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長江、筏子、黃河頌、長江之歌、一條大河、運河與揚子江、江之歌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詞。

    2、感受文中的形象。

    3、積累并背誦優美的文段.

    二、過程與方法;

    1、 品味本文感情濃郁的語言特色。

    2、 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本文昂揚向上的風格,培養樂觀主義情懷。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文中的形象,把握文章語言特色。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文意。

    教學設計:

    一、 導入課堂。

    二、 作家作品。

    郭風,1917年生,福建莆田縣人。30年代末期開始發表散文作品。出版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島》、《曙》、《唱吧山溪》、《英雄和花朵》、《開窗的人》、《晴窗小扎》、》以及《郭風散文選》等。另外著有散文詩集《葉笛集》、《鮮花的早晨》、《燈火集》、《笙歌》、《小小的履印》等。

    三、 整體感知文意。

    1、 學生初讀課文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2、 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

    (2)、齊讀全文或指名朗讀,初步感知文意。

    3、 引導學生劃分文章結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試劃分課文結構,教師引導歸納:

    本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描寫長江很早就醒過來了。

    第二部分(3-7)自然段,抒發對長江的贊美之情。

    第三部分(8)自然段,呼應開頭,點明主旨。

    四、 再讀全文,體會文中的情感。

    五、 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句子體會一下。

    六、 教師小結課堂。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課文研習與問題探究。

    教學設計:

    一、 復習導入。

    二、 引導學生探究下列問題

    1、 作者為什么不寫長江的中午或傍晚,而要寫長江的黎明?這里的黎明是否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

    2、 作品反復說“你的心好象黎明一般的舒暢,青春一般的歡愉”,為什么又一再強調長江是古老的?

    3、 “哦,長江。哦,我們的古老的、古老的母親,以自己的乳汁,千年萬載地哺育了億萬子女的乳娘。”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旨在表現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 文章第四五自然段為什么多次用到“不止”這個詞語?請談談它的含義。

    5、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贊美長江的?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后發言,教師引導,師生共同梳理歸納。

    三、 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旨。

    四、 遷移訓練:

    請從比喻、擬人、排比中選擇一種修辭方法來贊美你啊家鄉。

    五、 教師小結課堂。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寫作特點,借鑒寫作技法。

    教學設計:

    一、 復習導入。

    二、 學生交流讀后感,引導學生自評。

    三、 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舉例說明:

    1、作者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細節刻畫山水特色,既有粗獷和細膩相結合,也有工筆和意筆交替運用。

    2、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烘托出整個環境和氣氛。

    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1、師生共同討論交流,梳理文章的語言特點:

    (1)、既有詩歌的精練又有散文的舒放。

    (2)、注重長短句的交錯運用,詞語參差錯落,讀來抑揚頓挫,優美動聽。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誦。

    小組內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教師評價,鼓勵優秀。

    六、 說說本文對我們的寫作有什么啟示?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

    七、 教師總結全文。

    八、 作業布置:

    1、 課后練習第三題。

    2、 背誦全文。

    后記:

    筏子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2、 有感情、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詞。

    3、 感受文中的形象。

    4、 積累并背誦優美的文段.

    二、 過程與方法;

    3、 感受黃河的磅礴氣勢,學習并積累一些好詞佳句。

    4、 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本文通過對黃河上艄公的贊頌,啟迪人生,增強自信。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文中的形象,學習本文通過對黃河上艄公的贊頌,啟迪人生,增強自信。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文意。

    教學設計:

    一、 導入課堂。

    二、 作家作品。

    袁鷹,原名田鐘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縣人。40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作,以散文影響最大。出版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第十個春天》、《紅河南北》、《風帆》、《悲歡》、《運行》、《京華小品》以及《袁鷹散文選》等。

    三、 整體感知文意。

    4、 學生初讀課文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5、 齊讀全文或指名朗讀。

    6、 引導學生劃分文章結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試劃分課文結構,教師引導歸納:

    本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描寫黃河和大水車,為筏子的出現渲染氣氛。

    第一部分(3-11)自然段,直接描寫黃河上的筏子,贊揚艄公們的機智勇敢。

    四、 再讀全文,體會文中的情感。

    五、 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句子體會一下。

    六、 教師小結課堂。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課文研習與問題探究。

    教學設計:

    一、 復習導入。

    二、 引導學生探究下列問題

    6、 文章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7、 文中講見到羊皮筏子前后的不同想法,岸上的人與乘客的不同心情分別進行了比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8、 文章中很多地方用來襯托手法,試著找出來說說其作用分別是什么?

