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洪澤縣第二中學高三語文詩歌鑒賞專題講座(高三)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7-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授課人:江蘇省洪澤縣第二中學于文明

    一、《考試說明》要求:

    ①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 表達技巧;

    ②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

    二、高考題型:

        煉字型     寫景型     詩評型     意境型

    三、分類解讀

    (一)煉字型

    【高考示例】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1)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分) (04浙)

    答:

    【歸納答題步驟】

    (1)                                                                         

    (2)                                                                             

    (3)                                                                                  

    【課堂演練】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注]。

    注:滄州,水邊,古時隱者所居。陸游晚年住在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古人評論這首詞的下闋,說第一句有三個詞用得好,你認為是哪三個詞?它們好在哪里?請簡要賞析

    (二)寫景

    【高考示例】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hú)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全國卷)

    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

    答:

    【歸納答題要點】

    ①                                                                                                           

    ②                                                                         

    ③                                                                           

    【課堂演練】

    幽居初夏    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tuò)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注]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1)詩人寫景是從哪幾方面突出表現一個“幽”字的?試作簡要分析。

    答:

    (三)詩評型

    【高考示例】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遼寧卷)

          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評價: “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這看法嗎?

    答:

    【歸納答題步驟】

    ①                                                                             

    ②                                                                        

    ③                                                                         

    【課堂演練】

    江亭夜月送別 唐 王勃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詩箋注》中稱贊此詩末句的“寒”字說“一片離情,俱從此字托出”。你同意嗎?為什么?

    答:

    (四)意境型

    【高考示例】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廣東卷)

        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

    的意境。

    答:

    【歸納答題步驟】

    ①                                                                                 

    ②                                                                             

    【課堂演練】

    秋    夜 (朱淑貞)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

     

    四、課堂鞏固訓練

         (一)過分水嶺     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這首詩的第一句中的“似”字能否換為“卻”或“亦”?為什么?                                                                            

    答:

     

      (二)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又是怎樣表現的,請加以分析。

    抒發了客居他鄉的孤寂之情 。

    答案:

    (三)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此詩好在“千里”,另一種認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實際。你贊成哪一說?為什么?請結合詩的主旨作簡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

    (一)煉字型

    【高考示例】

    “空”是徒勞之義,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歸納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 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作用,烘托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課堂演練】

    這三個詞分別為:“未”、“先”、“空”。

    “未”,“沒有”之義,表達放眼萬里,未滅入侵者的遺恨;

    “先”,“已經”之義,表達流年暗度,兩鬢已秋的感慨;

    “空”,“徒然”之義,寫出了徒有流淚、無補于時的內心痛苦和失望,也隱含對南宋小朝廷的不滿和憤慨。

    --這三個詞概括有力,含義豐厚,流露有心殺敵、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沉痛心情。

    (二)寫景

    【高考示例】

    描寫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縠,似在迎接客船;然后是楊柳初醒,嫩綠淺碧,遙望如一片青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托出春意之濃。詩人正是這樣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將春的風光層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

    【歸納答題要點】

    ①總點一筆(如何描寫)。

    ②根據句意對景色作鋪陳描寫

    ③總結:用什么手法(修辭技巧等)

    【課堂演練】

    ①以景顯“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清幽,籜龍靜靜剝落,木筆靜靜開花都表現了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下鷺”寫白鷺緩緩下翔,雖動態,卻給人安詳之感。③以聲襯“幽”,“鳴蛙”寫蛙聲喧鬧,似與清幽景色對立,其實蛙鳴景更幽。

    (三)詩評型

    【高考示例】

    ①同意。 ②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 ③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①不同意。②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飛,綠水環繞人家,雖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不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③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曠達之語。

    【歸納答題步驟】

    ①旗幟鮮明表態,不能模棱兩可

    ②抓住詩句具體分析一句一句說

    ③要有一個歸納總結,扣住古人評價要點

    【課堂演練】

    答案:

    同意。“亂煙”寫出了迷蒙夜色,也寫出了詩人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因為與友人分別,心隨月光伴友去,只剩下滿亭寂寞離情。可見,“寒”字明寫江山此夜寒冷,更是詩人心理感受,寫出友人離去后心情的沉重與冷寂。

    (四)意境型

    【高考示例】

    ①“片云”“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飄蕩,就像自己漂泊他鄉,漫漫長夜中,月亮和“我”都孤獨寂寞。“落日”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則是眼前實景,與上句“落日”的意象相對,虛實結合。 

    ②兩聯情景交融,營造出一種天高道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

    【歸納答題步驟】

    ①抓住意象特點結合所寓之情作描述性分析

    ② 概括,揭示構成的意境的特點

    【課堂演練】

    (一) 過分水嶺 

    答:不能。 “似”,是“好像”之義,表現的是一種不確定、不肯定的主觀感覺, 溪水是自然物,本來就沒有感情,說它有情是詩人移情于物的一種主觀感受;“卻”表強烈轉折,若換為“卻”,則過于生硬,沒了情趣;“亦”表并列,若換為“亦”,則“無情”“有情”失去主次。 用“似”恰到好處地透露出詩人對山水的有情.

    (二) 夜書所見  

    抒發了客居他鄉的孤寂之情 。

    先寫江上風起,岸上梧葉蕭蕭,觸動了游子極其敏感的神經。伴著秋夜的寒氣,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夜寒襯托出詩人客居他鄉的心境之寒。再寫岸邊兒童夜捉促織的歡樂情景以反襯悲情,更顯得客居他鄉的孤寂。可見,本詩主要是運用正襯(以凄涼之景襯愁苦之情)與反襯(以樂景襯哀情)相結合的手法抒發感情的。

    (三) 江南春

    應該用“千里”。這首詩既寫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了江南的廣闊、深邃和迷離。詩題為“江南春”不專指某一處,所以只有用“千里”才能寫出江南之廣闊、深邃,才能與“四百八十寺”和諧一致。如用“十里” 則既不能體現江南廣大,又非聽力所能及,不倫不類,顯得荒唐。

     

    [江蘇省洪澤縣第二中學高三語文詩歌鑒賞專題講座(高三)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高三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2.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3.關于高三主題班會教案

    4.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5.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型

    6.高三物理電磁感應教案

    7.高三化學反應速率教案

    8.高三體育教案范文

    9.高三語文教學計劃

    10.2017高三語文的教學計劃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天堂手机版 | 亚洲一区激情国产日韩 | 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 思思久久99热只有精品 | 亚洲va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 亚欧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