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葉子》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7-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李冠華]

    課型:課內自讀課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⒈ 體會最后一片葉子在情節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小說情節結構的特點

    ⒉ 弄清人物主線次線的關系,領會主線對描寫人物、表達主題的作用

    ⒊ 感悟小說的內涵--弘揚人性美

    教學重點:情節線索的作用

    教學難點:主要人物與主題的表達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論哪個社會,哪個國家,英雄人物雖然不少,但更多的卻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們的遭遇、思想感情和行為方式能更普遍、更真實地反映當時社會的現實狀況。今天我們就來解讀美國杰出小說家歐?亨利在短篇小說《最后一片葉子》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

    二、討論課文,了解實物(葉子)作為情節線索的作用,借以把握情節發展

    ㈠ 課前已要求同學們認真閱讀小說,并在每一自然段前標上序號,共有55段(檢查是否落實)。

    ㈡ 請同學們說說,小說共寫了哪些人物?

    答:瓊西、蘇、貝爾門、醫生

    ㈢ 小說名為《最后一片葉子》,這最后一片葉子和小說中哪些人物直接發生關系?

    ⒈ 最后一片葉子和瓊西的關系

    ①最后一片葉子最先在文中何處出現?(請同學配樂分角色朗讀)

    ②最后一片葉子和瓊西有何關系?(學生討論)

    答:瓊西眼里的最后一片葉子是生命的征兆,是死神的化身,苦難世界的終極。瓊西把這最后一片葉子作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為最后一絲與世界的微弱牽連,作為放棄生命的理由。在寒秋風雨中,藤葉越掉越少,讀者的心也越揪越緊,藤葉終將掉完,年輕、純潔的瓊西卻不該過早逝去,矛盾到了高潮。

    沒想到最后一片葉子歷經了一天一夜風雨仍傲然掛在墻上,瓊西恢復了生的信念,又一天,瓊西脫離了危險。

    ③為什么最后一片葉子奇跡般挽救了瓊西的生命?(學生討論)

    注意前文醫生話語中的伏筆(第7、11段)

    瓊西從葉子得到了啟示,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使藥物治療的效果成倍提高。

    ④經過一夜的風吹雨打,最后一片葉子居然能夠抵擋“秋風掃落葉”的命運,這可能嗎?為何瓊西會相信最后一片葉子是真的?

    答:躺在床上看得不真切;

    那么單純,根本沒想過會是假的;

    畫得逼真;

    盡管生活的苦難逐漸泯滅她生的欲念,但她那么年輕,對藝術的追求剛開始,潛意識里有著對生命的渴望。

    ⒉ 最后一片葉子與貝爾門的關系

    ①最后一片葉子是貝爾門畫上去的,找出文中對貝爾門的描寫(請同學讀第30段)

    答:怪異的模樣、火氣十足,瞧不起別人的溫情、一個失敗的畫家,還愛說大話,喝酒無節制。一個生活、事業的失意者。

    ②最后一片葉子是貝爾門畫的,前文可有伏筆?貝爾門是一個什 么樣的人?(第32、35、36段)

    答:在普通的外表下深藏著一顆美好的心靈,甚至甘愿獻出自己的生命來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富有愛心,富有自我犧牲精神。

    ③為什么說最后一片葉子“才是貝爾門的杰作”?(最后一段)

    答:因為這片葉子不僅是貝爾門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藝術結晶,還是貝爾門人性的象征,它融進了貝爾門的愛、善和寶貴生命,成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⒊ 小說情節的作用

    “最后一片葉子”串聯著瓊西和貝爾門兩個人物的活動,展開了所有的情節--瓊西所受的人間苦難和貝爾門舍己救人的人性美。

    幻燈片:在作品中起串聯人物活動、展示故事情節發展作用的人物、實物、事件、語句等叫做情節線索。最后一片葉子是名物線索。

    板書: 生命的征兆 最后的杰作

    獲生 名物線索 獻身

    瓊西 貝爾門(主要人物)

    (人間苦難) (人性之美)

    幻燈片:要通過情節線索梳理去把握情節中的人物及矛盾沖突,并由此認識人物的性格特點,更好地領會作品主題。

    三、 進一步研讀課文,弄清誰是主要人物或主線人物,為什么。

    ⒈誰是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的確定不能片面地從作者描寫的多少去衡量,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① 從他與各方的關系看

    ② 從小說主題的表現看

    從①看,瓊西病危,生命維系于“最后一片葉子”,是為了造成懸念,為貝爾最后杰作蓄勢、鋪墊。

    從②看,作者要歌頌的是一種人性美,具體表現為貝爾門的善良、博愛、獻身精神,貝爾門是作家寄托主題的主要人物。

    如果把瓊西看作主要人物,作品的主題便僅僅是揭露社會生活的不公和無理,抑或是表現人的精神、信念對生命的重要作

    ⒉ 作者在塑造瓊西、貝爾 門這兩個人物時所采用的手法是否相同?如不同,表現在哪里?

    瓊西:正面描寫(對話、神態)

    貝爾門:側面描寫(畫葉子是蘇的口說出的),先抑后揚

    ⒊ 對貝爾門畫杰作的場面未作正面描寫,為什么?

    描寫上的“空白”給讀者留下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表面情節雖淡化了,但通過讀者的想象,可內化為讀者心靈內部的情感,通過讀者心理感情的合理發展,使小說情節更豐富、理想化。是一種類似“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更凝練、蘊蓄的寫法。人物形象更鮮活、更難以忘懷

    (打羅丹字幕)

    羅丹名言:“要點是感動,是愛,是希望,戰栗,生活。在做藝術家之前,先要作一個人。”

    四、總結

    小說《最后一片葉子》讓我們從普通人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心靈,從人生的苦難中見到了人性的光輝,希望我們每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能努力弘揚人性美,使人間充滿溫情。

    [《最后一片葉子》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做一片美的葉子》教案

    2.《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3.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4.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7.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8.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9.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10.《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天堂 | 亚洲AV色影在线 |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 日本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日本欧美亚洲日韩在线视 | 中文字幕在线女教师制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