    9、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給了你什么啟示?

    10、 如果讓你給文章另起一個名字,你會起什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后發言,教師引導,師生共同梳理歸納:

    1、 寫了黃河的規模和氣勢,寫出了黃河澄清驚濤駭浪,襯托了下文中艄公的高超技藝。

    2、 有利于表現艄公們的機智勇敢。

    3、 可參考練習冊第四頁第六小題。

    4、 只有大膽鎮靜與小心智慧相結合,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5、 如:黃河的主人。

    三、 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旨。

    四、 遷移訓練:

    結合你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寫一篇讀后感。教師引導學生當堂完成。

    五、 教師小結課堂。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寫作特點,借鑒寫作技法。

    教學設計:

    四、 復習導入。

    五、 學生交流讀后感,引導學生自評。

    六、 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舉例說明:

    (1)、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2)、善于渲染烘托氣氛。

    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1、師生共同討論交流,梳理文章的語言特點:

    (1)、語言樸實生動。

    (2)、善于運用成語。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誦。

    小組內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教師評價,鼓勵優秀。

    六、 說說本文對我們的寫作有什么啟示?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敘述、描寫和議論相結合使文章通俗易懂并且生動感人的好處。

    七、 教師總結全文。

    八、 作業布置:

    3、 課后練習第三題。

    4、 背誦全文。

    后記:

    詩歌三首

    教學目標:

    二、 知識與能力

    1、背誦并默寫這三首詩歌。

    2、了解作者生平。

    二、過程與方法;

    理解文中形象,體會文章抒發的思想感情。

    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閱讀詩歌體悟情感,培養自己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受文中的形象,把握文章語言特色。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第一首《當我死時》

    教學設計:

    一、 導入課堂。

    可引用作者的名作《鄉愁》導入。

    二、 作家作品。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現居臺灣,當代詩人、詩歌評論家。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歌,次年隨國民黨軍隊入臺。代表作品《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有《靈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詩選》等。詩論集《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鑒賞》。

    三、 整體感知文意。

    7、 學生初讀課文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8、 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

    (2)、齊讀全文或指名朗讀,初步感知文意。

    9、 引導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討論交流,教師引導歸納:

    (1)、“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歌被譽為“泣血的鄉愁”,你認為有道理嗎?為什么?

    四、 再讀全文,體會文中的情感。

    注意體會以下重點句子:

    1、 最美最母親的國度(發自肺腑的歌頌)

    2、 睡整張大陸(無限的舒坦與自在)

    3、 兩管永生的音樂(對落葉歸根的游子的靈魂的最好的撫慰)

    五、 用自己的話概括以下詩歌的主旨。

    作品用充滿情感的話語,表達了海外游子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

    六、 教師小結。

    全詩時序分明且銜接細密,意象集中而情感奔放,韻腳和諧又轉換靈活;有井濤拍案的雄闊,又有春水淙淙的柔婉。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第二首《黃河頌》

    教學設計:

    一、 導入課堂。

    可播放《黃河大合唱》導入激趣。

    a) 作家作品。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張光年,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三、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初讀課文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2、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

    (2)、齊讀全文或指名朗讀,初步感知文意。

    3、引導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討論交流,教師引導歸納:

    (1)、詩歌中說黃河是“搖籃”、是“屏障”,你怎樣理解?

    (2)、詩歌中反復出現“啊!黃河”這句詩,它在全詩的結構和內容上起到什么作用?

    四、再讀全文,體會文中的情感。

    五、用自己的話概括以下詩歌的主旨。

    重點提示:詩歌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七、 教師小結。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生生不息、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頌歌。

    課文研習與問題探究。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第三首《長江之歌》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堂。

    可播放《長江之歌》導入激趣。

    二、作家作品。

    胡宏偉:(1913-2002),我國著名的歌詞作家,曾以創作《長江之歌》、《共青團團歌》而聞名全國。

    三、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初讀課文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2、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

    (2)、齊讀全文或指名朗讀,初步感知文意。

    3、引導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討論交流,教師引導歸納:

    (1)、詩歌共分為兩部分,請概括兩部分的主要內容。

    (2)、詩歌中有“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這句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四、再讀全文,體會文中的情感。

    五、用自己的話概括以下詩歌的主旨。

    重點提示:通過對長江的歌頌和贊美,表現了人們對祖國母親的依戀和熱愛。

    六、教師小結。

    全曲氣勢磅礴、熱情豪放、舒展寬廣。

    第四課時

    教學重點:

    比較探究

    教學設計:

    九、 復習導入。

    十、 引導學生探究下列問題

    11、 三首詩歌都以母親稱長江、黃河,但抒發的情感各有不同,請具體談談。

    12、 《黃河頌》和《長江之歌》中的黃河、長江并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黃河、長江,而是表現了一種精神,你能說出表現了什么精神嗎?

