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論語》《孟子》教案:專題七:天下國家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6-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專題七:天下國家

    課 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教學目的:1、研讀文本,疏通字詞句,熟知課文內容。

    2、學習孔子、孟子他們,雖身處亂世,卻不以個人生活幸福為念,積極投身社會,做民眾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懷。

    3、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教學重點:1、研讀文本,疏通字詞句,熟知課文內容。

    2、學習孔子、孟子他們,雖身處亂世,卻不以個人生活幸福為念,積極投身社會,做民眾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懷。

    教學難點:1、學習孔子、孟子他們,雖身處亂世,卻不以個人生活幸福為念,積極投身社會,做民眾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懷。

    2、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教 法:讀析、質疑、合作討論、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導語: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仁政”,請問實行“仁政”的根本途徑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下一節課內容。

    2、板書課題:天下國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二、初讀感知

    1、識記:

    比( ) 反同“返” 弒( )君 粢( )盛

    2、整體感知:孟子闡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

    三、讀析、討論、質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難,以備討論交流

    2、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疑難。

    (1)湯放桀:桀,夏朝最后一個君主,暴虐無道。傳說商湯滅夏后,把桀流放到南巢(據傳在今安徽省巢縣一帶)。

    ⑵武王伐紂:紂,商朝最后一個君主,昏亂殘暴。周武王起兵討伐,滅掉商朝,紂自焚而死。

    (3)傳:傳記

    (4)委:拋棄

    (5)域:界限,限定。

    (6)成:盛,肥美。

    (7)粢盛:祭品,指盛在祭器里的黍稷。

    3、由學生概括各節主要內容,教師點撥明確

    (25)王顧左右而言他。

    (26) 獨夫民賊當殺。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句

    2、做好文言文五項內容的相關總結

    3、你對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認識有什么看法,試加以闡述。

    五、積累與應用

    1、記誦名句

    ⑴王顧左右而言他。

    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⑷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合作探究

    你怎樣看待孟子提出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論斷,希望大家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生活動

    課后感悟:

    《論語》《孟子》選讀教案

    專題七:天下國家

    課 題:《茍有用我者》

    教學目的:1、研讀文本,疏通字詞句,熟知課文內容。

    2、學習孔子、孟子他們,雖身處亂世,卻不以個人生活幸福為念,積極投身社會,做民眾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懷。

    3、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教學重點:1、研讀文本,疏通字詞句,熟知課文內容。

    2、學習孔子、孟子他們,雖身處亂世,卻不以個人生活幸福為念,積極投身社會,做民眾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懷。

    教學難點:1、學習孔子、孟子他們,雖身處亂世,卻不以個人生活幸福為念,積極投身社會,做民眾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懷。

    2、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教 法:讀析、質疑、合作討論、探究

    教學過程:

    第四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導語:孔子和孟子雖然都身處亂世,但他們始終以天下國家為己任,自然他們也愿意出仕,為當時的社會所用。如果讓他們出來主政,他們將怎樣施展自己的抱負呢?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下一課內容。

    2、板書課題:天下國家--茍有用我者

    二、初讀感知

    1、識記:

    奚( ) 期( )月 蘧( )伯玉 榱( )題

    2、整體感知:孔子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三、讀析、討論、質疑

    1、學生自讀,找出自己的疑難,以備討論交流

    2、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疑難。

    (1)或:有人。不定代詞。

    (2)奚:疑問詞,相當于“為什么”。

    (3)《書》:指《尚書》。

    (4)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講;一作延及講。

    (5)舍之則藏:舍,舍棄,不用。藏,隱藏。

    (6)夫:語氣詞,相當于“吧”。

    (7)史魚:衛國大夫,名暎字子魚,他多次向衛靈公推薦蘧伯玉。

    (8)如矢:矢,箭,形容其直。

    (9)卷:同“捲”。

    ⑽陳子:即陳臻,孟子弟子。

    ⑾榱(cuī)題:屋檐下的椽子頭,這里借指屋檐。

    3、由學生概括各節主要內容,教師點撥明確

    (29)這一章反映了孔子兩方面的思想主張。其一,國家政治以孝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資格擔當國家的官職。說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張。其二孔子從事教育,不僅是教授學生的問題,而且是通過對學生的教育,間接參與國家政治,這是他教育思想的實質,也是他為政的一種形式。

    (30)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3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2)茍有用我者,三年有成。

    (33)史魚真是正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

    (34)孟子談君子何如則仕。

    (35)我若得志,則弗為也。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句

    2、做好文言文五項內容的相關總結

    3、你怎樣看待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思想主張?試加以評價。

    五、積累與應用

    1、記誦名句

    ⑴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⑵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⑶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⑷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2、合作探究

    你怎樣看待孔子提出的“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種思想? 師生活動

    課后感悟:

    [蘇教版《論語》《孟子》教案:專題七:天下國家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論語選讀教案

    2.七年級《論語》教案

    3.名著導讀論語的教案

    4.名著導讀論語教案

    5.論語十二章教案

    6.專題復習——仿寫教案

    7.小學環保專題教育教案

    8.論語十則優秀教案

    9.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日产在线首页 | 色综合伊人丁香五月婷婷综合缴情 |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视频偷拍亚洲一区 | 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日韩乱码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