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橋邊》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9-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導入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的第一篇小說是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從這篇小說中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也體驗到了戰火紛飛中人類的一絲溫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小說《在橋邊》,看看這一回在橋邊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請大家打開課本第67頁。

    二、作者介紹

    伯爾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學畢業后,曾在書店當學徒。1939年在科隆大學學習,不久即應召入伍,隨軍到過法國、波蘭、羅馬尼亞等國,增長了不少見識。二戰結束后,曾在戰俘集中營待了幾個月。六年戰爭生活經歷,成為伯爾早期創作的主要題材。戰后除繼續在科隆大學研究語言與文學外,還當過木匠和人口統計員,因此對下層人民的生活較為熟悉,并在許多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曾獲得幾十種國際國內頒發的文學獎,作品已被譯成三十余種文字。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火車正點》、長篇小說《亞當,你到過哪里?》和短篇小說集《流浪人,你若來斯巴……》等。1971年發表的《以一個婦女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創作的結晶,獲次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三、整體感知,概括情節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全文,用一兩句話概括小說最主要的情節內容。

    明確:他們讓我數在一座新橋上走過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愛的姑娘漏數掉了。

    四、結合話題,重點賞析

    1、知識鏈接

    我們知道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環境。

    環境這一要素其實在第二單元的話題“場景”當中已經涉及到。環境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性格等。

    “人物”是上一個單元的話題,寫人物要注意貼著人物寫,貼著人物寫包括哪兩個方面?

    明確:一是貼著人物的心理寫,一是貼著人物的言行寫。注意運用語言行動描寫和心理描寫。

    情節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開,這些事件展開的過程就是它的運行過程。在情節的運行方式中,整體上遵循著一個基本模式:發生(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那么《在橋邊》這個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分別是什么?全文共9段,請大家根據小說的情節運行流程劃分層次,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個部分的內容。

    明確:

    發生:1-3段,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現狀以及他對職業的態度。(現實生活乏味)

    發展:4-5段,主人公暗戀過橋的姑娘,她成了主人公乏味生活中的亮色。(暗戀過橋姑娘)

    高潮:6-7段,“我”逃過檢查,被調去數馬車。(逃過突擊檢查)

    結局:8-9段,主人公被調去數馬車,反而獲得了與姑娘進一步接觸的機會。(數馬車,交鴻運)

    [《在橋邊》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橋邊的老人優秀教案

    2.《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3.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4.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5.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7.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8.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9.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10.《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福利在线91 |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 亚洲人77777在线观看 | 在线网站亚洲观看AV | 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