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欣賞》教案:狂人日記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0-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通過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異性及其深刻意義。

    2.剖解狂人形象。作品在形式上的創新及心理描寫的特色。

    3.體會本文的反封建意義

    教學重點:剖解狂人形象。作品在形式上的創新及心理描寫的特色。

    教學難點:狂人是真狂還是假狂。

    第1課時

    重點:

    1.了解魯迅的生平和他的文學地位。2、理清思路、狂人形象分析

    一、由作者愛國詩《自題小像》導入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這是一首動人的愛國主義詩篇。魯迅在詩中表達了對于祖國命運的深切關心與憂思,流露出他對于廣大人民在封建統治下愚昧、不覺悟的憤慨和焦慮,抒發了心中的某種寂寞,同時他還立誓要為祖國的復興獻出自己的鮮血和生命。

    這是他畢生遵守的最可貴的誓言。全詩采用形象化的手法,熔鑄成慷慨悲歌的風格,顯現出一位憂國憂民,求索奮斗的青年愛國者的形象。

    二、了解魯迅的生平和他“民族魂”文學地位

    1.先由學生發言

    2. 教師適當補充

    3.“開山之作”: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白話短篇小說

    標志著五四新文學創作的開端。

    第一次以魯迅的筆名發表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被稱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

    3.精神戰士:

    中國現代文學運動的一面旗幟:愛憎分明、敢于正視民族的缺陷、勇于解剖自己,有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是民族自覺的標志,是中國思想啟蒙的先驅。中國現代文學運動的一面旗幟

    4.文學成就: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詩 《野草》

    雜文集《南腔北調集》、《墳》《且介亭雜文》等

    中國現代最杰出的作家

    三、理清思路

    1. 因文章較長,教師可以先說明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內容劃層次

    2.也可以不理清層次,直接分析狂人的形象(為下一節探究主題作準備)

    一層(題序、第1--3段):寫狂人首先覺察到周圍的人吃人,即社會上普遍存在著吃人現象。

    二層(第4--10段):寫狂人進而看到親人吃人,即在家庭內部有血緣關系的親人中也存在著這種可怕的現象。

    三層(第11--12段):寫狂人聯想到妹子被吃掉,進一步認識到,原來自己也是那個吃人傳統的一部分。

    四層(13段):結論。急迫痛切的吶喊,“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四、狂人形象

    1.閱讀課文,劃出小說中寫“狂人”的言、行、想等的句子,推敲一下它們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狂人”的語言:

      “狂人”的行為:

    “狂人”的思想:

    2.學生討論:狂人是真狂還是假狂?

    3.“狂人”的怎樣一個藝術形象?能不能把“狂人”改為“瘋子”?你如何評價他?

    教師明確:

    ①極度敏感,日夜胡思亂想,常發生錯覺、幻想  

        精神錯亂 ②語無倫次:說話顛三倒四,缺乏條理,記憶錯誤。

             ③行為怪異,踹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

    狂人

            ① 能清楚地認識歷史、社會(吃人的歷史、吃人的 

               社會)。   

        頭腦清楚  ②能清楚地認識周圍的人、事、物的本質屬性(吃人

               的本性)。

    ③把改變“吃人”社會作為已任,試圖改變周圍的“吃

               人的人”。

    1.戰士說

    2.狂人說

    3.狂人兼戰士

    狂人是一個兼有病狂與清醒雙重特征的反封建戰士的形象。

    第二課時

    重點:探究主題及形式創新

    一、導入

    作者塑造這個狂人形象的目的是為了表現主題,那么作者到底要告訴世人什么?

    二、主題探究

    1.“吃人”這個詞是本文出現頻率最高的。本文提到了哪些“吃人”事例?作者為什么選用這些事例?

    《狂人日記》列舉了大量歷史記載和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

    歷史記載: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人肉可以煎吃”;

    易子而食;食肉寢皮;割股療親;

    易牙蒸子獻給齊桓公。

    現實生活:

    狼子村的大惡人的心肝被挖出來用油煎炒了吃;

    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

    血饅頭治癆病;徐錫林的心肝被炒吃。

    這些事例,將抽象的社會見識融于形象的敘述中,揭示出民族集體無意識吃人欲望的存在,展示出封建制度下國民生存的悖論與無奈,以及愚弱的精神狀態。

    3.小說反映了怎樣的主旨?

    極大限度地揭示了封建主義“吃人”的罪惡,指出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仁義道德)對人性的扼殺。

    ◆不僅從肉體上吃人,而且從精神上窒息人、戕害人。

    ◆弱小者被剝奪受教育的權利,輿論力量扼殺下層群眾, 導致個性扭曲。

    ◆家庭倫理關系中(父子、兄弟、夫妻)也有吃人,一味收拾幼者、弱者。

    被吃: 祥林嫂、華小栓、夏瑜、孔乙己、寶兒、單四嫂子等。

    “中國的文明,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筵席”(《燈下漫筆》)

    4.“救救孩子”的呼聲:寄希望于小孩、未來,反映了進化論的思想,富于理想主義色彩。

    三、形式創新探究

    1.《狂人日記》為什么在日記前加一則文言小序?

    文言體表現“正常人”的世界,白話體則用于表現“狂人”的內心世界。主人公病愈后成為候補官員,團圓結局,暗含主題“失敗”--狂人加入了吃人行列。狂人成為常人,便失去了反抗性。

    這種雙重結構,具有反諷的意義。

    真正的結尾其實是“救救孩子……”一句中后面的省略號,它意味著狂人反抗的失敗和倒退,意味著反抗的艱難。

    反抗悖論:瘋子的反抗不被大眾接受承擔,要有效果必須成為正常人,然而一旦成為正常人,反抗就消失了,就成為吃人機器的零件。

    2.有人評價這篇小說是“表現的深切,格式的特別”,到底它“別”在哪里?

    語言新--白話

    結構新--日記

    四、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短篇小說欣賞》教案:狂人日記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2.學會欣賞主題班會教案

    3.小學美術欣賞教案

    4.幼兒欣賞活動教案

    5.影視欣賞課程教案

    6.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7.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8.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理论欧美理论片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在线 | 亚洲欧美偷拍综合图区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