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中學 陳偉賽
怎樣上好一堂語文課,一直是語文教師的追求。盡管在生活中,更多的是自發的追求,在教研中,多了一份自覺的追求。有了目標的一致性,我們才可能在共同的語境下各自探索,分工合作。“好”的標準如何?“好”的實施途徑有哪些?一代又一代的語文人一直在眼下正在并且將繼續在探索,在建構,在充實。
吳碧華老師有感于新課程實施以來,各地公開課展示出來的形式多樣的新型活動課,層出不窮的新理念帶給當事人的困惑,呼吁語文課回歸自然,回歸“書聲朗朗,情景交融”。在我看來,這未免矯枉過正了。
其實,新課程只是規定了達到教學目標的最低標準,至于具體內容和更高追求一直是鼓勵自主探究,自主建構的。在這個提倡百花齊放的年代,課程的研究者和實施者都可以從自己的學術背景和實踐經驗出發,自由地、獨立地、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舉措,圖解式、表演式、討論式作為活動課的一種形式,偶爾為之,既能帶給學生新鮮感,讓語文能力有釋放的空間,又能豐富教學手段,為教學內容的達成提供新的途徑,有何不可?
在我看來,語文課目前需要的是統一目標,豐富內容,更新方式。在一個更大更新更立體的領域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學,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樣化地感受語文之美,豐富內心之美,表達生活之美。而不是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畫地為牢,堅壁清野,打著“純潔”“規范”語文課的名義,對一切不合自己接受習慣的做法進行批判與扼殺。
新課程帶來了教材使用的自由,再也不是全國上下唱“同一首歌”了。雖然由于編者意圖的區別,試用時間的有限,推廣使用的四套高中語文教材目前還未能做到盡如人意,在選文的典范性與時代性相結合方面,在內容安排難易程度的有序性方面,在必修與選修的整合方面讓使用者感到難以操作。但它們提供的精美選文、人文話題、知識例話等內容對原有的教材是一次重大的突破,給教師帶來觀念的啟示更新,選擇的自由多樣是前所未有的。在“用教材教”的語境下,一個對語文教學有自覺追求的教師當可以大展手腳。
新課程鼓勵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與教學風格。由于條件所限,語文教師不可能唱念做打樣樣在行,十八般武藝隨手施展。有的教師擅長感性朗誦,有的教師擅長理性分析,有的教師在示范表演方面得心應手,有的教師在資料呈現方面是行家里手,有的教師在深度發掘方面有所建樹,有的教師能帶給學生廣闊視野。以求全責備的眼光看,他們各有缺點。以欣賞肯定的目光看,他們都能創造出獨具魅力的教學風格。如果硬要“罷黜百家,獨尊‘讀’術”,豈不是借傳統之名削足適履?學生的個性需要尊重,難道教師的個性就不應該張揚?
在傳統語文課堂上,有多位大師的各種風格。如錢夢龍體悟式導讀法、于漪的動情式語文課、蔡澄清的點撥式教學法等等,都曾經極大地豐富了語文課的內容和形式,讓許多語文教師受益匪淺。在新課程標準下更開放的語文課堂,更是涌現了一大批另類的語文教師,比如堅持獨立思考理性批判的郭初陽、致力于打造“黑板語文”的蔡明、追求本色而成“非常課堂”的王開東等,他們的課堂也都為語文課的“半畝方塘”注入股股清流。
高山不會取笑流水匍匐低下,流水也不會取笑高山固執高傲;玫瑰不會取笑蘿卜樸實笨拙,蘿卜不會取笑玫瑰嬌弱矜持。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標準成就世界的豐富多彩。如果硬要以某些框框來定義語文課,難免會鬧“給饅頭定標準”式的笑話。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希望語文教學的政策更寬松,標準更科學,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那是教師專業成就和職業幸福感的需要,那是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愉悅感的需要,更是課程自身完善并取得學科尊嚴感的需要!
[海納百川,千帆競渡--書聲朗朗是魅力語文的必備要素嗎?]相關文章:
2.語文必備成語大全
7.魅力的近義詞
9.點的魅力小學教案
10.必備的禮儀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