    三、遷移訓練:

    請從三首詩歌中選擇一首用唱或朗誦的形式表現出來。

    1、 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后每組選出2-3名代表在班內開展比賽。

    2、 推選學生評委和教師一起評價。

    3、 獎勵優秀

    十一、教師小結課堂。

    后記;

    一 條 大 河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5、 有感情、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詞。

    6、 感受文中的形象。

    7、 積累并背誦優美的文段.

    二、過程與方法;

    5、 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本文培養自己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文中的形象。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文意。

    教學設計:

    一、 導入課堂。

    教師播放電影《上甘嶺》插曲《一條大河》引入課堂。

    二、 作家作品。

    劉元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鴨綠江文學月刊社主編、社長。主要作品:小說集《人情》,散文集《西部生命》、《上帝廣場》、《表述空間》、《沒有初戀》,紀實文學集《黃河悲歌》,既是長篇《親情鋼琴夢》《鋼琴時代》等。

    三、 整體感知文意。

    10、 學生初讀課文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11、 齊讀全文或指名朗讀。

    12、 引導學生劃分文章結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試劃分課文結構,教師引導歸納:

    本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回憶童年往事,表現我們對文化生活的渴望。

    第二部分(3-7)自然段,我對一條大河這首歌的初步接觸。

    第三部分(8-17)自然段,聽朗朗的演奏,真正了解了這首歌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 再讀全文,體會文中的情感。

    五、 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

    六、 教師小結課堂。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課文研習與問題探究。

    教學設計:

    一、 復習導入。

    二、 引導學生探究下列問題

    13、 少年鋼琴天才朗朗結束了他《一條大河》的演奏之后為什么沒有立刻起身,而觀眾也沒有馬上給他掌聲?

    14、 你是否像《一條大河》的作者那樣,由《黃河頌》、《長江之歌》或其他歌唱祖國、中華民族的歌曲引發過某種親切、深情的感受?如果有這種體驗,說給老師和同學聽聽。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后發言,教師引導,師生共同梳理歸納。

    三、 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旨。

    四、 遷移訓練:

    再聽《一條大河》,選擇演繹一首你印象最深的歌唱祖國、民族的歌曲。

    五、 教師小結課堂。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寫作特點,借鑒寫作技法。

    教學設計:

    七、 復習導入。

    八、 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舉例說明:

    有條不紊、層層深入地表現中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是愛國或民族情感,但作者一開始并沒有點明這一點,而是先說自己小時侯對看電影的喜愛,從而引出了《一條大河》這首歌曲,然后細致 描寫了聽朗朗演奏這首歌曲時的感受,最后才點明了中心:世界各地都有華人,我相信所有的華人都會為一條大河而動情的。

    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1、師生共同討論交流,梳理文章的語言特點:

    語言充滿激情。如描寫朗朗演奏那部分,既有細膩的描寫,又有充滿感情的抒情、議論,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和對音樂的獨特理解,讀后令人難忘。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誦。

    小組內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教師評價,鼓勵優秀。

    六、 說說本文對我們的寫作有什么啟示?

    教師引導:詳略得當的敘述,對重點部分的細致描寫,都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借鑒。

    七、 教師總結全文。

    八、 作業布置:

    1、 完成配套練習冊相關內容。

    2、 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后記;

    運河與揚子江

    教學目標:

    三、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詞。

    2、積累并背誦優美的文段.

    二、過程與方法;

    6、 誦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

    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奮斗的生命是美麗的”這句話,培養自己健康高尚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

    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文意。

    教學設計:

    一、 導入課堂。

    二、 作家作品。

    陳衡哲,(1893-1976),江蘇武進人。女。1918年在《新青年》發表新詩《人家說我發了癡》和短篇小說《老夫妻》,1920年回國應北大校長蔡元培之聘,成為中國第一位西洋史女教授。抗戰勝利后留居上海建國后曾任傷害市政協委員。是新文化運動中的第一位女作家,其創作在當時很有影響。主要著作有《西洋史》、《小雨點》、《衡哲散文集》等。

    三、 整體感知文意。

    13、 學生初讀課文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14、 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

    (2)、齊讀全文或指名朗讀,初步感知文意。

    15、 引導學生劃分文章結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試劃分課文結構,教師引導歸納:

