀北路區域、下塘路--童心路區域、水蔭路--先烈路區域、工業大道中--工業大道南--廣州大道南區域、黃埔大道南--體育東路--廣州大道中區域均成為入學難的重災區。另外,新廣從公路白云花園一帶安置了大量修建地鐵和擴建路橋的拆遷居民,但該地區方圓5公里竟沒有一所中學,引起拆遷戶極大的不滿。

        近年建成或在建的住宅小區,雖然大多有配套的教育設施,但由于有關部門缺乏統籌規劃和有力監控,任由發展商隨意布局,使小區教育配套設施顯得雜亂無章。有的小區配套學校,與別的同類學校隔墻相望,造成生源不足,教育資源浪費;還有不少開發商從自身利益出發,常常把住宅建設之后剩下的邊角地塊安排配套學校的建設。例如天河區某山莊的開發商,把配套小學安排在三面被高架路團團圍著的小區邊角上,學校連校門也無處可開,周邊交通繁忙,噪音十分嚴重,學生人身安全難以保障。這樣的地方,就是呆上1分鐘也令人坐立不安,遑論學習?海珠區某小區的小學,課室與住宅樓近在咫尺,引起業主和學校矛盾重重。另外,住宅小區的配套學校,其層次結構也不合理。由于我市住宅小區以小規模分散開發為主,導致小區教育設施配套適宜作幼兒園的居多,小學次之,中學比較少,三個層次的教育設施不能形成合理的比例。如海珠和白云兩區,其住宅小區的配套教育設施均以幼兒園占絕大多數,而海珠區的現狀卻是中學學位非常緊缺,白云區的住宅小區配套中學基本闕如。我市的入學高峰,這兩年已從小學轉向了中學階段,估計這一高峰期將會持續5-8年,中小學結構失衡,廣州中小學教育將會面臨窘困的局面。

        問題三: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分配使用不合理。

        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突出表現是“兩個比例”偏低。一是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偏低。早在上一世紀90年代初,世界上人口較多的發展中國家,其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不少已超過4%。如馬來西亞占6.6%,埃及占5.2%,韓國占4.9%,蘇丹占4.6%。阿根廷占4.2%。但我市的教育經費,根據《廣州年鑒》提供的數據統計,從1997至1999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分別只有2.55%、2.14%和2.01%,不僅大大低于上述國家的水平,而且也低于全國1999年的2.7%的水平。二是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偏低。1997年度、1998年度市本級教育經費占財政指出的比例分別為13.95%、14.10%,低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規定全國平均不低于15%的水平。這與廣州經濟在國內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 

        教育經費投入不但跟不上發展需要,而且分配的結構也不合理。不少有識之士早就指出我市教育經費的投入重重點學校輕普通學校,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我市教育經費的投入,同樣存在著重高等教育輕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問題。世界各國的教育經費,中小學一般各占42%左右,高等教育占10%-20%。例如,日本的初等教育經費占42%,中等教育占45%,高等教育占13%;美國分別為43%、32%、25%;英國為50%、40%、10%;前蘇聯為39%、43%、18%。

        以上這三個問題,是長年困擾我市中小學教育發展的老大難問題,正因為是老大難問題,所以往往使人們缺乏一種只爭朝夕的精神去面對它。某些職能部門雖然也提出過一些相關的計劃,但這些計劃充其量是局部的、靜態的修補與改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不能從整體上提出打破制約我市中小學教育發展三個瓶頸的一個有效的、符合長遠需要的系統的方略。最近,我市八個民主黨派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聯合調查,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頗有針對性的建議。其中,他們提出,在我市實施示范性高中建設工程呼聲甚高的時候,要首先考慮啟動我市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要使所有的學校都符合國家對辦學用地所提出的有關標準;盡快改革我市住宅小區教育配套設施建設的模式,將以往教育配套設施建設由開發商主導模式轉變為由政府主導的模式,對住宅小區的配套教育設施,由政府統籌,嚴格按照國家的辦學用地標準,統一規劃和建設,并對住宅小區遺留的問題進行清理;嚴格執行《廣州市教育經費投入與管理條例》,保證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及時到位,實現教育投入的穩定增長;教育經費的分配應向義務教育階段傾斜,參考國外教育實踐和國內專家的意見,我市教育經費可參照初等教育占40%、中等教育占45%、高等教育占15%這一比例,來調整投入結構;并且,就基礎教育內部而言,教育經費應適當向普通學校傾斜,盡快縮小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在辦學條件方面的差距。這些建議,得到了中共廣州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的高度評價。

    廣州市中小學教育的尷尬局面,其實政府的職能部門心里都有底,但是,嶺南傳統文化使不少人形成了重視現實利益的價值觀,他們一下子看不到教育所隱藏著的巨大的潛在效益,這種效益具有滯后性和隱蔽性,因此,教育長期以來都沒有真正被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在踏入新世紀之際,我們必須要正視和竭盡全力去解決這些一直以來制約著我市中小學教育發展的瓶頸,使中小學教育也成為我市邁向現代化大都市的一項標志性工程。

     

    [廣州市中小學教育資源配置亟待解決的三個問題]相關文章:

    1.中小學教育研究論文

    2.中小學教育培訓總結6篇

    3.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

    4.中小學教育督導論文

    5.三個不要造句

    6.用三個只要造句

    7.三個兒子教案

    8.三個像怎么造句

    9.用三個在造句有哪些

    10.《三個兒子》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电影 | 亚洲中心精品国产一区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V嫩草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午夜福利在线亚洲视频 | 久久只有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