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論(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7-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掌握“王”“驚”“怒”等詞的活用情況。

    2.掌握“見”“所以”的用法。

    3.掌握“挾持”“所以”“可愛”“志氣”等古今異義詞。

    4.體會蘇軾史論汪洋恣肆雄辯有力的特色。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謀”的觀點及其獨到新穎之處。

    教學難點:

    1.分析文章以“忍”字貫串全篇,層層議論,逐步深化的說理思路。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理清課文思路

    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史論,是進獻給皇帝應試求官的。文章通過對張良

    的評論,論述在斗爭中應采取“忍”的態度,善于運用策略,等待時機,以實現大的計謀。

    第一段,總領全文,提出忍字。

    引出忍--正反對比,“忍”與“勇”的關系。

    第2--4段,寫留侯的“忍”,或者說圯上老人教“忍”。

    2段  留侯受書圯上老人,古事翻出新意。

    ①“圯上老人”是“秦之世”的“隱君子”,是對賢。

    ②圯上受書是“圣賢相與警誡”。

    ③其意不在書。

    3段:圯上老人要張良“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

    張良在博浪沙逞匹夫之剛,不明智的做法,因為不能忍。

    4段:留侯能忍。

    史實相證:         

    第5段寫留侯用忍。

    “忍”是手段,目的是實現“大謀”。

    項羽“輕其用鋒”

    劉邦“養其全鋒”

    史實:

    第六段:析史遷之疑,駁世俗之見。

    用子房相貌如婦人女子,反對子房能忍的胸懷和非凡的大丈夫氣概。

    二、觀點探究

      “忍小忿而就大謀”

        正確性:

    片面性:劉邦,項羽的成敗歸于“忍”與“不忍”,“忍”是留侯品德節

    操的主要特點,而這特點也是黃石老人一次指點而成。

    三、作者的獨到見解

    1.然亦安知其非秦之士有隱君子者出而伐之。

       圯上老人(黃石公)非“鬼怪”,是人,否定了司馬遷的“神怪論”。

    2.且其意不在書。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司馬

    遷及其后眾多學者大多認為是張良在讀了黃石老人傳授的《太公兵法》后

    才能“運籌帷幄”,佐高祖以平定天下;蘇軾否定了這種看法,認為黃石公的目的是使張良能忍。

    3.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之教也。

     一般認為張良主要是為劉邦出謀劃策,輔助劉邦奪取天下。

    四、襯托手法的運用

                

    對比襯托,烘云托月

    對比,是互相比較,通過比較,各自的特點就會顯得更加鮮明。

    襯托,是在比喻的基礎上,一方襯托另一方,效果是使被襯托的特征更

    加突出。一般襯托的一方是陪襯,是次要的,被襯托的一方是主要的。

    襯托一般分正襯和反襯兩種,同等事物從正面襯托,是正襯;相反或相對的事物從反面陪襯,是反襯。

    課文中襯托手法的運用:

    第三段寫荊軻,聶政是反襯,寫張良當初的魯莽不忍。

    第四段鄭伯肉袒和勾踐臥薪嘗膽,正襯“子房之能忍”。

    第四段秦皇、項籍,            反襯張良能忍

    第五段高祖      ,            正襯張良能忍

    第六段身材相貌和婦人一般,    反襯張良能忍的胸懷

        

    布置作業:

     

    教后記:

     

    [留侯論(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留侯論》原文及欣賞

    2.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

    3.古代詩歌散文選修教案

    4.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5.《留侯論》原文翻譯及賞析

    6.留侯論讀后感

    7.《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8.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9.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10.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无线 | 五月婷之久久综合丝袜美腿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永久免费国产综合 | 亚洲欧美换脸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日韩一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