    本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揚子江與運河相遇于十字路口):故事的開端。

    第二部分(“河,你從哪里來”--“河,我祝你永遠心足,永遠快樂!”)故事的經過,揚子江與運河的對話,揭示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種安于現狀,一種努力奮斗,創造新的生活。

    第三部分(“于是揚子江與運河作別,且唱且向東海流去”):故事的結局。

    第四部分(“奮斗的辛苦啊,筋斷骨折”--結束):揭示寓意:奮斗的生命是美麗的。

    四、 再讀全文,體會文中的情感。

    五、 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句子體會一下。

    六、 教師小結課堂。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課文研習與問題探究。

    教學設計:

    九、 復習導入。

    十、 引導學生探究下列問題

    15、 在寫揚子江的生命從何而來時,“蜀山險峻,峭巖如壁,尖石如刀”有什么作用?

    16、 《運河與揚子江》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讓我們懂得了什么?(用課文的詞句回答)

    采用了擬人,對話形式。

    告訴了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奮斗和拼搏,自我創造,不要依賴別人。

    17、 揚子江為什么說自己的“命確實無人能毀的”?

    18、 你認為揚子江所說的“造命”指的是什么?

    19、 運河說“我不是與你一樣地活著嗎?”你認為運河真的像運河一樣地活著嗎?

    20、 為什么揚子江要說“快樂的奴隸”總遠勝于“怨尤的奴隸”?

    21、 “愉悅的悲傷,從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諦”一句中,生命的真諦指的是什么?

    十一、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旨。

    十二、遷移訓練:

    請從比喻、擬人、排比中選擇一種修辭方法來贊美祁連山。

    十三、教師小結課堂。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寫作特點,借鑒寫作技法。

    教學設計:

    九、 復習導入。

    十、 學生交流讀后感,引導學生自評。

    十一、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舉例說明:

    1、以對話的方式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2、對比手法的運用。

    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1、師生共同討論交流,梳理文章的語言特點:

    揚子江于運河的對話,簡潔生動,毫不拖泥帶水,結尾的議論,充滿人生哲理,耐人尋味。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誦。

    小組內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教師評價,鼓勵優秀。

    十四、說說本文對我們的寫作有什么啟示?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對比的手法,對話的方式,充滿哲理的議論,使這篇故事具有了很強的可讀性,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借鑒。

    十五、教師總結全文。

    十六、作業布置:

    5、 課后練習第三題。

    6、 背誦全文。

    后記:

    江之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詞。

    2、積累并背誦優美的文段.

    二、過程與方法;

    誦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學習,認識人與自然抗爭的斗爭精神;體會作者對苦力們的同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

    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文意。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堂。

    二、作家作品。

    毛姆,(1874-1965),英國小說家。出生于巴黎。10歲時父母雙亡有叔父養大。主要著作有《人性的枷鎖》等。

    三、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初讀課文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2、朗讀課文

    齊讀全文或指名朗讀,初步感知文意。

    16、 引導學生劃分文章結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試劃分課文結構,教師引導歸納:

    本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纖夫們勞動的艱辛。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寫勞力們的歌聲。

    四、再讀全文,體會文中的情感,整體感知文意。

    本文寫了船夫、纖夫、苦力三種人,但作者的描寫是有詳有略的,分析一下作者詳細寫的是那些人,略寫的是那些人?為什么?

    五、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句子體會一下。

    六、教師小結課堂。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課文研習與問題探究。

    教學設計:

    一、 復習導入。

    二、 引導學生探究下列問題

    1、 船夫們的歌聲為什么能夠“響亮而有力”,纖夫們的號子為什么卻“比較急促”?

    2、 “他們使勁,拼命使勁,對抗著水流無情的威力”中“使勁,拼命使勁”能否調換順序?為什么?

    3、 作者說“我不知道詞語怎么能描寫出其中包含的拼搏”你能用那些詞語來表現呢?說說看。

    4、 你認為揚子江所說的“造命”指的是什么?

    5、 作者是怎樣來形容苦力們的歌聲的?你認為他的形容恰當嗎?為什么?

    6、 課文所說的“江之歌”主要指什么?

    7、 《江之歌》與《筏子》都表現了人類與自然的搏斗,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8、 “愉悅的悲傷,從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諦”一句中,生命的真諦指的是什么?

    三、 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旨。

    四、 遷移訓練:

    請按照不同的要求,運用以下三個詞語,分別擴展為一段話,每段不少于30字。

    溪流 大海 生命

    1、描繪自然景物。

    2、表達對人生價值的感悟。

    五、 教師小結課堂。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寫作特點,借鑒寫作技法。

    教學設計:

    一、 復習導入。

    二、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舉例說明:

    細節的真實生動。作者通過大篇幅的描寫,表現了苦力們勞動的艱辛,充滿了觸目驚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1、師生共同討論交流,梳理文章的語言特點:

    作者善于選取富有力度的語言來表現描寫對象。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誦。

    小組內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教師評價,鼓勵優秀。

    四、說說本文對我們的寫作有什么啟示?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場面描寫真實生動、感人,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五、教師總結全文。

    六、 作業布置:

    摘抄你認為精彩的句子。

    后記:

    壺口與龍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詞。

    2、積累并背誦優美的文段.

    二、過程與方法;

    誦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學習,增強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

    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文意。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堂。

    二、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初讀課文解決文中的生字詞。

    2、朗讀課文

    齊讀全文或指名朗讀,初步感知文意。

    3、引導學生劃分文章結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讀試劃分課文結構,教師引導歸納:

    本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壺口與龍門的總體特征。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紹地理特征、歷史傳說和現狀。

    三、再讀全文,體會文中的情感,整體感知文意。

    1、 壺口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 穩重將神話傳說的目的是什么?

    3、 請用簡潔深感懂得華描述一下龍門三激浪。

    4倒數第二段引用李自成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

    四、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句子體會一下。

    五、教師小結課堂。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寫作特點,借鑒寫作技法。

    教學設計:

    一、 復習導入。

    二、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舉例說明:

    說明繼續和描寫議論相結合。

    三、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1、師生共同討論交流,梳理文章的語言特點:

    語言準確性和生動性相結合。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誦。

    小組內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教師評價,鼓勵優秀。

    十二、說說本文對我們的寫作有什么啟示?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

    1、 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結構。

    2、 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3、 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相結合。

    五、教師總結全文。

    六、 作業布置:

    摘抄你認為精彩的句子。

    后記:

    第一單元作文教案

    主題:心靈的歡

    課時分配:兩課時

    教學設計:

    一、寫作指導

    同樣是寫黃河和長江,用不同的體裁寫,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先讓學生說說本單元所學過的課文有哪幾種體裁,并說說這樣的體裁個有什么特點?你最喜歡那一篇?每一篇所表達的感情也是不一樣的,如果都是慷慨激昂的,就會顯得單調。

    所以,這里的出一個道理:文章好就好在不一樣,給人不同的情感體會,即使體裁、對象是相同的,表達的心情、感悟就要盡可能的不一樣。不一樣主要指事物、心情的差異。差異,是寫作的寶藏。發現差異,心靈豐富,多情善感是寫作的根本。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過:比大海更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心靈的感受時一本“無字書”,仔細翻閱回味,把他的不一樣寫出來,可能就是一篇相當不錯的文章,只要是你親近過的,都可以寫,相信你會寫得“不一樣”。

    二、參考題目

    《家鄉的河》、《家鄉的山》、《上學的路》、《重點學校門口》、

    《消失了的小巷》、《書的夢》、《外婆的搖籃曲》等等。

    三、提示

    1、可以改動或者自擬一個“不一樣”的題目。

    2、可以寫實在的景物、當時的心情,還可以寫與景物有關的故事。由事物激起的有趣的、好玩的思緒、經歷或者幻想,都是寫作的好材料。

    3、家鄉的小橋流水、何塘洼鳴;街道的變遷、小朋友的嬉戲。。。。。。不去想它,好像平平淡淡,仔細回憶起來卻可能是精彩的動人的。

    4、記憶中,什么樣的事物或者事情留下的印象最深?它與你什么樣的心情聯系在一起?-----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感悟越是獨特,越是與眾不同,寫起來就可能越生動。

    5、如果你以蝦子還不能做到“不一樣”,這不要緊,重要的是,你知道了從此要努力寫得“不一樣”。

    6、字數600字左右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長江、筏子、黃河頌、長江之歌、一條大河、運河與揚子江、江之歌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長江之歌的教案

    2.北師大版長江之歌課件

    3.長江之歌課件

    4.語文長江之歌課件

    5.長江之歌高中課件

    6.長江之歌課件冀教版

    7.長江之歌教學的課件

    8.長江之歌的教學課件

    9.長江之歌獲獎課件

    10.蘇教版長江之歌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永久久精品一级AV高清免费看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另类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线码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精品 | 欧美日韩午夜一区 | 五月天婷亚洲天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